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克效应 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达克效应 需要警惕的48种错误思维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9.54 6.2折 79.9 全新

库存5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大卫·麦克雷尼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ISBN9787515364407

出版时间2021-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44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79.9元

货号SC:9787515364407

上书时间2024-08-1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主编推荐:
◆达克效应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核心要义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达克效应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由Kruger和Dunning研究发现的。他们通过对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的研究发现:1.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2.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3. 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特别程度;4. 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我们可以对达克效应稍作引申理解:一个知识程度越高的人往往越谦和,反之,一个越没有见识的人,往往越狂妄,目空一切,以为自己特别懂。这本书给我们普通人提了一个醒:在很多认知问题上,切不可盲目自信。
内容简介:
达克效应(D-K effect),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 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行为者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无论你是在决定购买哪款智能手机,还是相信哪位政治家,你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理 性的人,每一个决定都基于冷静、超脱的逻辑。但事实是:你没那么聪明。你和所有人 一样被欺骗了,但没关系,因为被欺骗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知道 问题出在了哪里,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书就像一门去掉了所有无聊部分的心理学课程,将心理学与幽默和智慧结合在一 起,对非理性的人类认知与行为进行反思和指导。
摘要:
        你从杂货店开车回家,突然意识到你忘了买菠菜酱,而这是你去杂货店的主要目的。也许你可以在加油站买上。后来想想,不用了,下次再说吧。菠菜酱让你想起了油价,油价又让你想到了账单,账单又会让你开始思考自己是否买得起新电视机,电视机会让你想起你曾经坐在家里看了一整季的《银河战星》——这到底是什么鬼?你到家后,对这一路上的各种想法却没有留下什么记忆。
    你在开车回家时,一直处于“公路催眠状态”之中,你的精神和身体似乎一直在漂游。当你停下车,按下锁车键时,你就会从这种梦幻状态中猛然惊醒。这种状态有时候也被称为“装配线催眠状态”,用来描述的是装配线上从事不断重复工作的工人的那种精神游离的状态。此时,意识会随着一项精神任务进入自动驾驶状态而飘忽不定,大脑的其他部分开始思考着不那么乏味的事情,逐渐飘向阴影之中。
    你总是把你的主观经验分成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两类。想想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呼吸,眨眼,吞咽,保持姿势,阅读的时候闭着嘴等。你可以让这些系统进入有意识的控制,也可以把它们留给自主神经系统中。你驾驶着越野车,有意识地调整你的脚踩动油门,转动你放在方向盘上的手,仔细做出数百万次小的决策,以防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你开车时也可以跟你的朋友一起唱歌,而你的大脑的其他部分去驾驶你面前的车。你认为你的无意识思维是人类经验的另一个神秘的组成部分,但你倾向于把它看作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一个潜意识下的原始自我。它掌控不了你的汽车钥匙。
    科学家却得出了与此不同的结论。
    多伦多大学(Universlty of Toronto)的钟晨波(Chen-Bo Zhong)和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的凯蒂·利珍奎斯特(Katie Liljenquist)在2006年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详细阐述了潜意识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展了一项研究,要求受试者回忆他们过去犯下的一件不道德的罪行。研究人员要求他们描述这段记忆给他们带来的感受。然后,他们向其中一半的受试者提供了洗手的机会。在研究结束时,他们询问受试者是否愿意无偿参与后续研究,以帮助一位绝望的研究生。那些不洗手的受试者中有74%的人同意帮忙,而那些洗过手的受试者中有41%的人同意帮忙。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后一组洗手的人已经在无意识下洗去了他们的罪恶感,因此不会像没有洗手的那一组受试者那么强烈地进行忏悔。
    受试者并没有真正洗去他们的情绪,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被洗去了。“清洁”的意义不仅仅是消除细菌。根据钟晨波和利珍奎斯特的观点,大多数的人类文化都会用“洁净”和“纯洁”,以及与之相对的“肮脏”和“污秽”来描述身体和道德的状态。“洗”是许多宗教仪式的一部分,也是日常语言中常常使用的隐喻性短语,把卑鄙的行为说成是肮脏的,把邪恶的人说成是渣滓。当你对一个人的行为感到厌恶时,你甚至会做出和看到令人恶心的东西时一样的表情。在不知不觉中,参与研究的人将洗手和所有与洗手行为相关联的想法联系起来
...
目录:
前言

1.预置

2.虚构症

3.确认性偏见

4.后见之明偏见

5.得克萨斯神枪手谬误

6.拖延症

7.常态偏见

8.可用性启发

9.旁观者效应

10.达克效应

11.幻想性错觉

12.品牌忠诚

13.源于权威的意见

14.源于无知的论证

15.稻草人谬误

16.人身攻击谬误

17.公正世界谬误

18.公物博弈

19.最后通牒游戏

20.主观验证

21.派系教化

22.集体决策

23.超常释放者

24.情感启发

25.邓巴数字

26.出售

27.自利性偏差

28.聚光灯效应

29.第三人效应

30.宣泄

31.误忆效应

32.服从

33.消退突现

34.社会惰化

35.透明错觉

36.习得性无助

37.具身认知

38.锚定效应

39.注意

40.内省

41.自我障碍

42.自证预言

43.瞬间

44.一致性偏见

45.代表性启发

46.预期

47.控制错觉

48.基本归因错误

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