人间烟火 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65.66
6.7折
¥
98
全新
库存24件
作者赵冬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23885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0页
字数203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521723885
上书时间2024-09-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曾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汉学系、法国巴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主讲人。致力于宋代制度、政治文化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研究、写作与传播。著有《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司马光和他的时代》《千秋是非话寇准》《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译著有《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等。
主编推荐:
"1. 普通个体熠熠生辉的生命故事
传统史学通常侧重宏达叙事,那些微不足道的普通个体的生命故事往往被忽略、被掩埋,散落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被遗忘。但是,颇能触动读者心弦、引发读者共鸣的,往往是那些经久不息、绵延不绝、带有历史体温的个体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因为今天的我们也正经历着同样的爱欲挣扎。所以,若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应该照一照我们寻常百姓的日常与人生。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打捞那些虽代代相传却以碎片化面貌呈现的日常生活史,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2.从“人”的角度看古代生活史
以人为暗线,串起生活中衣食住行、行走坐卧的日常这条明线,既有客观具象的历史场景与器物,又不乏主观的人参与历史、影响历史,乃至书写历朝历代日常生活的历史,这一写作视角带有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笔者强调,个体无法选择性别、家庭和时代,能做的是接纳家庭给予的,并在性别与时代的规定中,努力活出自我,这一点在古代男子与女子章节的书写中尤为突出。
3.案例经典,解读明快,轻松有趣
作者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以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古人的衣食住行,乃至古代普通人的人生印迹与际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摹写,轻松明快的解读与妙趣横生的故事相得益彰,是一部带有浓厚的古代市井烟火气的历史佳作。
4.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70幅高清彩插+每幅图300字解读
以70幅高清彩插与每幅300字左右的详细图释辅助文本解读,既能让读者从字里行间品咂人间“烟火气”,又能让读者借助图片更真切地感受人间“烟火气”,同时,还可帮读者提升品鉴古画的能力,是一本具有超文本性质的通俗类历史读物。
"
内容简介:
《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是一本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国古代日常生活史的通俗历史作品。作者从古人的衣食住行、行走坐卧等微观视角,对古代历史中个体命运的境况进行了透彻解读与深入关照。“人生代代无穷已”,正是这些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正是生活在奔腾不息的时间洪流中的寻常百姓,构成了历史上极为生动,也极富生命力的画卷。“两种日常达古今”,也正是千百年来通贯古今的日常生活,将我们关注于眼下生活的视角引向了更远的过去,在鉴古思今的阅读中,深入体会文明跃进的脉搏与气息。该书具有丰富的史料性与轻快的趣味性。作者通过对典型个案细致入微的讲述,打捞起沉潜于历史角落中被人们忽略的日常生活;通过带有温度的讲述,还原日常生活中的“烟火气”。作者打破按时间梳理历史的传统思维,分门别类地拣选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典型案例,以故事的呈现方式对经典个案加以解读,展示出历史上绵延不断的客观真实的寻常生活。作者以历史学者的严谨视角解读古代寻常生活中的不寻常,以娓娓道来的文风展现古代颇为有趣的日常,而其带有问题意识的讲述方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更容易让读者参与。看向历史,关照现实,以带有温度的历史性书写,对那些寂寂无名的“微尘众”的命运和事件进行打捞,对“微观历史”做深入思考,具有浓厚的人文关照精神。作者以经典的史实、新颖的史观、明快的解读,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的历史与文化的通道。辅之以70幅高清彩插与插图阐释,图文并茂地诠释了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古代日常生活画卷。
摘要:
饥饿史与饮食发达史
多年前,我跟一位德国的同行前辈感叹中国传统文化在进入现代之际所遭遇的断裂。他反驳说:“你说得不对。你看中国人的餐桌,文化就在那里延续。”我愣了一下,忽然有种“仿佛若有光”的感觉——也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不就是从南宋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吗?清兵人关,可以强令江南百姓剃发,却不能对他们的食谱做任何强横的约束。相较于庙堂宫廷的历史,日常饮食的历史是最顽强坚韧,也拥有人民性的。营养的改善提振了人的健康水平和精神状态:知识的拓展、观念的转移及商业营销改变了食物的身价:餐桌上的礼仪奠定了一个人教养的基石,以及个体对社会秩序的最初认知:自幼熟习的配方和烹饪方式决定了我们衡量饮食优劣的标准。我们多半会说“中国菜优选吃”,但是也得接受一个意大利人说“意大利菜优选吃”——在味道的世界里,只有不同,无关优劣:来自异域的食物和菜式给口腔和肠胃以新的刺激,让我们了解世界的广大和文明的多元。尽管“从前慢”,但文明之间的饮食交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未断绝。乔治·奥威尔曾说,日常饮食的变化可能比朝代更替,甚至宗教变革来得更为重要。
在讲述华夏饮食发达史之前,先简单地说说饥饿史和与饥饿做斗争的历史。中国史书记载了千千万万饿死的人,他们无名无姓,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而这些数字出现在历史记录中,很少是出于哀悼或反思的目的,而是另作他图,比如表彰善举。《元史.朴不花传》记载,1358年前后,“京师大饥疫。时河南北、山东郡县皆被兵,民之老幼男女避居聚京师,以故死者相枕藉”。得宠的宦官朴不花“欲邀时誉”,大发慈悲,在皇室的支持下主持埋葬死者,“前后瘗者二十万”。在朴不花的仁慈背后,是惨绝人寰的灾难,那场历时三年的大饥荒,夺去了将近一百万人的生命。那些无名无姓的死者就长眠在了北京城下。现代科技发达,各种文明间知识流通,我们因此得以知晓,中国历史上那些大规模的饥饿和由饥饿引起的死亡,主要发生在地球气候的寒冷期。中国并非专享的受害者——那是人类所遭遇的集体生存挑战,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之际、元末明初和明末。当气候变冷,强悍的北方游牧民族武力南压,华夏农业经济区粮食减产,华夏国家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受到严峻挑战,而这种时候又往往会出现吏治腐败、政府无能。比如说,东汉末年,黄淮海平原气候转冷,“至第四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那时年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低2℃叫℃:南北朝时期继续处于气候寒冷期”。。这是气候之变。与此同时,华夏国家管理能力下降。从公元189年董卓乱长安到589年隋灭陈的四百年间,有三百六十三年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其间共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五百余次。人祸加剧天灾,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文明悬于一线。生存的欲望压倒了人类的理智,于是出现了人吃人的特别状况:曹操军队的军粮“杂以人脯”:前秦苻登“每战杀贼,名为熟食’,谓军人日:‘汝等朝战,暮便饱肉,何忧于饥!士众从之,啖死人肉,辄饱健能斗”。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用“天人感应”来解释天灾与人祸之间的关系,然而对大自然存一分敬畏之心、忧惕之心,保持国家和社
...
目录:
序:人生代代无穷已,两种日常达古今
食:舌尖上的历史
饥饿史与饮食发达史
煮饼背后的大历史:饼与中国的主食革命
《齐民要术》里的神奇菜谱
脍炙的退撤
“吃饭”的故事
吃茶去
衣:服饰往事
丝麻棉演义:从“小貂”说起
穿衣的规制与自由
胡风吹扇衣冠变
缠足恶史
住:安得广厦
田园生活的烦恼
古人的住房问题
城市的秘密过往
“东京梦华”的月亮背面
从《李娃传》看城市生计
行:天下熙熙
道路的两种性格之“关”
道路的两种性格之“驿”
路上匆匆行者谁?
一个士兵的旅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游路上的女性与儿童
传统时期的女子
妻妾
夫妇
贞节
奇花:程氏不嫁女
奇花:女仆张行婆
传统时期的男子
从众还是从心?
失败者
异类
任性
鼠辈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