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28.16
7.2折
¥
17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99971
出版时间2019-03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316页
字数468千字
定价178元
货号SC:9787030599971
上书时间2024-09-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Capit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y,CISTDS)成立于2011年8月,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发起,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秘书长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承建,是立足首都、服务全国的新型智库。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旨在围绕“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不错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探索服务和利用首都智力资源的体制机制,为北京乃至全国城市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知识支持和战略支撑。
内容简介: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连续、动态地跟踪和度量北京科技创新发展的进展情况,分析影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科学、客观、公正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成效,进而探索和完善建立一套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研究主要包括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和2005-2010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指数测算两个部分。指数测算又分为纵向比较指标体系和横向比较指标体系。纵向比较测算了2005年至2010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横向比较是由两个层次指标构成的国际城市科技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摘要:
总论
按照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步走”方针,到2020年,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引领全国,形成全国高端引领型产业研发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核心支撑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此发展目标的引领下,北京市应充分发挥高端人才集聚、科技基础雄厚的创新优势,统筹利用好各方面的科技创新资源,突出重点,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国家急需的领域取得突破,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为了积极响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号召,更好地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确定《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的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下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本书将关注“人”在科技创新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最终检验者是“人”,从“以人为本”的视角来探讨如何建设北京科技创新中心。
一、高质量发展下的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首都特色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落实中央重大工作部署的要求,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适应北京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深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空间,我们必须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坚定不移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北京市委、市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钉钉子精神”把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到首都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取得了积极进展。面向未来,科技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北京发展的根本要求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内涵,是新时代经济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实践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①,2017年12 月18 日至20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了“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②,2018 年4 月23 日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提出了“要支持各地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途径”③。这些要求为北京市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从主要经济体的
...
目录:
目录
总论 3
指数篇
第一章 导论 11
第一节 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体系及完善 11
第二节 新时代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数据、新数据、解数据 15
第三节 “三新”聚力,引领全国科技创新 17
第四节 五力齐发:推进新时代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1
第二章 创新资源 24
第一节 人才储备先降后升,R&D人员占比呈减少态势 25
第二节 创新主体中R&D人员占比止降转升 25
第三节 万名从业人员中高端人才数持续创下新高 27
第四节 R&D经费投入强度保持较高水平 28
第五节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比先升后降 29
第六节 基础研究投入连创新高 30
第七节 企业R&D经费投入保持增长,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则呈减少趋势 31
第八节 每万名高校和科研机构R&D人员使用的企业科技经费额波动较大 32
第三章 创新环境 33
第一节 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34
第二节 中关村科学城建设不断加速,创新活力加速迸发 34
第三节 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不断上升,科普资源日益丰富 36
第四节 人均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创新高 37
第五节 城市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37
第六节 地均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新高,新技术提供智慧畅行新选择 39
第七节 国际技术转移不断增多,外资研发机构数创新高 40
第四章 创新服务 43
第一节 信息化指数先升后降 44
第二节 共享资源价值逐步增加,仪器资源实现开放共享 45
第三节 技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接近2 000亿元 46
第四节 在孵企业数增长近三成,毕业企业创新高 47
第五节 独角兽企业占比稳居全国第一 4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