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民族主义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36.04
5.3折
¥
6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张颂仁,陈光兴,高士明主编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24258
出版时间2019-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41页
字数23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52024258
上书时间2024-09-16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Tejaswini Niranjana)目前担任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教授和系主任,她也是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访问学者。她是印度班加罗尔文化与社会研究中心的联合创办人,该中心在2000—2012年期间开设了创新性的跨学科博士项目。2012—2016年期间,她是孟买塔塔社会科学院印度高等教育语言中心的主任,也是维基百科的印度语言顾问。她的著作包括《为翻译定位:历史,后结构主义和殖民语境》(伯克利,1992)、《调动印度:在印度与特立尼达之间的女性,音乐与移民》(杜伦,2006),以及即将出版的关于孟买音乐热的专著。她最近同王晓明共同编辑出版《现在的谱系:定位亚际文化研究》(德里,2015)
精彩内容:
缘起
“从西天到中土”是一个综合的文化交流方案,由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和汉雅轩发起,梦周文教基金会资助研究,从学术思想和当代艺术两个角度去亲近印度,进行视觉文化和亚洲现代性的文化比较。读本中的学者于2010年秋的上海双年展期间陆续来华演讲;为了让听众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每位学者为我们精挑了这个选集,以中英双语出版。
当今的印度离我们既近且远,除了被西方传媒渲染的新兴经济的龙象之争和模糊偏见之外,印度不在一般国人的视野之内。印度咸称古国,但作为当代文明,一个甚至在现代西方思潮中举足轻重的印度学界,并不在普遍意识之中。作为人口的大国和现代国家,印度的经济、文化、科技皆有不可估量的前景;作为中国近邻与久远的故交,印度早就应该被中国关注。但与印度交流的当务之急不在于此;中国须要深切思考印度、亲近印度是为了自明。
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已逾一世纪,从革命到冷战到自由资本全球化,我们的道路一直摆脱不了欧美的世界想象,话语也固定在“东西”和“中西”之说法。无怪中国百年来的各种自强运动的结果,都脱不了西方制度的模式。作为典范的欧美,中国钦羡为“优选文化”——于今天的国情已不适宜无条件借鉴。但面对中国的历史资源时,我们又往往囿于欧美范式而无法善用。如何在冷战的两种西方历史计划以外找到中国的位置,如何发掘被欧美视野冷落的历史资源,就必须放眼其他的发展经验。如果要寻找在亚洲现代化道路上与中国采取截然另途,但依我们的“富强”尺度又是成就可观的例案,我们则无法不审视印度。
中国引以自豪的现代之路是民族革命,推翻过去,重新再造大一统,但结果我们离自己的历史文化越来越远。印度的道路则是摆脱殖民帝国,但在民族独立后依然承继了殖民时代机制。然而,当中国的“后革命”经验与印度的“后殖民”相遇时,我们又不能不讶于左翼革命在印度至今不衰的事实。目前各种倾向的
...
内容简介:
《重塑民族主义: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读本》由文化研究学者特贾斯维莉·尼南贾纳撰写的导言及四篇长论文构成。特贾斯维莉是印度重要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她一直积极地为思考和研究印度社会问题提供理论武器和理论工具。在这本书里,她尝试总结印度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文化经历,反思印度狭隘的大国世界观。她认为,印度与美国不同,作为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应该构建自己的民族认同方法。与此同时,女性主义也应该是构建民族认同的一个重要维度。
摘要:
本书中的论文来自我过去20年的写作,讨论了翻译、流行电影、女权主义语言的转变等问题。准备这篇前言时,我重读了它们,这让我很惊讶地发现民族的观念一直贯穿于印度思想界的辩论中,也让我好奇这是否需要向非印度的读者们作一些说明。
这本论文集首次出版后的7年里,我自己对这本书所切入的智识、政治和社会背景有了更多的了解。西天中土项目曾在2010年把我带到上海,后来一直在继续它很好的工作,为印度和中国的画家、学者甚至音乐家们策划了一系列不同的对话。而亚际文化研究项目,不仅把西天中土介绍给我,更持续通过各种活动和出版物传播思想,对区域内的学者和实践者们有着变革性的影响。我提到西天中土和亚际文化研究这两个项目,是为了点明亚洲思想圈环境的改变,并且想说,我这本书现在重新进入的空间和2010年的那个空间已然不同。我不清楚,当我把论文的关怀改得更好读,这会不会让文章更容易被接受,因为有些联系在几年前可能还很新,但现在看来会更明显。
2010年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巡回讲座的时候,我曾觉得有些挫败。很常见的一点是沟通交流的无力感。这不仅仅是因为不同的语言,而是由于很难找到共同的参照点。印度的很多学术著作都带着后殖民的设定,这很明显和中国的语境大不相同。请让我指出一些可能很难介绍给中国的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民族这个在印度知识界辩论中不断涉及的理念。
虽然在印度,不论在独立前后,我们的民族主义思想家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是当代印度的批判学术研究涉及了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批判,我把这种质问称为“民族—现代(national-modern)的政治与文化逻辑”。简单说来,印度精英们领导了这么一个项目,在女性、达利特(贱民)、农民、部落和工人等各个人群的斗争之前,就已经对民族的构建达成了共识。1947年从英国独立看上去好像加强了这种共识,但是政治和社会权力依然留在精英们手中,他们最终对物质或无形资源的重新分配并没有多少兴趣。
对中国读者发言的时候,我总得提醒自己要强调,印度没有像中国一样经历过大革命。发生在印度现代时期的,更准确地说是一个改革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很多改变确实发生,但是社会却没有根本地或者剧烈地转变。于是,社会和政治结构很大程度上都原样地保留了下来,导致了不满和持续的斗争,要求为许多被剥夺了权利的群体去争取权利和承认。所以独立后大约70年,坎亥亚·库马尔关于自由的言论,依然能够在1947年以后出生的人群中获得巨大的反响。
坎亥亚所要求的也是对民族的新想象,它不依靠单一的印度概念,不会简单地认为印度属于占大多数人口的印度教徒,而是需要利用语言、地域、宗教实际的多样性。他还要求我们重新关注种姓和性别的不平等,这两点都是当今右翼民族主义——以2017年当权的政
...
目录:
1/替代性框架?为第三世界的比较研究提问/王立秋 译 陈恒 校
29/语言,斗争之所/袁伟 译 许宝强 黄德兴 校
87/为什么文化重要:重新思考女性主义政治的语言/王立秋 译
105/重新塑造民族主义:当代南印度电影和女性主义主体/周展 译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