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父亲之路 精装插图本
  • 通往父亲之路 精装插图本
  • 通往父亲之路 精装插图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通往父亲之路 精装插图本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6.4 5.5折 48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兆言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88311

出版时间2022-0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80页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544788311

上书时间2024-08-1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19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南京传》,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五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等,散文集《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等。
主编推荐:
1.“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一部书。”叶兆言全新作品,初次直面父辈的人生之书本书为著名作家叶兆言以其六十余载生命体验,初次直面、致敬、反思父辈的人生之书。作为作家,叶兆言书写了近千万文字;但身为人子,他却从未在书中直面父辈这个人生话题。通往父亲的道路太漫长,这次,他卸下精神重负,坦言“这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一部书”,开启父子关系探讨的文学漫旅。2.一代不如一代?“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在叶兆言笔下,父子关系的文学漫旅亦掺杂浓郁的文化反思:出身文化世家的叶兆言,文学目前的耀眼明星是其家中常客,祖辈父辈的特殊经历,也令他对20世纪中国数代知识分子命运投以持久观照。他从历史缝隙发见他们的来路去处,一度悲观认为超越父辈几乎是不可能的,“鲁迅谈起章太炎先生,我祖父(叶圣陶)那辈人谈起鲁迅先生,我父亲谈起祖父那一辈,然后就是我,谈起父亲和他的朋友。一句话,我们都成了九斤太太的后人,历史仿佛早已写好了,注定了一代不如一代,我们这些不肖子孙,似乎都不可能再超越父辈。”在本书中,他发出疑问之思: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遭遇到了什么?3.是回归写作初心,也是其未曾实现的野心笔耕四十载,《通往父亲之路》是回归写作初心,“不由得想起刚准备写小说时的幼稚念头,打算写一部《战争与和平》那样的长卷,对象是中国的几代知识分子,从章太炎那辈开始,然后过渡到我们这一代,大约是五代文化人。这个野心并没实现,至多也就是在我后来的这一系列散文中,找到一点点蛛丝马迹。”一系列散文包括《陈旧人物》《陈年旧事》《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诚知此恨人人有》五种,慢慢地,它们汇成一本大书,成为开始,却还没有完结。散文没有完结的,叶兆言写进了《通往父亲之路》,它大约就是这个幼稚念头和未曾实现的野心。4.翻译家杨苡之女、知名文画人赵蘅女士倾情绘制插图,精准还原时代场景本书特邀翻译家、百岁老人杨苡先生女儿,知名文画
...
媒体评论:
“这是我一直以来想写的一部书。想说的意思也简单,就是想向“父辈”致敬。在我生长的环境里,父辈们一直都是高山仰止,高不可攀。大家好像总是生活在父辈的阴影下,我的父辈、父辈的父辈、祖父辈的父辈,他们的历史始终都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叶兆言我们身右/跪着一个阴沉的星球/穿着铁鞋寻找出生的迹象/然后接着挖——通往父亲的路——诗人 多多《通往父亲的路》
内容简介:
我们在通往父亲的道路上,究竟是遭遇到了什么?“不由得想起刚准备写小说时的幼稚念头,打算写一部《战争与和平》那样的长卷,对象是中国的几代知识分子,从章太炎那辈开始写起,然后过渡到我们这一代,大约是五代文化人。这个野心并没实现,至多也就是在我后来的一系列散文随笔中,找到一点点蛛丝马迹。慢慢地,它们汇成一本大书,成为开始,却还没有完结。”散文没有完结的,叶兆言写在了这本书中。“《通往父亲之路》是我一直想写的一部书。”
摘要:
        张左这名字,是他妈魏明韦给取的。魏明韦生下张左不久,赶上反右运动,她是女共产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参加革命的地下党,心直口快愤世嫉俗,大大咧咧地给上级领导提意见,说了些什么,结果被打成“右派”。送到农村去劳改一年,用张左外公魏仁的话来说,共产党专门治病救人,这一年的劳动改造,还是挺管用,魏明韦显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也开始改正错误,决心重新做人。但是张左的父亲张希夷,他的思想认识有问题,既不能谅解妻子犯的错误,觉得她不应该反党反社会主义,又在某些方面,仍然要比魏明韦的政治觉悟低,反正两个人经常说不到一起去,于是就离婚了。
    魏明韦后来和一家军工厂的陆师傅结婚,婚后又生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这位陆师傅所在的工厂,“”前夕整体搬迁去四川,魏明韦带着她和陆师傅生的两个孩子也去了。张左自从懂事,到上大学,也就见过魏明韦三次,上小学前见过一次,外婆和外公过世,她赶过来奔丧,又各见过一次。他和母亲魏明韦的关系,接近可以用陌生来形容,她好像从来就不知道要关心这个儿子,对他的事不闻不问。张左对她也没什么印象,或者说没好感。
    张左自小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自小他就知道,母亲和另外一位叔叔住在一起,父亲和另外一个阿姨住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感觉,母亲还有别的孩子,父亲也有别的孩子,他们都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和张左同学的父母不一样,张希夷和魏明韦都无暇顾及张左的生活,他们接近忽视了他的存在。张左知道自己和他那些同学家庭不一样,作为人之子,张左也有母亲,张左也有父亲,很多年里,有和没有差不多,有跟没有一样,他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孤儿。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写作文,让同学们把自己心里最想说的话写出来,献给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张左用心写了一篇作文,作文的题目是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歌曲,《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张左写得非常投入,老师的批语是“情真意切,文字流畅”,给他打了一个全班的优选分。这篇作文也成为全年级的优秀范文,抄在黑板报上,张左因此大出风头,几乎可以用轰动来形容。
    其实大家能够叫好,不只是作文内容,还有张左的一手好字。张左外公魏仁的书法在当地很有名气,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收藏名家书法变得时髦,魏仁的字陡然升值,突然行情大涨。南京一些书法家,谈起师承,都喜欢说自己受过张左外公影响,或标榜入门学生,或自称私淑弟子。然而这都是后话,事实上,在张左记忆中,过去的很多年里,并没太多的人来向外公请教毛笔字。外公喜欢教人写字,他一手好字无处发挥,便督促还是小学生的张左练字,让他每天必须临写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开始一天一张,后来便是一天三张。当时这么做,也不是觉得未来有什么用,只是不想让张左出去闯祸,那段时间武斗很厉害,外面的世界太乱了。能写毛笔字,用粉笔直接在黑板上写,自然也就可以写好。语文老师知道张左的字好,让他将自己那篇作文抄在学校的黑板报上。黑板报位于学校的大门口,非常显眼,每一期新黑板报出来,都会有很多同学围着看,尤其是女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站在黑板报前评头论足。张左仿佛听见她们在夸他
...
目录:
张左

外公魏仁

张希夷

还是张希夷

张左和张希夷

通往父亲之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