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智慧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资治通鉴》中的历史智慧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3 5.5折 60 全新

库存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国刚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ISBN9787107345593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4页

字数505千字

定价60元

货号SC:9787107345593

上书时间2024-09-1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唐史学会会长。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担任汉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和特里尔大学客座研究员与教授多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好书奖、文津图书奖等。著有《唐代官制》《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德国的汉学研究》《唐代家庭与社会》《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中西文化关系通史》《胡天汉月映西洋:丝路沧桑三千年》《资治通鉴启示录》《治术:周秦汉唐经世之道》等。
内容简介:
“历史是优选的老师。”怎样在当今时代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人物,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是历史作为文化传承的社会意义;如何让历史在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也是史学研究者应担当的社会责任。本书作者张国刚教授从这些角度出发,以纵横东西的视野广度和贯通古今的思维深度,重点关注《资治通鉴》作为史著的鉴赏价值,深剖其中蕴含的历史智慧,以期做到“读史使人明智”。

本书是张国刚教授在学术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通俗化,从《资治通鉴》文本出发,选取历史节点,摘寻经典故事,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地讲述从战国三家分晋至隋唐五代这段时期的历史。在战国时期,选取了智伯、魏文侯、吴起等人物,以及围魏救赵、商鞅变法等事件;秦汉时期,选取了嬴政、刘邦、霍光、刘秀等人物,以及赵高亡秦、王莽新政、汉末群雄相争等事件;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取了石勒、谢安、高欢等人物,以及刘裕开国、冯太后改革等事件;隋唐五代时期,选取了隋文帝、魏征、郭子仪、裴度、李德裕、唐宣宗、朱温、李存勖等人物,以及永贞革新、朱温灭唐等事件。其中既有忠于原典的历史场景再现、人物言行钩沉,也有独到深刻、妙趣横生的分析讲论。

本书在正文边栏,设有“通鉴识读”栏目,配有与正文内容相适应的《资治通鉴》原文,将作者解读与原典记载相搭配,启发思考,使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希冀能通过《资治通鉴》中的经典史事,娓娓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千古历史中的智慧,令一部体量浩繁的巨著一变而为精简通达的读本,以飨广大读者。

摘要:
        智伯的覆亡
    这是《资治通鉴》讲的第一个故事。
    智伯(公元前506—前453)是春秋末期主持晋国国政的权臣,是智氏家族的大家长。当时,智氏与赵氏、魏氏、韩氏四大家族掌控着晋国的大权,智伯执政后,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可是后来在晋阳之战中,实力不错的智氏反倒落败——智伯被杀,智氏家族灭亡,领土也被其他三家瓜分殆尽。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伏笔:选谁来当接班人
    从选定接班人的那一刻起,智氏、赵氏两大家族的命运就开始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晋国是周成王“桐叶封弟”而建立的诸侯国。周武王死后,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弟弟周公旦辅政。年幼的周成王有一次与弟弟叔虞玩耍,把一片桐叶剪成玉圭形状,送给叔虞,开玩笑说:“把这个分封给你!”周公提醒他,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将黄河东边一块叫作唐的地方分封给叔虞。叔虞因此又称唐叔虞,姬姓晋氏,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国号为晋。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但晋悼公之后,由于国君平庸,驾驭能力不济,晋国的六卿——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六家坐大,晋国虽然外面的架子还在,但内部的分裂日趋严重。到了晋定公时期,六卿内斗越发激烈,范氏、中行氏两大家族被瓜分消灭,剩下智氏、赵氏、魏氏、韩氏四大家族掌控晋国的大权。其中尤以智氏家族权势最为煊赫。    但是,智氏家族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为强大的智氏家族以后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当时,智宣子决定选嫡子智瑶为嗣卿。族人智果不同意,他认为智瑶虽然有五大优点——美鬓高大、射御兼通、才艺超群、善辩能文、强毅果决,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仁,即为人刻薄寡恩,缺少仁德之心。怀着不仁之心,用才能去驾驭别人,谁能忍受得了呢!智果甚至断言道:“如果真的立智瑶,智氏家族一定会灭亡。”但是,即便族人如此激烈地反对,智宣子最终也没有改变想法。
    与智宣子相反,赵氏家族在考虑接班人选的时候,表现谨慎稳重得多。
    赵简子有两个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决定先考考他们,再决定选谁做继承人。他把两支写着教导青年修身自勉的“训诫之辞”的竹简,分别交到两个儿子手上,嘱咐他们把竹简上的内容牢记在心并保管好竹简。三年之后,赵简子再问起他们,发现大儿子伯鲁把“训诫之辞”忘得精光,竹简也不知所终;小儿子无恤却背得滚瓜烂熟,竹简也随身带着。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更贤明,就把他选为继承人。赵无恤就是后来的赵襄子。
    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智宣子和赵简子作出了不同的选择,前者不顾族人的反对,坚持“立嫡”;后者则打破周制,选择“立贤”。从选定接班人的那一刻起,智氏、赵氏两大家族的命运就开始走上截然相反的道路。
    二、冲突:智伯挑起了战争    赵氏的拒绝让智伯很恼火,他联合韩、魏两大家族出兵攻打赵氏。
    智宣子去世后,智瑶继承了他的爵位,世称智襄子或智伯。智伯主持晋国国政,处事强霸骄横。
    有一次,他与韩康子、魏桓子饮酒,在席上戏弄了韩康子,又侮辱了韩
...
目录:
战国——时代变迁

智伯的覆亡

魏文侯的治术

吴起的人生悲剧

千古高手——围魏救赵

爱作秀的卫嗣君

齐威王的故事

商鞅的变法之道

秦国的对外战略

赵武灵王的英雄短歌

秦赵外交角力与军事抗争

赵国名将之死

秦汉——大风飞扬

嬴政:从弃儿到祖龙

赵高:三个步骤灭亡秦朝

不要“面子”的刘邦

汉初的“一朝两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霍光:“昭宣中兴”的功臣

王莽:登帝位与行变革

秀才刘秀的造反之路

党锢之祸——东汉知识分子的灾难

汉末三国——群雄逐鹿

乱天下者何进也

袁绍:打烂一手好牌

曹操:生杀予夺有规律

刘备的仁厚与坚忍

江东名将周瑜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两朝开济老臣心

司马懿的上位史

两晋南北朝——风云激荡

“居治忘危”的晋武帝

魏晋风度的底色——从何晏到王衍

文盲皇帝石勒

风流宰相谢安

刘裕:开国皇帝埋祸根

萧衍:“不想出家的学者不是好皇帝”

三朝元老崔浩之死

北魏“一姐”冯太后

一代枭雄高欢

宇文家族的偏霸事业

隋唐——盛衰治乱

隋文帝的影响力

高颎被杀——隋朝兴亡的转折点

隋炀帝为何丧国

魏征:不做忠臣做良臣

唐玄宗:走过盛世与乱世

圆满人生郭子仪

奇士李泌

唐德宗改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