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法道 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 儒法道 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儒法道 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6.04 5.3折 68 全新

库存20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包刚升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60798

出版时间2023-1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0页

字数159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59860798

上书时间2024-09-1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理论、比较政治与政治史,曾获评“《经济观察报》年度致敬作者”。
著有《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政治学通识》《民主的逻辑》、《抵达:一部政治演化史》以及英文著作Politics of Democratic Breakdown(Routledge)。《民主崩溃的政治学》曾获评“《新京报》年度社科书”。"
主编推荐:
"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序
政治思想史这个领域,由于必须横跨政治学和思想史,换句话说,必须兼通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因此,至今仍需要一些新的探索。
并不是说中国学界过去没有好的政治思想史著作。无论是早年的陶希圣、陈序经、钱穆、萧公权,还是后来的刘泽华,他们都撰写了至今仍应当时时放在手边参考的重要著作。像萧公权归纳的古代中国多政术而少政理,多因袭而少创造,像刘泽华先生用“王权主义”统摄古代中国政治思想,其实,都已经触及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的基盘。不过,这里面除了萧公权先生受过严格的现代政治学训练,撰写过政治多元论方面的政治学著作之外,大多数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者,还是历史学出身,这也许多多少少增添了政治思想史的历史学色彩,而缺略了政治思想史的社会科学性质。
说一点我个人的体会。几十年来,我和日本的政治思想史学者有不少交往,其实,无论是与日本政治思想史的学者交流,还是阅读日本的政治思想史著作,你都会感觉到一些与中国不同的“日本特色”,这特色里最明显的,就是他们都属于大学的法学部,而不是在历史系。像我熟悉的东京大学,丸山真男、渡边浩、苅部直等都是社会科学出身的学者,他们从一开始就深受政治学训练,当他们重新梳理政治思想史的时候,政治学那些严格的术语、角度、进路就会重新整合各种政治思想的历史文献,而一些重要的概念,比如 “统治的权力”“政治伦理”“合法化或正当性”等,一方面像聚光灯,把这些政治问题在历史上的演进凸显出来,构成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一方面像格式化,把日本政治历史记录重要的“国体”“帝国”“天皇”“幕藩制度”“显密体制”等政治思想内涵,重新做了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诠释。
我之所以要向读者隆重推荐包刚升教授这本著作,并不是因为他是我在复旦大学的同事,也并不是因为他在古代文献上有多少开拓,历史叙述上有多少新说,思想透视上有多少深刻。坦率说,同样治古代思想史,我欣赏他的某些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讲述传统中国政治思想理论的学术著作。中国轴心时代的政治理论始终是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与中国政治文明演化的资源,为此,本书试图基于经典文本,结合政治史,借鉴社会科学方法,对中国轴心时代三大主要思想流派儒家、法家与道家的政治理论予以重新梳理,主要着眼于两个层次:一是文本解读本身,包括儒法道三家的问题意识、理论解释、政治解决方案和理想社会模型;二是儒法道三家政治理论的逻辑反思,包括它们的基本人性假设、个体群体关系假设、可能的理论优势。
目录:
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序(葛兆光)

序言以现代学术重新理解古代思想

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理论的源起

人类古典文明的轴心时代

中国轴心时代的来临

理解先哲学说的路径:旧与新

中国轴心时代的儒家、法家与道家

从文本解读到逻辑反思

第二章儒家的政治想象:礼制与仁政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

周朝礼制的瓦解

儒家方案的四个支柱:礼制、伦理、仁政、君子

儒家理想社会模型:“大同”,抑或“小康”?

性善论与群体主义论

礼制提供者与伦理教化者

文学治国论,而非逻辑治国论

第三章法家的政治想象:强君与霸业

君主危机与霸业困局

从内忧外患到君主的政治难题

法家方案的四个支柱:强君、农战、法治、赏罚

法家的理想国:“要在中央”与“圣人作壹”

性恶论与君主中心主义

早期国家构建理论与权力的技艺

绝对君权与政治全能主义的悖论

第四章道家的政治想象:循道与无为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道家方案的四个支柱:循道、柔弱、无为、弃智

道家的乌托邦:“小国寡民”与“至德之世”

“见朴抱素”与自由放任主义

休养生息政策与乱世处世哲学

一种去政治化的政治理论?

第五章早期中国政治理论的比较与反思

儒家、法家与道家的理论比较

积极还是消极?保守还是进步?

历史变迁与儒法道的政治功能

古代政治理论的历史定位

古代先哲的认知模式及其限度

古代政治理论的哲学反思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