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及棺椁的保护与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44
7.2折
¥
200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72691
出版时间2018-05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08页
字数208千字
定价200元
货号SC:9787030572691
上书时间2024-09-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记录了对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及棺椁文物进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对大葆台西汉墓出土黄肠题凑和漆棺漆椁文物的病害调研、分析检测、保护修复等具体工作的研究与实施。
摘要:
靠前章 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及棺椁的文物价值及保存现状
靠前节 大葆台汉墓墓葬结构
大葆台汉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郭公庄西南隅,是北京地区抢先发售发掘的大型西汉墓葬。此处共发现东西并列的两座大型墓葬,均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为夫妻并穴合葬。一号墓保存较为完好;二号墓被盗后,被严重火烧。关于一号墓的墓主人,很早被认定为汉武帝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封立的燕王刘旦[1],但后有研究者认为其应为刘旦之子刘建(公元前73~前45年在位)[2],亦有学者提出大葆台汉墓之墓主应为刘建之孙刘璜(公元前23~前3年在位)[3]。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可刘建的说法。
大葆台一号墓墓葬平面呈“凸”字形,坐北朝南,口大底小如斗状。墓口南北长26.8m,东西宽21.2m;墓底南北长23.2m,东西宽18.0m;墓底距墓口深4.7m。整个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外回廊、“黄肠题凑”与前室、后室等部分组成[4]。前室东西9m,南北7m,高4m,为三梁四柱结构,仿效墓主生前居住和宴飨之所;后室[5]由五层棺椁组成;前、后室四周由内、外回廊环抱,外回廊为两层,周长77.2m,各宽1.6m,高3.0m;内外回廊之间由“黄肠题凑”隔开。整个墓室均为木结构,墓室底部东西向铺有地板,下由12条南北纵向地龙承托,地板大部糟朽,地龙下面铺满20cm厚的木炭和50cm厚的白膏泥;墓顶盖有圆檩(未加工原木)及方檩,大部腐朽,其上亦铺5~10cm厚的两层木炭,中间夹有40~70cm厚的白膏泥。木炭和白膏泥的作用,是防腐防湿,保护墓室(图1.1)。
图1.1大葆台一号汉墓墓室结构示意图
根据《北京大葆台汉墓》一号墓“墓葬形制”中关于“题凑”部分的介绍,“(题凑)位于外回廊内侧,平面呈长方形。是用长条方木,头向内,层层垒起,形如木墙。南壁正中辟门,使甬道与前室相通”。14000根“长条方木”垒起了“外周南北长15.7m,东西宽10.8m。内周南北长13.9m,东西宽8.9m。保存优选处约为2.7m”的“木墙”。正如《史记》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刘宋裴骃《集解》注引曹魏苏林曰:“以木累棺外,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
各层黄肠木之间无榫卯固定,但堆垒十分坚固,其很好有压边木加固。保存优选的地方是西北部,除微向西闪外,整个黄肠木堆垒严密齐整。西北角向东北有较多移动,个别题凑木有被搬动的现象,或与北部盗坑有关[1]。
大葆台汉墓抢先发售发现这种葬制的实物,为我们提供了文献中有关“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记载的实物,明确了学界对“黄肠木”的种种猜测,并折射出许多西汉时期自然的和
...
目录:
第一章 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及棺椁的文物价值及保存现状 1
第一节 大葆台汉墓墓葬结构 1
第二节 大葆台汉墓出土木构件保存现状分析 4
第二章 分析与保护方法概述 9
第一节 分析检测方法简述 9
第二节 保护修复方法简述 14
第三章 分析检测 21
第一节 材种鉴定 21
第二节 气干密度与含水率分析 23
第三节 红外光谱分析 23
第四节 特殊腐蚀分析 27
第五节 微生物病害分析 28
第六节 病害分析 29
第七节 大葆台汉墓题凑木树种的新发现 33
第四章 病害分析 39
第一节 保存现状 39
第二节 漆棺漆椁病害描述 41
第五章 保护修复技术路线及其具体步骤 54
第一节 保护修复理念 54
第二节 具体保护修复原则 54
第三节 保护修复技术路线 55
第四节 保护修复方法与实验研究 56
第六章 保护修复工作 90
第一节 工作进展总结 90
第二节 修复工作总结 90
第三节 修复后评估及保护建议 93
第四节 修复过程中的发现 94
附录1 木材样品鉴定结果 97
附录2 大葆台汉墓木材含水率及气干密度测定方法 104
附录3 大葆台汉墓木材样品含水率及气干密度测定具体实验数据 105
后记 107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