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象华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邵象华传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98.69 7.1折 139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柏汀,江君照,姜曦编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87812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8页

字数339千字

定价139元

货号SC:9787502487812

上书时间2024-06-28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之一。全书共18章,全面讲述了邵院士从求学、出国深造到回国积极参加祖国建设,为我国冶金事业的发展奋斗一生的人生历程。邵院士作为中国冶金界的科学技术顾问和咨询专家,在国家及行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和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决策中也做出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起,曾先后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钢铁组组员、冶金学科组副组长,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等。1998年获中国工程技术优选荣誉—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2006年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摘要:
        邵氏门第溢书香
    邵象华,1913年2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庭。邵氏家族可追溯到宋朝理学家邵雍(邵康节)。邵象华是邵雍三十二世孙。
    邵雍(1012~1077年),字尧夫,谥康节,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也是宋代理学诗派的代表诗人。在北宋文人中,他亦儒亦道,不入仕途,早年过着“岁时耕种,仅给衣食”的清贫生活,成名后又淡泊名利,依旧埋首学问,终于在学术上成为一代巨擘。
    邵雍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生于今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祖父邵德新徙家衡漳(今河南林州康节村),又随父邵古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在此,邵雍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光。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邵雍37岁时,携全家迁居洛阳,遂为河南人。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邵雍病重辞世,享年65岁。
    邵雍45岁得子,取名伯温,字子文。邵伯温20岁邵雍辞世,遵照父亲的遗言,邵伯温将邵雍安葬于祖茔,落叶归根,死后归宗。邵雍仙逝后,宋神宗追谥“康节”,以表彰他的经学成就。因此,后世皆尊称他为“康节先生”或“邵康节”。
    在宋代以后900年绵延不绝的理学诗派中,邵雍堪称第一个有影响的巨擘,是我国理学诗的鼻祖。邵伯温继承和发扬邵雍理学,父子双双人宋朝理学史。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于1127年5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继位,改年号为建炎,史称宋高宗。lO月南迁浙江临安(今杭州),定都于此,史称南宋。邵伯温一家人跟随赵构南下临安,这一年。他已是古稀老者。他在临安购买土地,建屋安身。临安从此成了邵雍家族的第二故乡。河南洛阳古风古韵的熏陶,再经西子湖青山绿水、柳荷南音的默化,使邵雍后世子孙人才辈出,香火绵延千年。
    邵雍立下的家规是以“礼”为做人的根本,以“义”为做事取舍的标准,以“善”为交友的条件,以“贤”为人品的精髓。邵伯温履行家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榜样作用。优秀的家规可以让文化薪火永存,如南山不老松之寿,松柏常青。
    家学熏陶
    邵象华的祖父邵介寿,字子尹,康节公三十世孙,生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享年43岁,壮年仙逝是邵家的不幸。祖母方氏,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年长邵介寿两岁,卒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方氏与邵介寿均享年43岁。
    邵介寿与方氏育有4子3女7个孩子,其第二子(1893~1904,年)和第四子(1900~1904年)未成年即夭折。父亲为供养7个子女生活和读书,除在杭州仁和学堂教书外,还兼做多份工作。方氏过世后,邵介寿知道自己身体多病,已难以照料子女,遂续弦严氏。严氏(1874~1930年)是个精明能干、为人善良、温顺明礼的女人,邵介寿把这个家交给她照管,即便自己日后有不测之难,也可放得下心来。严氏知道邵介寿家境贫寒,但他的几个子女个个知书达礼,好学上进。她还听说邵家是名门之后,家风气正,因为时局混乱,才尚无显才的机会。她看出邵介寿体弱多病,但她心甘情愿把这个温暖的家管好。
    邵象华的父亲
...
目录:
第一章 家学渊源

邵氏门第溢书香

家学熏陶

读书骄子

长兄邵象伊

祖国召唤

国立武汉大学矿冶系

历史系新生

第二章 三破工业救国梦

“中央钢铁厂”缓建

创建的炼钢厂停产

国民党统治下的鞍钢艰辛复产,不了了之

第三章 新生鞍钢的复产功臣

奉命接收鞍钢

激动人心的新篇章

荣获二等功臣

扬眉吐气

第四章 新生鞍钢的日新功臣

钢厂研讨会

钢厂改造之争

改革创新

科学管理

培育人才

抓产品质量

接受“活的马列主义”

第五章 我国炼钢平炉的先行者

建造我国第一座新型炼钢平炉

发表《炼钢平炉之设计》

主持和修复鞍钢大平炉

指挥提高平炉炉顶寿命的战斗

组织研制我国的铝镁砖炉顶

积极参与平炉用氧炼钢

发表《十年来我国的平炉炼钢》

第六章 在钢研院的科研硕果

惜别钢都

喜调首都

精英团队

新环境、新使命

坚持为企业生产服务

坚持急国家之所急

开拓创新

第七章 氧气转炉炼钢法的积极倡导者

转炉炼钢的变迁

积极呼吁发展氧气转炉炼钢法

氧气顶吹转炉在中国起步

再次呼吁发展氧气转炉炼钢法

关注氧气转炉炼钢的工艺革新

翻译《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巨著

第八章 我国真空冶金领域研究的先驱

真空熔炼物理化学

创建国内一流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