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古钱币历史悠久、形制多变,代表了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本书以中国古钱币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介绍了古钱币的类型、铸造工艺,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流通情况,引导读者领略魅力独特的中国古钱币文化。 摘要: 中国钱币的发展过程 商朝末期,随着青铜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用青铜仿贝壳形态制成的铜贝,其出现表明了中国钱币由自然形态的货币向人工铸币的转换。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割据,钱币也形成了四大体系:刀币――流通于齐、燕、赵等地;布币――流通于晋、燕等地、贝形钱――流通于楚地;圜钱――流通于秦和刀布币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货币制度的统一为其中重要的一项。秦始皇废除了列国行用的刀币、布币等货币制度,以秦国的方孔圆钱一半两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这一举措是中国货币目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圆形方孔的钱币形态固定下来,在古代中国通行了两千多年。 汉初承袭秦制,继续铸行半两钱。此外,汉高祖推行“无为”政治,允许民间私铸钱,民间铸钱轻如“榆荚”,俗称“榆荚钱”。因导致通货膨胀,民间铸钱被禁止。汉武帝时期,统一全国铜币铸造权,建立了五铢钱制度。五铢钱一直沿用到唐初,成为中国钱币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钱币。 东西汉之交、王莽称帝时期,一共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使货币制度靠前混乱,流通的货币有错刀、货布、货泉、小泉五十、小泉十一、大布黄千等。 东汉初,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动荡,币值混乱,半两钱、五铢钱、新莽货币混杂流通。到建武十六年(40),汉光武帝刘秀下令复铸五铢钱,即建武五铢。到汉桓帝之后,通货膨胀严重,开始流行“磨边五铢”、“剪边五铢”和“挺环五铢”,这些货币不是法定货币,是私铸者谋取私利所铸,直接导致了经济混乱、物价昂贵,人民生活贫困。中平三年(186),汉灵帝改铸“四出五铢”,从方孔的四角各模铸一道阳文直线抵达外郭,用来区别旧钱。献帝初平年间(190―193),董卓攻入长安,取铜人、铜台等熔铸无文小钱,这是东汉最后一次铸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货币体制混乱,钱币流通不畅,形制大小不一,劣钱泛滥。三国两晋包含魏、蜀、吴三国鼎立和两晋、十六国两个历史时期。三国时期,各国在沿用汉代旧钱的基础上,各个政权自铸钱币,颁行币制;两晋时期,主要沿用汉魏五铢钱和孙吴旧钱,兼用谷帛等实物,没有铸新钱;西晋末年,民族动乱,历经五胡十六国,各割据政权多自行铸造区域性的地方钱币,在钱文中出现年号、国号、吉语等,打破了传统的铢两之称。 东晋沿用吴地旧钱,大小轻重不一。“大泉五百”、“大泉当千”的大钱,谓之“比轮”;中等大小的钱又叫“四文”,即五铢钱,可当四枚小钱使用;吴兴沈充所铸五铢小钱,轻薄小巧,称为“沈郎钱”,以“文”为计量单位。 东晋之后,公元420―589年,南方地区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南朝各朝皆铸有钱币。 从公元386年北魏建国到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北方,北方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个政权时期,史称北朝。北朝多用谷帛交易,铸币不多。西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拓跋廓称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北周模仿王莽币制,铸造的钱币有“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俗称 ... 目录: 古钱币概说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Ancient Currencies 中国最早的货币 The Earliest Currencies in China 中国钱币的发展过程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rrencies 古钱帀的祷造工艺 Casting Techniques of Chinese Ancient Currencies 古钱币的种类 Types of Chinese Ancient Currencies, 古钱币鉴赏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Currencies 先秦钱币 Currencies of the Pre-Qin Period (approx 2070 BC-221 BC) 秦汉钱币 Currencies of the Qin Dynasty (221 BC- 206 BC) and Han Dynasty (206 BC- 220 AD) 三国两晋南北朝钱帀 Currencies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Jin Dynasties, and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220-589)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