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窄门
  • 窄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窄门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4.96 5.0折 49.9 全新

库存1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安德烈·纪德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53273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0页

字数139千字

定价49.9元

货号SC:9787559453273

上书时间2024-09-1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法】安德烈·纪德(André Gide)
1869-1951
法国作家,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萨特、加缪的精神导师。思想整整影响了三代人。
纪德出生于法国巴黎,从小受到母亲严苛的禁欲主义教育。1891年起,纪德开始挣脱束缚自己的严苛教条,选择追寻自己的意志。他在作品中反对令人窒息的清规戒律,为自由的灵魂辩护。1947年,纪德因“作品内容广博且极具艺术感,以其对真理的无畏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描写了人类性格中的各种矛盾和境况”获得颁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思想成为在现实的压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诚和自由的代表。
纪德的作品极具艺术性,他常常先给读者带来一种道德信仰,然后不断地批判它,最后只允许经得起考验的信仰留下来。《窄门》便是这种批判艺术的代表之作,是纪德本人称为“醒世”之作的小说。
代表作:小说《窄门》《背德者》,散文诗集《人间食粮》,自传《如果种子不死》等。
主编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代表作!
◆余华盛赞!我读完《窄门》激动得浑身发抖,恨不得自己能写出这样的书。
◆当我不再自己束缚自己,我终于拥有自由广阔的人生!
◆剖析心灵的“醒世之作”,带你深度探寻真实自我
◆作者安德烈·纪德是加缪、萨特等无数大师的精神导师,思想整整影响了三代人。
◆全新三个圈版《窄门》五大必入理由:
1.原创万字导读|巴黎索邦大学文学博士深度解读《窄门》内涵
2.原创海报级彩插|生动还原经典故事场景
3.经典译本|有名法国文学翻译家李玉民经典译本
4.特别收录|李玉民《请进纪德迷宫》,带你走进纪德的文学世界
5.精装珍藏|精装双封面,内页精美设计
经典就读三个圈 导读解读样样全
媒体评论:
◆我看完《窄门》之后浑身都在发抖。我想这辈子要是能写这么一本书,我就心满意足了。        
——余华
◆假如我今天死去,我的全部作品将会在《窄门》之后消失;只有《窄门》会受到人们的关注。
——《纪德日记》1910年5月23日
◆据说,在写完《窄门》的第二天,纪德较为地剃光了自己胡子……就像是这本书既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也预示了一个新时期的开始。
——《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2011年7月
◆法国的各种思想,不管人们愿不愿意,也不管其来龙去脉,也应该参照纪德来定位。
——萨特
◆纪德把小说推向了一个可以比肩任何艺术门类的巅峰地位。
——马原(著名作家)
◆我曾苦学法文,就为了想去巴黎拜访纪德。
——木心(著名作家、画家)将纪德视作“一生之友”
◆他的作品内容广博且极具艺术感,以其对真理的无畏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描写了人类性格中的各种矛盾和境况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纪德对我来说,倒不如说是一位艺术家的典范,是一位守护者,是王者之子,他守卫着一个花园的大门,我愿意在这个花园内生活。
——加缪
◆纪德在世一天,法国便还有一种文学生活,一种思想交流的生活,一种始终坦率的争论……而他的死结束了那激励心智的时代。
──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 莫里亚克
内容简介:
你是否也在为了期待的未来,而不断克制自己的现在?深爱的人就在身边,却只能远离;当下的幸福触手可及,却选择推开;生活明明有诸多欢乐,却无法去享受……《窄门》中的阿莉莎也是如此,当内心赖以生存的信仰,一次又一次逼迫自己束缚自己真实的欲望,阿莉莎终于挣扎着发出绝望的呼唤:“我真的心甘情愿做出牺牲吗?”读完《窄门》,你也将从心底里真正释怀——当我不再自己束缚自己,我终于拥有了自由而广阔的人生。
摘要:
        我这里讲的一段经历,别人可能会写成一部书,而我倾尽全力去度过,耗掉了自己的特质,就只能极其简单地记下我的回忆。这些往事有时显得支离破碎,但我绝不想虚构点儿什么来弥补——气力花在涂饰上,反而会妨害我讲述时所期望得到的最后的乐趣。
    丧父那年我还不满十二岁,母亲觉得在父亲生前行医的勒阿弗尔已无牵挂,便决定带我住到巴黎,好让我以更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她在卢森堡公园附近租了一小套房间,弗洛拉·阿斯布尔顿小姐也搬来同住。这位小姐没有家人了,她当初是我母亲的小学教师,后来陪伴我母亲,不久二人就成了好朋友。我就一直生活在这两个女人中间,她们的神情都温柔而忧伤,在我的回忆中好像一直穿着丧服。且说有一天,想来该是我父亲去世很久了,我看见母亲便帽上的饰带由黑色换成淡紫色,便惊讶地嚷了一句:
    “噢!妈妈!你戴这颜色太难看了!”
    第二天,她又换上了黑饰带。
    我的体格单薄。母亲和阿斯布尔顿小姐百般呵护,生怕我累着,幸亏我确实喜欢学习,她们才没有把我培养成个小懒蛋。一到气候宜人的季节,她们便认为我脸色变得苍白,应当离开城市。因而一进入六月中旬,我们就动身,前往勒阿弗尔郊区的芬格斯玛尔田庄,舅父布科兰住在那里,每年夏天都接待我们。
    布科兰家的花园不是很大,也不怎么美观,比起诺曼底其他花园,并没有什么特色。房子是白色三层小楼,类似十八世纪许多乡居农舍。小楼坐西朝东,对着花园,前后两面各开了二十来扇大窗户,两侧则是死墙。窗户镶着小方块玻璃,有些是新换的,显得特别明亮,而四周的旧玻璃却呈现暗淡的绿色,有些玻璃还有瑕疵,我们的长辈称之为“气泡”。隔着玻璃看,树木歪七扭八,邮递员经过时,身子会突然隆起个大包。
    花园呈长方形,四周砌了围墙。房子前面,一片相当大的草坪由绿荫遮着,周围有一条沙石小路。这一侧的围墙矮下来,能望见围着花园的田庄大院。一条山毛榉林荫道界定了农庄范围,这是当地常见的分界方式。
    小楼背向的西面,花园则更加宽展。靠南墙有一条花径,由墙下葡萄牙月桂树和几棵大树的厚厚屏障遮护,受不着海风的侵袭。沿北墙也有一条花径,隐没在茂密的树丛里,我的表姐妹管它叫“黑色小道”,一到黄昏就不敢贸然走过去。顺着两条小径走下几个台阶,便到了花园的延续部分菜园了。菜园边上的那堵围墙开了一个小暗门,墙外有一片矮树林,正是左右两边的山毛榉林荫路的交会点。站在西面的台阶上,目光越过矮树林,能望见那片高地,欣赏高地上长的庄稼。目光再移向天边,还望见不太远处小村子的教堂,在暮晚风清的时候,还能望见村子里几户人家的炊烟。
    在晴朗的夏日黄昏,我们吃过饭,便到“下花园”去,出了小暗门,走到能够俯瞰周围的一段高起的林荫路。到了那里,我舅父、母亲和阿斯布尔顿小姐,便在废弃的泥炭石场的草棚旁边坐下。在我们眼前,小山谷雾气弥漫,稍远的树林上空染成金黄色。继而,暮色渐浓,我们还在花园里流连忘返。舅母几乎从不和我们出去散步,我们每次回来,总能看见她待在客厅里……对我们几个孩子来说,晚上的活动就到此为止,不过,我们回
...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定制文学手册

导读:《窄门》,从亲身经历到虚构现实

译后记:请进纪德迷宫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