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裂隙 有关"人性、欲望、痛苦与智慧"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20.28
3.9折
¥
52
全新
库存38件
作者立雯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ISBN9787551622417
出版时间2020-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4页
字数170千字
定价52元
货号SC:9787551622417
上书时间2024-09-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立雯,八零后,生于江苏无锡,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后获全奖于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比较媒体硕士项目。毕业后旅居波士顿,从事过金融、市场、战略等工作,现任国际创新咨询公司frog全球市场总监。十余年来,以“异乡人”之眼,借商业之遇,观人世冷暖,察人性百态,一一诉诸文字。微博ID:@立雯。
主编推荐:
刘瑜 吴声 高群书(@他回精神病院了) 熊培云 联合推荐
★ 以简白干净的散文为形式,以作者在中美两国十余年的生活体悟与感悟为缘起。
★ 分为人生智慧、世间真相、处世之道、爱情亲情、中美之间、人文表达、走过之城、生活之历八辑。
★ 不琐碎,不空泛,以古典静美的方式传递锐利的思想。
★ 为现代快节奏都市人群提供直抵内心深处的智性文字。
媒体评论:
平和稳定的文字,但是力量十足,甚至想哭,有一种找到了磁场相吸的思想的畅快,同时有觉得内容很有重量,阅读时思想上时专注深入而沉重的。
——微博网友@J先森
我喜欢看你写有关孤独的时刻,它是冷的,是偶尔的低落灰心,也是宁静平和的。喜欢看你写人性的洞察以及对规律的分析,它让我能更客观宽容的对待这个世界。喜欢看你自言自语式的表达,但更像是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在与自己对话。我喜欢真实的,有智慧的,有能量的独立女性,因为我也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网友yuzaiche
您的文字像阿司匹林,治愈我身上那种周期性的悲观情绪,也帮助我一点一点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微博网友@贺小森_
人生不可逆,遍体鳞伤也好,挫骨扬灰也罢,都是一种感悟修行。有人冒险闯荡,有人甘于平凡稳定,命运给予每个人的沉浮也不同,我也不知道将来会有如何的别离抑或惊喜。希望能修行一颗坚韧从容的心,早起听鸟鸣,夜晚赏星空,快乐是可以自己经营的。
——微博网友@何佐伊
内容简介:
一艘船如果不扬帆,任何风一艘船如果不扬帆,任何风对它来说都是逆风;信息碎片化、焦虑日常化时代的我们,如果不时常冷萃自我,梳理自知自洽的人生理性,没有坚韧从容的心,生活就成为不可承受之重,生命变得不可承受之轻。《生活在裂隙:有关“人性、欲望、痛苦与智慧”》作者深爱哲学人文,基于她广泛的阅读与多元的经历,在历经波士顿漫长的冬日和太平洋两岸的喧嚣与静寂,逐渐生成自己的人世哲学。在《生活在裂隙:有关“人性、欲望、痛苦与智慧”》中,她试图撕破生活的表皮,让人看到更深的内底,并在这种看见中,获得一种存在的自知、平稳的力量与活着的智慧。
摘要:
人性比你想的复杂
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性。
毛姆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所以,人性经不起判断,它的灵活多变让每个人既是天使,亦是撒旦。
某种意义上说,我对大众媒介最抵触的,莫过于它对人性的简化。因为介质的有限性,无论是电影、电视、纸媒……都承托不了人性的复杂。
新媒体的快速流转更是加快了我们对他人的粗暴概括。历史人物都会被后人盖棺定论,“定论”之后,真相便不再重要——这实在是后人对前人优选的残忍。世人眼光永远只停留在行为的结果,却无人追溯行为的理由。
于是,犯罪者必然毫无善心,投降者必然与坚毅无关?在我看来,人的某些行为具有偶然性,用必然去覆盖偶然,难免过于绝对。
我们幼年所阅历过的大量文本都充斥着这种简化的绝对,等我们踏入社会后,依然沿用这种思维的惯性去判定人,辨别敌友。简化是为了站队,复杂方能包容。
个人与群体彼此包容的起点在于——对人性复杂的懂得。
所以,我会时常提醒自己,去理解人性,不要急于判断人性。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记得木心曾说过,政治是动物性的,艺术是植物性的。
我觉得很多事物都可以这样二分,比如——商业是动物性的,文学是植物性的;军事是动物性的,科学是植物性的……甚至,人也可以分成这两种。更动物性的人有极强的世俗欲望,精力旺盛,目标导向性强,精通权术,胆大冒险,野心勃勃,甚至藐视规则、伦理与道德。
2006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在他们的研究中,企业高管精神状况失常的比例要比普通人群高。
这个结论一点也不意外,商业本就是丛林环境,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往往是那些欲望与权谋更强、有胆量挑战规则甚至道德的人爬得更高。也正是基于对“人性本恶”的认识,西方政治体系充满对政客的各种制约。
《历史的教训》一书里就写道:“社会的基础,不在于人的理想,而在于人性,人性的构成可以改写国家的构成。”
我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总给人一种错觉,似乎一个人世俗成就越大,品行道德越完美。事实并非总是如此,有时甚至是反面。
正如尼采所述:“人和树一样,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就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所以,世人对位高权重的人其实应更多审视,而非盲目崇拜,毕竟,“在崇高中有恶”。
更植物性的人包括哲学家、作家、艺术家。这个群体与动物性的人不同,他们与群体保持距离、冷眼旁观,他们往往会有更高层面精神上的追求(虽然世俗欲望也存在于他们内心),且可以通过自身才华来纾解欲望。精神追求至极,必然要和世俗物质发生冲突。这就如同僧人必须要出家,了断尘缘,才能一心钻研佛法。 历史上很多不朽的哲学家、画家,要么孤立遗世,要么生活潦倒——主动或被动之下。他们在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
大多数人最初会在动物性与植物性之间徘徊。随着人生的丰富与选择的递进,一个人的人格渐渐出现明确的偏向。
P2-5
目录:
第一辑 智慧能使人站到生命之上
“生命在则欲望不止,欲望不止则痛苦不息。”
人性比你想的复杂/002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004
如何成为智慧之人/007
无用之学之有用/010
“逆来顺受”的智慧/013
当下的力量与幸福感/016
欲望的万有引力/019
快乐的本质/022
苦难的底色/025
放下方得解脱/027
大多数人是如何平庸化的/030
天才的月亮/033
爱好也是解药/037
克服油腻的惯性/040
人以群分/042
成于人合,败于不合/044
矛盾与创造力/046
自由即自律/048
自足的智慧/050
用回忆证明来过这世界/052
衰老的亮度/054
遗忘的时代/056
生活的箴言/058
人的样子/060
取舍的能力/062
生死为边界,困局即出口/064
第二辑 液态时代一切的坚固都在消散
“我们这个时代不缺崇拜与荷尔蒙,缺的是冷静的注视与理性。”
世间一切皆假说/066
人与人之间充满误解/068
舆论的乌合/070
偶像崇拜都是造神运动/072
警惕自传/074
固态与液态时代/076
加速时代的异化/079
每个人都渴望回声/082
人群的秩序/084
幸福与贫富/086
争辩背后的我执/088
量化时代/091
人工智能与人的创意/093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