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担心试一试:学会克服焦虑的情绪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不要担心试一试:学会克服焦虑的情绪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0.1 5.1折 19.8 全新

库存2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乔·鲁克斯(Jo Rooks) 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40351

出版时间2019-08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页

字数0.03千字

定价19.8元

货号SC:9787122340351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乔·鲁克斯(Jo Rooks) 
既是童书作家,又是插画家、平面设计师。她自己创作了多本绘本,并为这些绘本画了插图。她希望自己的书里不但有好听的故事,还能帮助孩子解决成长的烦恼。         
 朱莉娅·马丁·伯奇博士 (《写给父母的话》作者) 
博士,心理学家。现在波士顿麦克莱恩医院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研究。她先后在费尔利·迪金森大学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学习,擅长治疗焦虑症。
主编推荐:
1、美国心理学会精心打造,作者既是童书作家,又是插画家、平面设计师。
2、从孩子的内心出发,不说教!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故事,生动、有趣的场景将成长的道理蕴含其中,让家长和孩子更好相处。
3、清新明快的插图风格,丰富的人物表情,给孩子更丰富的视觉体验。
4、书后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写给父母的话”, 为家长补充儿童心理学知识,提出了很多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建议,方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
媒体评论:
这套书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专业性。由于每一本书的作者都是心理学工作者,他们在书中对于儿童所面临的问题的性质、来源以及应对策略都做了科学、细致又充满童趣的阐述。鼓励儿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甦
美国心理学会编写,文图俱佳,小故事里充满了大智慧,是一套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的绘本——儿童阅读推广人  杨政

故事精彩有趣,教孩子如何鼓起勇气,建立自信。—— 《中西部书评》
这本书用孩子能够理解的简单方式,让孩子克服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曼哈顿书评》
作者用拟人化的方式创作了栩栩如生的动物角色,色彩鲜艳明亮;语言轻松活泼,富有童真童趣;全书充满欢乐的气息,让孩子读起来感觉舒服又安心。——《克柯斯书评》
精彩内容:

内容简介:
孩子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合理的担心不是坏事,但如果孩子一直担心,持续听从脑海里的“假警报”来逃避不确定性,他们会越来越不敢尝试新事物,活动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小……
小刺猬卡卡最喜欢待在家里,即使他的好朋友来邀请他一起出去玩,他也总是因为各种担心而不愿意走出家门。有一天,森林里要举行派对了,卡卡能够勇敢走出家门去参加派对吗?  
书中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写给父母的话”, 为家长补充儿童心理学知识,提出了很多帮助孩子克服焦虑的建议,方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
摘要:
    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只要迈出家门,孩子每天都面临着无限可能。面对新的体验,有的孩子很容易就能适应,有的孩子会比较谨慎和紧张。谨慎不是坏事——它会保障我们的安全。待在“舒适区”,享受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也没错,可是,如同小刺猬卡卡担心着凉感冒、音乐声音太大,甚至热巧克力太烫一样,有些孩子往往担心一些并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其实,这种担心只是他们大脑中战逃反应系统发出的假警报。如果孩子持续听从这些假警报来逃避不确定性,他们会越来越不敢尝试新事物,活动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小——就像小刺猬卡卡小时候喜欢滑冰,但现在已经紧张得不敢去了。
   如同卡卡担心森林派对一样,有的孩子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担心某件事情。比如,滑冰时摔倒了怎么办?谁也不认识怎么办?太
想父母怎么办?如果你了解了孩子的担忧,你就能指出他对新事物的错误想法,帮助他制订计划,逐步解决问题。你可以确认孩子具体担心的对象,有机会让他了解具体情境的实际情况,并帮助他避免过分夸大想象中的危险。例如,有的孩子在新闻中看到了某地发生了自然灾害,便会担心家里也会发生自然灾害。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跟孩子解释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可以让他自行研究这个问题;你也可以跟孩子解释当自然灾害发生时,家人以及周围的人们会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帮助孩子了解事实能够减少他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孩子在了解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后,会问父母:“这会发生在我身上吗?”这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如果孩子已经从父母那里得到了答案,还要反复寻求父母的安慰(例如:“如果我生病了怎么办?”“你办完事之后会回家吗?”“如果课间没有人和我玩怎么办?”“你确定你把门锁上了吗?如果有人闯进来怎么办?”),就会导致恶性循环。如果孩子每次都能得到父母的安慰,他在短期内感觉会好,但长远来看,他难以学会独自应对焦虑情绪。他会觉得,缓解焦虑的专享方法就是去父母那里寻求安慰。当他每次都能得到父母的反复安慰时,他的焦虑其实会越来越严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还会促使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地去父母那里寻求安慰。
目录: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