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国之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治国之道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5.28 6.3折 56 全新

库存1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编著

出版社大有书局

ISBN9787807720720

出版时间2022-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8页

字数170千字

定价56元

货号SC:9787807720720

上书时间2024-06-2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国家人文历史》是一本以“真 相、趣味、良知”为核心价值的重量时事人文类半月刊,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以“人文家国、历久弥新”为理念,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邮政发行畅销报刊”;荣获“中国好看期刊”、国家记忆“年度历史文化品牌”、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等荣誉。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新媒体中心主编,致力于传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价值,以新闻为切入、以历史为深度,凭借深入独到的专业解读打造定制原创好文,为读者创建了一个触摸历史体温、发现历史真相的新平台,稳居中国微信月榜500强,连续多年入选“新榜拥有收藏价值公众号”。
主编推荐:
古人考试都考什么?现代人如果穿越回古代,会在哪个朝代脱颖而出?
唐朝的人力资源管理逻辑是什么?
清朝高考作文题出炉: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啥意思?
“抽盲盒”式任职:古代官员去哪儿上任,只能随缘吗?
……

文史顶流《国家人文历史》9周年巨制,“历史的智慧”丛书之《治国之道:选人用人三千年》梳理了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及其流变过程,从最初的世袭到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再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最后为科举制。视角独特,妙趣横生,力求在学术与戏说之间,寻找古代中国的另类叙事,探寻人才选拔的历史启迪。

1、“重量”老牌文史顶流《国家人文历史》联合大有书局年度巨制“历史的智慧”丛书,汇集9年期刊+微信公众号精华文章,带你“求”真相、“享”趣味、“寻”良知、“明”思辩,提高历史品味,多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2、解读秘闻真相,让历史更鲜活。
的特色,真实可推敲的历史解读,带你挖掘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大开脑洞的视角,生动有趣的文风,短小精干的篇幅,配合引人入胜的历史秘闻,让历史抛下枯燥无味,常读常新。

3、以大手笔写小文章,兼具深度和广度,让历史有思想。
从“宏观历史”到“微观人性”,丛书由大到小、由广入深地梳理了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多个视角、各个方面还原和解读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丰富的知识要点、独到的历史评论、新锐的观点思想,让历史阅读更有滋味。

4、涵盖考古、文物、文学、艺术、自然、地理……多个领域,让历史在文本中回声。
不管你是历史、文学、艺术的爱好者,想要在闲暇时光独享一段舒适的阅读时光;
还是关心经济、社会、民生的有志青年,想要在繁杂无序的信息中,拾取真相、倾听真知;
亦或者想要给孩子一套高质量的人文启蒙读物;
“历史的智慧”丛书,都会给你远超预期的惊喜和收获。

5、李开元、于赓哲、余世存、郭建龙、刘勃、吕白、十点读书等多位历史学家、企业家、阅读头部账号鼎力推荐,入选“有书共读年度图书价值榜”。
内容简介:
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科举前的选才制真的一无是处吗?科举制度延续千年的历史合理性在哪里?本书以独特视角梳理了中国古代选才制的演变,为当今人才选拔提供历史的镜鉴。
摘要:
        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史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规模大的国家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选拔官员?谁能当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是政治资源的分配,二是国家治理的需求。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考试成绩好,谁就可以当官。对这个制度我们有点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科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在世界上其他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
    即便在中国,在科举制产生之前也走了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从最早的贵族、门客,到军功、推荐(察举、征辟、孝廉),最后是九品中正制,自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国家治理复杂化与国家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的倒逼。
    最早的时候当然是世袭
    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周朝,就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清接近不同,在制度层面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国。和七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这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其本义,就是“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孟子对这个社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是君主,但他们和卿、大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已。明清的皇帝对大臣有生杀予夺之权,可以随意处置,但在周朝那是接近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像我们要是听说总经理可以在例会上把部门经理拉出去砍头一样不可思议。
    在这样的社会里,选拔官员自然会倾向于世袭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世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得到一些好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世袭,那么卿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
    因此,在西周主要采取世官制。到了春秋时期世官制虽然开始有所松动,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我们翻翻《左传》就会发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代为卿,比如晋国的荀、范、栾、韩、赵、中行,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齐国的高、国,都是如此。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经常从外界选拔官员,让官员生官员就行了。
    世官制其实是个很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它没能较为持续下去,在春秋中后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划分权力格局。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来越集中。而权力越集中,官职也就越不像贵族的固有权力,而像是国君的额外赏赐。
    另一方面是来自民间的变化。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接近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国君即便想从民间选拔官员也无从选起。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数量
...
目录:
001 科举前的选官史

002 从贵族世官到九品中正: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史

013 举孝廉下的衍生品:“二十四孝”故事为何多发生在东汉?

020 作为科举制的前任,九品中正制真的一无是处吗?

031 曹魏爱写诗,蜀汉多论文:东汉书生、宦官、外戚到底在争什么?

040 汉唐岁月里,门阀士族为何能长期垄断知识?

049 南朝时代,寒门子弟凭借什么突破门阀垄断、完成崛起?

061历代科举与选才

062 科举为什么能取代九品中正?

071 唐宋命题组的困惑:科举应该考什么?

086 唐朝的人力资源管理逻辑

099 外国人要想在唐代当官,需要走什么程序?

108 宋代科举政策:士人鼎盛与冗官并存

119 大宋第一伯乐,撑起北宋半边天:欧阳修到底举荐了多少人才?

126 明朝进士是怎样炼成的:每一个变量都足够改变一生

135 衣食住行,升级通关:一个明代甘肃考生的进士之路

149 清朝高考作文题出炉: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啥意思?

155 八股文:终结经义与文学之争

169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170 艰难的平衡:录取名额的划分之道

183 古代科举考试,为何南北方考生的成绩差距很大?

191 中国古代科举系统如何防止冒名顶替?

197 夹带小抄易搜,买通考官难查:作弊与反作弊大盘点

211 古代科举考试为什么没有年龄?

222 “抽盲盒”式当官:古代官员去哪儿上任,只能随缘吗?

230 “座主”和“同年”:金榜题名附带的政治资源

245   状元又如何?科举顶点之后的人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