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生物学实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病原生物学实验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3.45 7.9折 55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梁瑜,杨秋林 主编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0999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72页

字数261千字

定价55元

货号SC:9787030520999

上书时间2024-06-2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经典验证性实验通过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标本的观察,以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综合性实验融合了人体寄生虫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结合科研而设计的一些实践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设计创新性实验根据基础医学科研和临床医学实践的实际需要,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的一些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
摘要:
    **篇  经典验证性实验

    **章  医学原虫

    **节  叶  足  虫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寄生于人体肠道和其他器官,侵入宿主组织,引起肠内、肠外阿米巴病。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可分为包囊和滋养体两个时期,感染阶段是 4核成熟包囊(cyst),致病阶段是滋养体(trophozoite)。溶组织内阿米巴 4核成熟包囊经口摄入后,在肠道内酶和自身运动的作用下,囊内虫体脱囊而出。 4核虫体经分裂后发育为 8个滋养体,随即在结肠上端摄食细菌并进行二分裂增殖。在肠内下移过程中,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虫体变圆,然后分泌成囊物质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包囊在外界潮湿环境中可存活并保持感染性数日至1个月,但在干燥环境中易死亡。滋养体可侵入肠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溃疡;也可随血流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随坏死组织脱落进入肠腔的滋养体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存活时间很短。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原学检查注意事项:取脓血粪便、痰液、脓液或用乙状结肠镜检、直肠窥镜取肠黏膜溃疡边缘活组织或刮取物作直接涂片查组织型滋养体;取稀便作涂片查肠腔型滋养体;取成形粪便离心沉淀查包囊。作滋养体检查时应注意,快送快检,一般在 30min内完成;冬天应注意保持 25~30℃以上的温度,必要时可用保温台保温,或先将载玻片和生理盐水略加温,使滋养体保持活动状态;避免尿液污染粪便,便于观察到活的虫体;盛装标本的容器要干净、干燥且不含任何化学药品。

    溶组织内阿米巴实验室诊断要点为:每份标本至少检查 3次,以免漏诊;通过直接粪检(生理盐水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不能确诊的标本,必须用铁苏木素染色等方法加以鉴别;血清学检查作为辅助性诊断方法,在肠阿米巴患者中,抗体未必都是阳性,而在肠外阿米巴患者中,抗体阳性率高。

    【实验目的】

    (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的形态结构特征。

    (2)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活动方式。

 &nbs
...
目录:
第一篇经典验证性实验
第一章医学原虫
第一节叶足虫
第二节鞭毛虫
第三节孢子虫
第四节纤毛虫
第二章医学蠕虫
第一节吸虫
第二节绦虫
第三节线虫
第三章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昆虫纲
第二节蛛形纲
第二篇综合性实验
第四章医学原虫
第一节人体感染齿龈内阿米巴和口腔毛滴虫的检查
第二节荧光染色法检测阴道毛滴虫
第三节鼠疟原虫的人工感染和保种
第四节弓形虫的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
第五章医学蠕虫
第一节实验动物华支睾吸虫的人工感染
第二节肺吸虫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第四节蛙肉内裂头蚴的检查与接种
第五节蛔虫生活史过程的验证
第六节旋毛虫病的人工感染和免疫学检查
第六章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蚊成虫及幼虫标本的采集与保存
第二节人体感染蠕形螨的检查
第三篇设计创新性实验
第七章医学原虫
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病的PCR诊断
第二节阴道毛滴虫的体外药敏实验
第八章医学蠕虫
第一节日本血吸虫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解剖及病理变化观察
第二节学龄前儿童蛲虫病的现场调查
第三节市售蔬菜土源性线虫卵与幼虫污染调查
第九章医学节肢动物
第一节家蝇幼虫抗菌物的提取及抑菌实验
第二节高校学生宿舍内尘螨污染状况的现场调查
第四篇寄生虫学常用实验技术与方法
第十章常用试剂的配制
第一节常用标本固定液的配制
第二节常用标本染色剂的配制
第十一章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技术
第一节病原学实验诊断技术
第二节免疫学诊断技术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第五篇寄生虫学病例讨论
第十二章医学原虫
第十三章医学蠕虫
第十四章医学节肢动物
附录一寄生虫标本的类别与实验观察方法
附录二寄生虫学实验报告绘图要求
附录三医学蠕虫和医学原虫实验标本总复习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