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食物 蔬菜史话
  • 中国食物 蔬菜史话
  • 中国食物 蔬菜史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食物 蔬菜史话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4.88 6.6折 68 全新

库存130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史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39015

出版时间2022-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0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21739015

上书时间2024-09-1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中科院植物学博士、“玉米实验室”创始人、中国植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果传》《风味人间》等多部纪录片的科学顾问。著有《中国食物:水果史话》《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等多部畅销科普书。
主编推荐:
蔬菜有什么好吃的?中国人为何爱种菜?从古至今国人所吃的蔬菜都是哪些植物?本书以中国历史进程为脉络,梳理从夏商周、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到现代的蔬菜食用史,讲述中国蔬菜的种植经历、食用状况和国人消费观念,从历史、文化和饮食等方面探究国人的蔬菜观,再现蔬菜在中国的发展史,感知中国蔬菜食用习惯的变迁。
这是一次新角度的“游历”,从离我们生活最近的食物(蔬菜)的角度去感知时空变迁和现代的发展成果,是一次很特别的阅读体会。
内容简介:
本书带着古人吃什么菜、怎么吃菜和为什么吃这些菜的问题,去讨论中国蔬菜的起源与发展:为什么在夏商周时期“井田种粮、山间野菜”是基调?古人吃的蔬菜跟现代的蔬菜品种有什么植物学关系?是什么推进了中国蔬菜的发展进程和方向?
    作者以中国历史进程为脉络,从中国人为什么爱种菜开始谈起,依次梳理了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国人的蔬菜观和中国的蔬菜品种及蔬菜产业与蔬菜文化。针对各个朝代国人蔬菜食用喜好变迁、种植经历、消费观念及社会文化场景进行探究。作者以中国蔬菜为切入点,以小见大,融合植物知识、历史脉络、中国饮食文化等不同话题,开放性地探究了中国人的蔬菜史和蔬菜观,展现了缤纷、生动的国人生活史。让我们可以通过时间、空间和植物学等多维度去了解、熟悉真实却“隐蔽”地存在于中国人生活与传承中的蔬菜知识与历史文化。
摘要:
        我们都知道,要想维持一个王朝的统治,充足的赋税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在古代中国,从商周到明清,农业生产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也是最主要的赋税来源。每个朝代都有相应的征收赋税的方式。在商周时期,井田制既是基本的生产关系,也是制定赋税制度的基础。
    《孟子·滕文公上》对井田制有过解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大致的意思是:耕地被划分成公田和私田,一块公田居中,周围围绕着8块私田,排列成“井”字形,因而有“井田”的称谓。所有农夫都要到公田劳作,公田出产的粮食归天子所有,这就相当于缴纳了赋税。在忙完公田的工作之后,才可以耕种自己的私田,获得养家糊口的粮食。
    但有很多学者认为,如此方方正正的大规模田地实在不好找,尤其是考虑到当时的耕地大多集中在河流附近,想要找到大量方正的耕地更是艰难。所以,“井”字形田地很可能只是一种便于解释的、理想化的分配模型而已。
    那么,为什么当时的农民不去开垦更多土地、种植更多农作物,那样不就可以吃饱喝足,甚至积累大量的财富吗?其实,每一个农民应该都想这样做。但是别忘了,在农耕文明初期,生产条件原始落后,在青铜制工具尚未被大规模使用,仍依赖木制和石制工具的状态下,开垦荒地是多么困难的任务。    要想获得足够的粮食,只有两个途径:一是集中人力协同耕作,二是选择那些容易耕种的土地。但是对普通农夫来说,这两件事他们都没有选择的权力。
    人力集中劳作的场景,在展现古代生产场景的画作中有很多:众人排成一排,用农具来翻田和平整土地。涉及农具的汉字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耒”(lei)。
    耒是一种用于耕种的尖头木棒,使用的时候将尖头插入土中,翻动土块。后来的农具可以说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如加了尖头铲用于翻地的耜(si),加了齿用于平整土地的耙(pa),加了连枷用于脱粒的耞(jia),等等,都是如此。毫无疑问,耒就是所有农具的“祖先”。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去找将要从土里爬出来的知了猴(金蝉的俗称),不过用树枝挖土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换成小铁铲就会轻松很多。使用原始农具的种植者当然也会碰上这样的问题,但是深翻土壤又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这不仅可以促进作物扎根.也可以将表层杂草的种子埋到土壤深处,抑制它们发芽。
    为了解决工具受限条件下的翻土问题,农夫们就只能并肩作战了。因为几个人同时将耒耜的末端插入土中,可以翻动更大的土块,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实际上,直到19世纪末,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农夫仍在使用类似于耒的工具“乌迪亚”进行耕种,三人排成一排并肩行进翻土。同样的生产场景也发生在伊拉克:三人用铁铲并肩协作翻土,尽可能地深翻土壤。
    在古代,由于缺乏有效的灌溉系统和施肥技术,一块耕地的基础条件就决定了这块地的农作物产量。那些靠近河流的土地,既灌溉方便,又有洪水带来的充足营养,自然是耕地的优选。
    P3-5
目录:
夏商周:井田种粮 山间野菜

井田制下无菜园

韭菜:上得庙堂,下得厅堂

葫芦:不仅当水瓢,还可变蔬菜

茭白:从粮食处“下岗”,在菜摊儿上“复工”

专题——腌菜和泡菜:散发着智慧香气的生存之道

春秋战国:公田变私田 野蔬进菜园

中国传统农业的出现

薇:寄托哀思,身份含糊

荠菜:只能当野菜,进不了菜园

专题——野菜和园蔬的差别在哪里?

芹菜:此芹非彼芹,彼芹从何来

芥菜:摇摆在蔬菜和香料之间

秦汉:自耕农出现 蔬菜观形成

自耕农与蔬菜需求

葵:为何一家独大?

专题——张骞带回了胡萝卜?

蔓菁:像萝卜一样的白菜

魏晋南北朝:粮食大衰退 蔬菜大发展

战乱时期的农业情况

专题——《齐民要术》中的种菜手艺

莼菜:让人辞官归乡的“美味”

唐宋元:地黄求长生 白菜成霸主

唐代的粮食与蔬菜

地黄:退出菜园的野菜

专题——中国烹饪方式的演变

大白菜:接替葵的“百菜之主”

甘蓝家族:从吃叶子到吃花

菠菜和甜菜:藜科兄弟的中土之旅

专题——蔬菜中的药味儿和泥土味儿

明清:世界大变革 蔬菜大融合

辣椒:从美洲漂洋过海,到中国风靡四方

专题——《救荒本草》中的“野菜”

苋菜:曾经的救荒本草

油菜:中国油料作物大变革

四季豆:从吃豆子到吃豆荚

菊芋:被本土化的外来蔬菜

现代:牛蒡归来 松茸金贵

番茄:口味变差谁的错

专题——反季节蔬菜,是否是你的菜?

牛蒡:熟悉又陌生的“东洋菜”

松茸:从臭鸡枞到软黄金

芦笋:从创汇商品到家常食材

洋蓟:中西接轨的趋势

专题——仙人掌和芦荟:特殊饮食留下的记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