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死一座城市 缙绅化、不平等与街区中的战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杀死一座城市 缙绅化、不平等与街区中的战斗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2.64 6.8折 48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彼得·莫斯科维茨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70325078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4页

字数198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570325078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彼得·莫斯科维茨(Peter Moskowitz)

自由记者,毕业于汉普郡学院和纽约大学新闻研究院,为《卫报》(Guardian)、《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新共和》(New Republic)、《连线》(Wired)、《石板》(Slate)等多家媒体供稿。曾任职于美国半岛电视台。现居纽约。
主编推荐:
★充满人情味的多元社区日渐衰落,千篇一律的连锁品牌入驻,城市的记忆正在消失

——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在1961年写下《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探讨纽约西村的魅力从何而来——小而有变化的街道景观,多样化职业、阶级与种族的居民,文化上的多样流派。50年后,本书作者彼得·莫斯科维茨大学毕业回到纽约,发现自己长大的西村面目全非:中产家庭的住宅变成了高级公寓,熟悉的食品店变成了陌生的咖啡馆,琳琅满目的各色古董店铺被连锁品牌商店所取代……充满童年回忆的建筑被推倒、重建,取而代之的是闻所未闻的财富象征。天价房租迫使他搬离西村,在郊区辗转安身;然而在每一处新的居住地,同样的剧情都在重复上演。他被自己长大的社区驱逐,又在新的安身之地扮演着驱逐他人的角色。

★打碎文化与消费偏好选择的谎言,发现城市不再宜居的真相

——房租不断上涨、连锁品牌入驻、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在地文化逐渐消失——这就是缙绅化:旧社区在重建后因地价及租金上升,吸引高收入人群迁入,原有的低收入者不得不迁往条件相对较差、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生活。但这并非缙绅化的成因,而是征兆。精品咖啡爱好者和个人房产投资者都无需对此负责,真正操控了一切的是政策自上而下的倾斜,为城市的更新铺路搭桥,资本追逐着利润紧随其后,共同打造缙绅化的温床,最终达成群体驱逐,让城市更有利于资本的积累而非普通人的生存。

★深入分析美国四大城市变迁动线,回顾纽约西村50年变化始末,致敬《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彼得·莫斯科维茨以美国四座大都市——新奥尔良、底特律、旧金山、纽约——为例,逐一分析其城市格局与人口结构的变迁根源所在。政府与财团的共同规划,使城市更有利于资本的累积而不利于穷人生存。简·雅各布斯笔下那个充满温情、彼此照应、多元景观的西村不复存在,缙绅化正在造成社区、城市、文化上的巨大空洞。
媒体评论:
对于新奥尔良、底特律、旧金山和纽约缙绅化的严格审视,揭露了那些大型机构团体——政府、企业、基金会——如何影响了我们的街道变迁。这本书深刻阐明了我们控制的力量和控制了我们的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角力。

——《纽约时报书评》(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直白尖锐……一幅关于美国城市未来的生动而严峻的画面。

——《柯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缙绅化后期城市在企业的控制下不再宜居,本书对此进行了精彩的分析。彼得·莫斯科维茨在这本书里展示了作为长期的种族歧视政策的恶果,缙绅者是如何从“他人的损失”中获利。他呼吁一场全球运动,反对这种“新形式的种族隔离”,在他看来,住房是一项立足于社区的人权,而非固定资产利益所在。

——莎拉·舒尔曼(Sarah Schulman),《思维之缙绅化》(Gentrification of the Mind)作者

彼得·莫斯科维茨的写作生动而灵活,对城市政府将长住居民出卖给野心勃勃的开发者和富人投资商以求发展的行为提出严厉的指控。这本书为社区敲响了警钟,提醒它们对政府的合作伙伴说“不”,团结一心来阻止末日的到来。

——沙伦·祖金(Sharon Zukin),《裸城》(Naked City)作者

通过四座差异巨大的美国城市,莫斯科维茨建立起令人信服而又至关重要的案例:缙绅化是一种“可感知和复制的行为”,它将以发展的动人名义,摧毁城市中我们所热爱的事物。

——阿特·阿格诺斯(Art Agnos),前旧金山市市长
内容简介:
“缙绅化”已成为描述都市社区变化的流行语,但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它所带来的威胁。缙绅化并不仅仅意味着时尚店铺、嬉皮士和昂贵的精品咖啡。未来的城市能否真正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公正合理的空间,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本书通过对美国四座大都市(新奥尔良、底特律、旧金山、纽约)重大变迁的回溯和分析,指出所谓缙绅化是在资本对利润的追求和政策倾斜的支持下,驱赶城市中的穷人,聚集更多精英富人,让贫富两极分化的一个过程。资本的大量流入,逼迫原生社区与文化妥协退让,群体驱逐之下,城市从充满回忆的故居变成精致而巨大的空洞。
    谁是城市的掌权者?民众要如何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彼得·莫斯科维茨的镜头巨细无遗,带我们逐一拜访那些负担不起住房的困窘家庭,了解破坏性住宅政策如何在政商联合下被制定出来,揭露了推动大都市缙绅化背后环环相扣的庞大力量。
摘要:
        第1章
    挣扎
    要认识新奥尔良,你要知道新奥尔良的小区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在别的城市,富人和穷人住在不同的区域——高速公路、铁道,种族歧视的规划者所设置的各种障碍物,确保城市的富有和贫穷区域彼此分隔。在这里,密西西比河的洪水一直是个威胁,富人住在高地,穷人住在低地,这使新奥尔良的不平等地形交错混乱。
    数十年来,在高地街廓上的豪宅——圣查尔斯大道(St.Charles)、梅格辛街(Magazine)、滨海街(Esplanade)背后,低地上藏着新奥尔良劳工阶级住的残破独栋房屋。搭着古色古香街车、沿着圣查尔斯大道漫游的观光客,赞叹坐落于精致草坪上占地达1200平的百年豪宅,不会知道往大道北端走50英尺,他们就会看到一个远不同于观光手册和好莱坞呈现的新奥尔良。你可以开车、走路、骑自行车、搭街车从法国街(Frenchmen Street)经过游乐园化的法国区(French Ouarter),沿着梅格辛街、圣查尔斯大道一路漫游,却永远不会意识到在这些街道之外,居住着被这个城市长久遗忘的人民。
    这些小区,藏在我们一般想象的新奥尔良之后,贫穷但充满文化与社区感。特雷姆区(Treme)、滨水区、中市区(Mid-Citv)、中央市区(Central City)、上九区(Upper Ninth Ward)和下九区(Lower Ninth Ward)、卡罗尔顿区(Carrollton)是多数新奥尔良人——音乐家、街上游行的表演者、擦旅馆栏杆的清洁人员——住的地方。
    但缙绅化挑战了这样的地理疆界,有钱的人不再满足于城市的高地,开始突破他们原本的堡垒。几乎每个邻近密西西比河的小区,在2000年到2010年间白人人口都有增加。这些小区——法国区、中央商业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滨水区、玛格尼区(Marigny)、花园区(Garden District)、爱尔兰区(Irish Channel)和上城区的一部分,数十年来创造了城市里状似茶壶的白人人口分布图。但2000年到2010年间,杜兰大学的地理学者理查德·坎帕内拉(Richard Campanella)发现,这个茶壶不但形状在扩大,内在也逐渐“变白”,在每条街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新的潮流象征咖啡店、精品店、艺廊开始大放异彩,尽管很多房屋在卡特琳娜飓风后还残破待修。
    城市在庆祝重生,但几乎没有一位当权者——市长、州长、市议员关心还没回到城市的上万名黑人。当我访问在飓风后离开新奥尔良的非裔美国人,他们告诉我他们害怕回去,那感觉上已是个不同的地方,不再属于他们。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对的。
    全国性报纸和杂志开始重新关注新奥尔良,用《纽约时报》的话来说,“以新的眼睛和耳朵”去感受这城市。他们不厌其烦地描绘新的新奥尔良,以几乎全是白人的艺术家、演员、音乐家、厨师所居住的小区为对象。根据这些报道,新奥尔良充满了迷人的享乐主义,等待着被发掘。“在新奥尔良,成功的定义取决于你有多疯狂。”一位音乐家这么告诉《纽
...
目录:
引言

第一部 新奥尔良

第1章 挣扎

第2章 缙绅化如何运作

第3章 破坏是为了重建

第二部 底特律

第4章 新底特律

第5章 7.2区

第6章 白纸状态怎么来的?

第三部 旧金山

第7章 缙绅化的城市

第8章 成长机器

第9章 不平等的新地理学

第四部 纽约

第10章 挽歌

第11章 纽约不属于人民

第12章 反击

结语 许一个不被缙绅化的未来

致谢

注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