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流手势认知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交流手势认知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9.78 6.1折 98 全新

库存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恒超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9465520

出版时间2022-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84页

字数453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519465520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恒超,天津商业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交流认知。在国内首倡建立交流认知研究领域,立足于跨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语言学、传播学、表演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综合开展理论与实证研究,应用领域涉及到群体交往、教育教学、公关人际、行业咨询,以及人机交互等。现已主持重量和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在权威性专业学术期刊等发表论文60余篇。
主编推荐:
手势作为交流的一种语言,是一个常常被人门忽视的领域。作者对交流手势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对手势的特征、功能、类型、表达性和对学习的贡献进行了全面探索。
媒体评论:
《交流手势认知》通过众多案例,考察了交流手势的特征和功能,让人意识到并洞悉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窥见细小的心理变化,了解人际交往中不为人所知且有趣的一面。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梳理、分析、归纳和建构交流手势认知的完整性、体系化的理论框架,内容立足于跨越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求同存异为原则,以辩证分析和系统解释为指导,协调融合了不同层次的研究分歧,归纳发现了共同性的研究思想和结论。内容具体涉及到交流手势认知的一般性特征,交流手势认知理论解释,交流手势的认知功能,交流中不同类型手势的认知特征,交流手势和语言媒介间的关系,交流手势对学习认知的影响,交流手势对于知识经验信息传递和情绪情感态度表达的特征,手势交流互动的个体差异特征,手势表情和交流表情系统的关系,以及在多元化现实交流情境中交流手势认知的具体特征和作用。
摘要:
        第1章
    绪言
    老师:“你为什么不使用这个例子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同时用手指指着黑板中间的文字)
    学生:“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恰当的例子,至少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时摆摆手,并摇摇头)
    这似乎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常语言交流的实例,其实,只有人类才具有这种语言交流的能力。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声音(语音、语义),按特定的顺序(语法规则)串联起来;同时,根据语言交流的内容和情景特征,配合肢体上的各种模拟表达过程,这样,学生和老师就能够互相表达他们准确而真实的想法。当然,这类交流现象和活动可以出现在日常的各种人际交流场合。
    这一看似简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即时人际交流的两个基本方面:
    首先,交流的主要媒介是语言或交流信息,沟通的主要方式是言语互动,因为它能够直接而明确地表达各种思想和观点。
    其次,交流中,语言不是专享的媒介,非语言媒介,如交流对象的共同可视性、表情(面部、手部、躯体等的变化性),也参与其中。并且这些众多交流媒介的发生和表达方式不是简单地随机排列起来的,它们是系统地按某种交流习惯方式默契发生、彼此配合的,并围绕着交流目的不断展开。
    第1节  交流人际互动性
    交流(communication)界定了日常人们在人际互动中的方式与功能,即围绕特定的交流目的和问题,人们做出针对性的信息、观点沟通和反馈,实现交流对象的描述、辨别、归类和定义,从而依据交流要求进行特定的操作和处置。①交流的典型特点表现于:语言媒介核心性、同伴特定性、目的共同性、人际互动性以及集体奖赏和个人责任共存性。②Krauss和Weinheimer(1964)将交流活动中的双方分为语言指导者(Director)和任务操作者(Matcher),语言指导者有责任将拥有的信息传递给同伴,任务操作者有责任解码交流信息并以此为参照,做出符合交流双方共同意图的行为操作。③
    人类交流系统,如语言,是通过社会学习得来的。人们有一系列的社会学习策略,从个体层面的策略到更复杂的个体间的策略。社会学习研究倾向于关注观察学习(个体层面的策略),如个体观察榜样行为而学习。为了成功进行学习,个体必须通过观点采择过程来推断榜样的意图。虽然个体层面的策略对简单的社会学习形式可能是足够的,但个体间的策略对更复杂的社会学习是尤为重要的。社会协调学习是一种个体间的策略,而不是个体层面的策略,因为社会协调学习是在个体彼此间协调和整合他们的观点时产生的,即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性。
    一、交流互动性引导共享性的建立
    交流互动性对于交流者建立意义映射的交流共享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当交流者缺少表达某个对象的语言标签时,他们倾向于使用具体化的非语言信号。然而,交流系统中具体化非语言信号的使用通常具有即时性;如果特定群体中的交流者均广泛使用了这类具体化的非语言信号,其对于交流认知的特定表达也可能逐渐趋向抽象化。可以认为交流信号的建立、使用和发展,体现了从具体化到抽象化认知加工的一个连续变化过程;一端
...
目录:
前言/1

第1章绪言/1

第1节交流人际互动性/1

一、交流互动性引导共享性的建立/2

二、交流互动性是交流媒介使用的基础/4

第2节交流手势和手语/7

一、交流手势和手语的关系/8

二、交流手势向手语的习俗演化/11

第3节交流手势研究中的视频记录技术/13

一、视频记录促进交流手势研究的便利性/13

二、视频记录在交流手势研究中的独特优势/14

第2章交流手势认知特征/24

第1节交流手势的一般特征/25

一、交流手势促进认知理解和记忆/25

二、交流手势减轻人际互动中的认知负荷/27

第2节手势交流和语言交流的关系/29

一、手势交流和语言发生的关系/30

二、手势交流和语言理解的关系/36

三、手势和语言共现的生物力学观点/38

第3节手势相对独立的交流特征/40

一、手势和语言的“不匹配性”反映了交流信息的变化性/41

二、手势和语言的“不匹配性”导致交流认知的改变/44

第4节手势交流在教育情境中的特征/48

一、教师手势交流的认知特征/48

二、学生手势交流的认知特征/51

第3章交流手势认知理论/56

第1节基于手势和语言表达关系的交流手势理论/56

一、交流手势的“增长点理论”/57

二、交流手势的“信息封装假说”/58

第2节交流手势激活理论/61

一、词汇性手势生成模型或词汇检索假说/61

二、图像激活假说和模拟行为的手势框架理论/63

第3节交流手势的认知节省理论/6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