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魔之城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地下世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恶魔之城 日本侵华时期的上海地下世界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0.4 7.0折 72 全新

库存1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保罗·法兰奇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65679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72页

字数225千字

定价72元

货号SC:9787520165679

上书时间2024-06-27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媒体评论:
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1934)
我们确实都是恶魔手中的牵线木偶。
——夏尔·波德莱尔
毒品、堕落和风月场等主题总是很受欢迎……法兰奇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讲述了这一切。
——加里·克瑞斯特(Gary Krist),《纽约时报》

节奏快而情节奇……除悬疑怪谈之外,作者还生动地描绘了日军占领前夕的上海……对喜好最阴暗罪案故事的读者来说,这个没有英雄的卡萨布兰卡正合口味。
——《科克斯书评》
叙事生动而又考据严谨,为读者展示了某个俗丽野蛮的国际化大都市最终泯灭于暴力的过程。
——《金融时报》
它读起来更像是本冒险小说,而非经年累月的学术研究造就的详尽论文。你从一开始就会被它吊起胃口。老实说,我已不记得上次遇到如此引人入胜且读起来津津有味的非虚构作品是什么时候了。我一头扎到水下,读完半本书后才想起浮出来透口气。
——“罪案元素”网站(Criminal Element)献给A.V.W
保罗·法兰奇的《恶魔之城》仿佛一部黑色犯罪电影,将怀旧之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讲述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关于上海的流亡者和罪犯的那段既光鲜又肮脏的历史。
——《纽约杂志》
本书对“东方巴黎”的腐化、美丽和疯狂的捕捉极为出色。在J.G.巴拉德的《太阳帝国》和安德烈·马尔罗的《人类的命运》之后,我就未再读过这样的作品……我认为对《恶魔之城》无论怎样推崇都不过分。
——阿德里安·麦金蒂(Adrian McKinty),
著有侦探小说“刑警肖恩·达菲”系列
在《恶魔之城》中,法兰奇先生深挖这座大都市那令人厌恶的一面,聚焦那个时代难登大雅之堂的元素,如毒品、枪支、黑帮、赌博和贪污。在当时,那个无法无天的上海被嘲笑为“黄浦江上的芝加哥”。在法兰奇笔下,它看起来腐败而危险,但同时诱人得不可思议……
——莫拉·坎宁安(Maura Cunningham),
...
内容简介:
日本侵华期间,身陷罪恶深渊的两个男人在上海这座围城,演泽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在酣歌醉舞的十里洋场,维也纳人乔·积累资本,获得赫赫声名,成为“歌舞表演之王”,其名字在臭名昭著的“歹土”夜总会的霓虹灯牌上不断闪耀。与此同时,美国逃犯杰克·拉莱带着被酸液腐蚀的指尖,以“老虎机之王”的身份,在上海闯出一片天地。“衣冠楚楚的乔”为“幸运的杰克”犹如两颗陨石在空中轰然相撞,随后又在狂乱的挣扎中携手合作,抱团熬过这座城市沦陷前的最后一段日子。他们的“友谊”充满算计与背叛,折射出上海外侨社会当时的种种怪象。
    保罗·法兰奇还原了上海“歹土”的旧日生活,还原了那里的种种罪恶,生动再现了一段长期以来被人忽视的历史。
摘要:
        序幕 恶魔的最后一舞(节选)
    1941年2月15日
    上海“歹土”,大西路,夜总会
    “上海已经今非昔比了……”她一再听到别人如是说。这句话如此频繁地出现,已成为公认的观点。人们在外滩附近举办的依然浮华的鸡尾酒会上这样说,在法租界优雅依旧的公寓和别墅里的宴会中也这样说……自1937年8月那个“血色星期六”以来,上海就不再是曾经的上海了。
    她对这种看法并不赞成。这并不是说战争、轰炸和日本人没有改变上海,而是说这种改变并非全都是负面的。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使人们对金子的需求迅速飙升,她的父亲,一位金条交易商因祸得福,现在赚到了比之前更多的钱。日本人将外国租界团团围住,确实造成了一定的不便:进出港的船舶减少,民航服务名存实亡。许多生活中的赏心乐事也消失了,生活在受保护的“孤岛”可能会有些无聊,但这些都可以克服。
    爱丽丝·戴西·西蒙斯(Alice Daisy Simmons)刚满二十八岁。她出生于上海,未婚,是自称上海人的外侨之一,也是她父亲公司的合伙人。对她来说,“孤岛”上的生活激动人心。她的衣柜里塞满了定制礼服和西伯利亚皮草。从她位于法租界的顶层公寓看出去,这座城市入夜时灯火闪耀,好似一只珠宝盒。他们都知道战火几乎已烧遍中国内陆;战时陪都重庆在夜晚会遭到轰炸;没人敢于螳臂当车,拦住渴望征服全中国的日本军队的去路。但在这里,在上海的外国租界里,霓虹灯仍然在闪烁,计程车司机仍然你推我搡地揽客,夜总会一如既往地宾客盈门。
    其他外侨女孩已经搭船离开上海,有的南下去了香港,有的远走至澳大利亚,但她留了下来。她的父亲对上海有信心,认为日本人会在此留一片特殊区域来为他们自己创造利润,因此他们不会来侵扰租界,而是会用栅栏把它围好,让上海继续做它一直在做的事:赚钱。她也相信这一点。
    于是,她留在“孤岛”,随后发现在这处被围住的避难所里,仍有经济实力住在此地的那些人继续沉迷于享乐;而与此同时,这世界的其他地方已战火连天。这就是1941年的上海。她也是它的一部分。
    在2月的某个寒天里,时近午夜,爱丽丝到达位于大西路的夜总会。这是她最喜欢的夜总会,恐怕也是远东地区优选的夜总会。这地方迷住了她。日本人入侵沪西后,允许“歹土”的卡巴莱歌舞厅、赌场、毒窟和妓院在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中迅速发展,它们拥挤地排列在街头巷尾和林荫大道上。于是,她开始找借口避开闷热会客室里的晚会、无聊的午餐间闲聊和法租界里的咖啡厅。她发现夜总会就在霓虹灯下,就在所谓的“上流社会”之外。这座三层楼高的赌场里充斥着轮盘赌、十一点和铮琮作响的骰子。
    在这里,人人都认识她、尊敬她。其他宾客和她同样兴奋。看门的那位年轻的奥地利流亡者让两扇大门在她面前敞开,夸张地鞠着躬,将她引进来,还厚着脸皮冲她挤眉弄眼。门口的安保负责人沃尔特·伦塞(Walter Lunzer)是维也纳人,长得虎背熊腰,但很有魅力。他帮爱丽丝脱下皮草,一位衣帽间的女侍已经送上一只衣架。他打了个手势,示意爱丽丝往吧台走。先生,这处俱乐部的金主
...
目录:
前言

引言

序幕 恶魔的最后一舞

第一部分 崛起之路

第二部分 乱世之王

第三部分 身份成谜

尾声 陷落的城市

后记

上海新旧地名对照表

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