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大洋 1941-1942 从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65.66
6.7折
¥
9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美)伊恩·托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09681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80页
字数52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521709681
上书时间2024-09-1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主编推荐:
“太平洋战争三部曲”是21世纪太平洋战争史集大成之作,在美国亚马逊收获近90%读者上千条五星好评,一度登上《纽约时报》非虚构作品畅销榜,被誉为“军事史的巅峰”“史诗般的军事史巨著”。
★里程碑式的太平洋战争全史,从“珍珠港”和“中途岛”升级认知
太平洋战争通常只以“偷袭珍珠港”“中途岛对决”“血战硫黄岛”等数场有名战役为人津津乐道,其全貌则往往隐没在零散而孤立的文本当中,相关研究也日渐碎片化。海军史专家伊恩·托尔积十余年之功,完成“太平洋战争三部曲”的鸿篇巨制,全景展现这场战争的过程及其意义,为太平洋战争研究领域贡献了一部传世之作。
★充分挖掘各类史料,公正还原历史真相
托尔在原有太平洋战史的基础上,吸收新近公开或出版的档案、纪实文献、回忆录和研究成果,大量引用亲历者的口述史、日记和书信,分析战略和战术决策时则会回顾海军军官的作战报告和战争日志。他在运用史料时还格外注意平衡呈现各方角度,盟军和日军、前线和后方、军人和平民的视角交替出现,尽可能展示了复杂历史的本来面目。
★突破陆战为主的视角,揭示航母兴起和人类海战思维蜕变的历程
太平洋战争当中的海战不仅对战局本身起着决定性影响,还颠覆了自古以来的海战方式,重塑了人类对海战的理解。然而原有的太平洋战争经典作品往往重陆战而轻海战,无法真正呈现太平洋战争的全貌。托尔的巨著从全面的海战视角铺陈开来,展示了航空母舰取代“大舰巨炮”成为海军核心的曲折历程,弥补了这个缺憾。
★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剖析战局,厘清盟军决策思路和胜负核心因素
盟军将“欧洲优先”作为全球战略的基础,同时又不能忽视太平洋战区的军力调度、资源分配和作战方案等问题,战争临近尾声时还要考虑各项安排对战后的影响,决策过程可谓千头万绪。托尔以高级军官讲师的洞见,梳理了盟军就相关问题辩论与博弈的经过,并且阐述了军工产能、资源供给、后勤保障、作战观
...
媒体评论:
一部引人入胜、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研究著作,记录了从珍珠港事件到美国在中途岛战役中获胜之间的紧张时期。
——《柯克斯评论》(Kirkus)
发人深省且令人触动,托尔的新作技巧高超,带我们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穿梭。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托尔将大量的技战术概念讲得通俗易懂,使所有人都能理解,除非你对战争一无所知……他还具备一种天赋,特别擅长刻画人物,山本五十六、麦克阿瑟、哈尔西和尼米兹等人在他笔下栩栩如生。除了这些特点之外,本书还通篇采用了严谨的学术体例。很难想象关于这一主题的新书能具有如此持久的价值。
——《书目杂志》(Booklist)
尽管参考了许多出版过的材料,但本书的记述和写法都很出色。二战史发烧友如果觉得没必要再阅读这一阶段的太平洋战争史,就可能会错过本书,但这一专业领域以外的普通读者不用有这样的顾虑。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托尔的书很好地呈现了太平洋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武器等方面,人物描写尤为突出,而且对美日双方不偏不倚……令人手不释卷。
——哈里·莱文斯(Harry Levins),《圣路易斯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
这既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精彩的战争大剧。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精彩纷呈,令人爱不释手。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
我看过很多关于珍珠港和中途岛的书,好些关心我的人都觉得我着魔了。我对这段历史如此熟悉,仍然觉得托尔的作品是不可错过的。他对人物的刻画太生动了,栩栩如生。这么厚一本书,我一口气就读完了。
——Goodreads高赞评论
内容简介:
1941年12月7日清晨,习惯了军事演习的火奴鲁鲁居民,像往常一样从嘈杂的炮火声中醒来。他们并未意识到,一首赌上国家命运的宏伟交响曲已然奏响……不可一世的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珍珠港的两列巨舰烈焰腾空,永不沉没的传说消失在高耸入云的黑烟中。日军随后势如破竹。铺天盖地的太阳旗成为浩瀚大洋上的死神使者,日本战士则被对手视同怪物,留下不可战胜的神话。然而日军的“胜利病”给了美军机会。日本舰队试图将美军主力诱入圈套,一举歼灭,全然不知动向已被美军掌握,最终参战航母在中途岛全部葬身海底,战略主动权也拱手让人。从珍珠港到中途岛,靠前的激烈海战摇撼着参战国的根基。这六个月的战况,不仅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更是左右了整场二战的局势。此间历史的天平移动分毫,我们熟知的世界便会不同。《燃烧的大洋》书写的便是太平洋战争这扣人心弦的最初阶段。我们从中既可以领略罗斯福与丘吉尔谈笑风生背后的运筹帷幄,山本五十六目空一切的豪赌,又可以体会九死一生的飞行员面对阵亡战友遗物时的怅惘,舰队司令刚刚发出命令就收到不利情报时的绝望。当我们伴随书中的人物一同浮沉,历史不再遥不可及。
摘要:
第一章
对于瓦胡岛的居民而言,被枪声、炸弹声和低空飞机的轰鸣声从睡梦中惊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瓦胡岛满是军事基地,实弹射击操练更是屡见不鲜。在1941年年初,战争的危机似乎愈演愈烈,军方开始进行“战争演习”——让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互相对抗,模拟作战。在这些日子里,由于大量弹药发射到空中,山摇地动,好似地震袭来,瓦胡岛上的简易木制房子摇摇欲坠。所以,在1941年12月第一个星期日早上临近8点钟,司空见惯的摇晃又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居民直接拽过枕头,把头蒙住;另外一些人则继续喝他们的咖啡,看四格漫画,听广播,尽力不去理睬远处炸弹造成的阵阵冲击声、高射炮的轰鸣声和机枪微弱的嗒嗒嗒的声音。
但是,人们很快意识到这并不是日常的演习。地板开始摇晃,窗户乱颤,飞机擦着头顶呼啸而过,机枪的弹壳就像冰雹一样落在房顶上。在火奴鲁鲁,平民百姓从房子里走出来看个究竟,许多人还穿着睡衣。在城里就能听到爆炸声,麦卡利区的国王街上还冒起.了浓烟。刺耳的警报声响起,在西面珍珠港和西卡姆机场上空,燃油着火冒出的黑色浓烟直冲云霄,高达几千英尺。地面上的人抬头就能看到一个小型俯冲轰炸机编队在高空盘旋,呈数字8的形状排列。不时有几架飞机会组合成整齐的攻击队形,然后一个接一个地俯冲下来,开始投弹攻击。
目击者瞠目结舌:这一次,开飞机的小伙子们演得可真不赖。12岁大的孔丹还穿着睡衣,他跟他兄弟说:“哇,动作好帅啊。”为了看得更清楚,两个人爬到家里后院的鳄梨树上。“我不得不说这场演习太真实了。”另一个目击者回忆道。珍珠港的一名船员将这场轰炸称为“陆军航空队上演的最他妈棒的演习!”。珍珠港上空的浓烟被认为是“烟幕弹”——或者,就像火奴鲁鲁的市长莱斯特·皮特里想的那样,是“演习的烟幕……我觉得这场演习简直就跟真的一样”。
上午8时4分,KGMB电台中断了平时怀基基第一浸信会的管风琴转播。播音员韦伯利·爱德华兹读了一则简讯,召集所有军事人员返回基地和岗位,然后恢复了正常的广播节目,但是每隔几分钟就会再次中断,要求消防员、医生、援助人员和救灾者各归各位。上午8时40分,爱德华兹再次广播:“现在暂停广播内容,向大家播送重要新闻。请注意收听。本岛正在遭受攻击。再重复一遍,本岛正在遭受敌国军队攻击。”听众将信将疑,没把这个新闻当回事,他们以为广播只是一种不太常见的让演习显得逼真的做法。有些人想起了三年前奥逊·威尔斯的科幻广播剧《世界大战》造成的恐慌。接近9点时,爱德华兹再次播报。他用颤抖的声音请求听众相信他:“这不是演习。日军正在袭击珍珠港。这是真实的战争!”
就连那些富有经验的军人都难以相信他们看到的一切,随着袭击的进一步展开而感到困惑和眩晕。他们慢慢地才开始相信这是真正的袭击。根据目击者的描述,我们发现很多人对于真相都有些后知后觉。一架飞机开过来了。(“那些飞机为什么飞得那么低?”)美军地面防空炮对入侵者开火。(“小伙子们为什么要朝飞机开火?”)炸弹落下来。(“飞行员太愚蠢太粗心了,连释放装置都看不好。”)爆炸了
...
目录:
开战在我,终战在彼(代序)
一幅太平洋战争的全景画卷(代译序)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尾声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