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出版发行《法律文化研究》(年刊)酝酿已久,我们办刊的宗旨当然与如今许多已经面世的法学学术刊物是一致的,这就是繁荣法学的教育和研究、为现实中的法治实践提供历史的借鉴和理论的依据。说到“宗旨”两字,我想借用晋人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中的一段话来说明:“其微显阐幽,裁成义类者,皆据旧例而发义,指行事以正褒贬。”即通过对历史上“旧例”、“行事”的考察,阐明社会发展的道理、端正人生的态度;记述历史、研究传统的宗旨就在于彰显复杂的历史表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大义”。就法律文化研究而言,这个“大义”就是发掘、弘扬传统法文化的优秀精神,并代代相传。
摘要:
联合国关于卢旺达特别报告(the Special UN Rapporteur for Rwanda)认为种族大屠杀有三个原因:即对政治权力变更的排斥,种族仇视的有效煽动,以及免罚文化的存在。②这种判断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对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表面现象的分析,并未触及其深层原因。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是有其深远的历史原因和深刻的现实社会根源的。
如前所述,卢旺达三大民族胡图、图西和特瓦人虽然其远祖有所不同,但在西方殖民主义到来之前,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各民族之间的通婚,各民族渐趋融合,相互之间的区别已越来越小。胡图人与图西人之间本无绝对的民族之分,也不存在像科索沃那样的塞尔维亚族和阿尔巴尼亚族两族积怨甚久的情况。殖民时代以前,胡图人和图西人操同种语言,信奉同样的宗教,互相通婚,相互杂居,没有地域之别,居于同一个山间,分享同样的酋长制度下的社会和政治文化。图西人可以成为世代相袭的胡图人,反之亦然。只是到了殖民时代和后殖民时代,这些身份的划分才以危险的种族主义形式固定下来。③
欧洲殖民者进来之后,为了实现其有效统治,有意强化和扩大所谓的种族区别,以便于其扶植一帮卢旺达人统治另一帮卢旺达人,达到“以夷制夷”的目的。尽管如此,当比利时殖民政府在卢旺达引人身份证制度时,已很难从生理、语言或文化上区分谁是胡图人谁是图西人了。殖民当局只好以拥有牛的数量来作为划分的标准,即将拥有10头以上牛的卢旺达人划为图西人,10头牛以下的卢旺达人划为胡图人。众所周知,这种以财富拥有量的多少来划分人群实际上是一种阶级划分方法。比利时殖民政府实际上当时也是用这种阶级的划分方法来扶持卢旺达的贵族,以达到其维护殖民统治的目的。比利时殖民当局为了掩盖真实目的,就以所谓的“种族”标准来分化、瓦解卢旺达人。而且他们在做了这种划分之后,有以血缘继承的方式,规定依父系血统,对卢旺达人的后代划分出图西和胡图两个“种族”来。这种方法十分巧妙而隐秘。这样,就把殖民主义者“人造”的种族主义思想悄然地印在了卢旺达人的脑海中,这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的惯用伎俩。
……
目录:
明德法律文化论坛
《劳动合同法》的法社会学分析
台湾的中国法制史研究
儒家法文化与中华法系
史料与创新
——法制史研究中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中国法律史专题研究
礼乐政治与中国传统行政的“程序”特征
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
——分析法学视角中的“礼”与“法
道家的权力制约观
关于我国传统社会的家族性司法
——以孔府司法为例
认识论:中国古代判例法问题的另一视角
法院文化核心要素研究
——以法律文化为背景的考察
传统人情化思维与现代法治建设
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思想
先秦儒家“信”的思想刍析
——从法制文明视角展开
《周礼》中的司法官联制度论析
汉代军事活动法研究
华北人民政府环境立法的民生特点与历史贡献
从“阶级本位·政策法”时代到“国、民本位·混合法”时代
——中国法律文化六十年
外国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