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读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读本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6.57 5.3折 69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代兴雅主编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58155697

出版时间2018-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69元

货号SC:9787558155697

上书时间2024-09-1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代兴雅,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任教于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张掖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张掖市优秀班主任。在高中任教多年,先后在《中学语文》《语文天地》等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
精彩内容:
“国学”一词,最早出自章太炎先生《国故论衡》及《国学概论》的演讲。它以先秦经典和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及历代史学等内容,形成了恢宏的“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内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国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其汇通思想学术、典籍制度、百行百艺等,可以分为文学、历史、职官、天文、历法、地理、服饰、器物、艺术、音乐、美食、民俗、礼仪、婚丧、医药、建筑等方面。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堪称中国人的性命之学,中华文化的学术基础、固本之学,是中国人的根基所在。中国的国学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是连接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桥、心灵之桥,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极大,对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如今的中国,国学研究方兴未艾,国学普及如火如荼。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常识,不仅是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个人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且是推动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自然要大力弘扬国学,寻找自己的民族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有着很好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文学、科举、职官、军制、法制、名号、天文、历法、艺术、节日等内容,全书分为科举制度、职官制度、古代军制、古代法制、名号称谓、天文历法、古代教育、文学艺术、古代礼仪、伦理修养、衣食住行、婚育常识等篇章,文史兼备,资料丰富,古代文化脉络一睹尽知。
摘要:
    从《尚书·禹贡》中的“九州”到清朝极盛时的疆域,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中国疆域在不断扩大与收缩的循环中,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疆域的特点。
九州
远古之时,华夏先民主要聚居于黄河中下游一带,即中原地区。夏朝以前的历史,由于没有当时的文献,只有传说和后世的记载为凭。据传,在禹生活的年代,洪水泛滥,禹受命治水,历时13年,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很终治水成功。据后世记载,禹在治水过程中踏遍天下山川,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共九州。
夏、商疆域
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当时的部落观念尚浓,国家并未接近成熟,因此疆域同样极不确定。但三代都大体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其中夏在中,商在东,周在西。
关于夏代的历史文献与历史遗址均极少,因此夏代的疆域难以考证。据顾颉刚考证,夏代中期以前其政治中心大概在今山东省一带,势力范围大致在今河北、河南两省;夏代晚期的政治中心则转移到了伊水、洛河流域。
商发迹于东北渤海湾和易水流域一带,后南迁至济水与黄河间,即今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据史籍记载,从始祖契至汤,商人一共迁移8次。汤在位后,商的实力开始壮大,先后剪除其周边韦、顾和昆吾等夏的羽翼,很后一举消灭夏朝,占据中原,夏的末代君主桀则逃亡到南方的南巢。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地理疆域

一、独特的中国疆域

二、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三、常见地理名词

四、古代地理方位表示法

五、古今地名对照

第二章科举制度

一、历史沿革

二、考试形式

三、影响

四、科举名衔称谓

五、科举相关知识

第三章职官制度

一、历代官制简介

二、常见官职简介

三、三省六部制

四、官职的任免升降术语

第四章古代军制

一、历代军制简介

二、古代军制常识

三、古代兵器

第五章古代法制

一、历代法律制度

二、历代行政法规

三、司法审判机关

四、古代法律制度主要特点

五、刑法的种类

第六章名号称谓

一、敬称

二、谦称

三、兼称

四、贱称

五、讳称

六、称字

七、称号

八、称谥号

九、称籍贯

十、称斋名

十一、称郡望

十二、称官名

十三、称爵名

十四、直称姓名

十五、古代宗族的称谓

十六、古代皇族称谓

十七、平民的称谓

十八、职业的称谓

十九、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二十、不同朋友的称谓

二十一、古代兄弟排行称谓

二十二、古代丈夫的称谓

二十三、古代妻子的称谓

二十四、古代女子的别称

二十五、古代对教师的尊称

二十六、死亡的不同称谓

二十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