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陷阱 : 橙色计划始末
  • 美国陷阱 : 橙色计划始末
  • 美国陷阱 : 橙色计划始末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美国陷阱 : 橙色计划始末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78.11 4.6折 169.8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华·S.米勒(EdwardS.Miller)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ISBN9787506887564

出版时间2022-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12页

字数568千字

定价169.8元

货号SC:9787506887564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爱德华•S. 米勒(Edward S. Miller,1930年—)
爱德华•米勒生于193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雪城大学,并参加了哈佛商学院的高级管理课程,然后开始企业财务的职业生涯,并担任财富500强企业AMAX公司的首席财务官。1982—1984年,他被罗纳德•里根总统任命为美国合成燃料公司的财务副总裁。
从商界退休后,爱德华•米勒将其大部分空闲时间用于研究、学习和撰写美国海军的战争计划形成过程,时间跨度为20世纪初到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译者:刘啸虎(1986年—),山东济南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湘潭大学碧泉书院•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著有《帝国的坟场:阿富汗战争全史》《普京的铁拳》等。
主编推荐:
【荣获五大国际知名奖项,美国诸多军政高层推荐阅读】
本书所获奖项包括纽约军事论坛1991年度“杰出图书/作者”奖、美国海军协会纽约委员会“杰出图书”奖、军事历史协会1993年度“杰出图书”奖、北美海洋历史协会1993年度“杰出海军图书”,以及美国海军学会1992年度“年度作者”。
此外,包括科林•鲍威尔(前国务卿、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小威廉•詹姆斯•克劳(参谋长联席会议前主席)、约翰•莱曼(海军部前部长)在内的美国军政高层对此书赞誉有加,认为其不仅真实、准确还原了美国二战太平洋战略,更是一部战略学者、军队参谋、军校成员不可或缺的佳作。

【充满阅读趣味的战略神作,揭秘为日本量身打造的“美国陷阱”】
不同于其他很多战略/战术类作品,本书在内容上并非单纯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相应人物、事件体现出战略发展:为什么麦克阿瑟一心想要打回菲律宾?珍珠港究竟有没有为日本可能发起的入侵做准备?美国海军的装备序列中为何长期没有陆基远程飞机?
以上问题迷人而富有研读趣味,但最有意思的问题莫过于: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战略智库便以击败日本,逼迫其无条件投降为最终目标,制定了对日战略。那么,其底气何在?

【美国究竟是依靠什么,才笃定打赢太平洋战争?】
谈起这个话题,很多人的答案自然而然会倾向于美国庞大的海空力量、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或是从经济实力、将领个人能力等角度展开论证。以上种种当然是关键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基于一种正确合理、富有成效的战略提供指导,美国才能击败日本,赢得太平洋战争。这就是橙色计划,它并不是美国战胜日本的专享因素,但接近可以称为主导因素。

【橙色计划既是一种海军战略,也代表一种海权思想】
橙色计划是二战前美国针对日本制定的进攻性海军战略,思路是横渡太平洋,逐步逼近日本本土,对其领土实施封锁,逼迫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从而取得战争胜利。从历史结果来看,橙色计划无疑大获成功;此外,美国如今所享有的太平洋霸权,在很大程度上也应当归功于该计划,比如诸多军事基地、有权在亚太多国驻军等。要想打破美国的霸权封锁,就必须钻研美国的海洋霸权如何形成,而橙色计划正是其亚太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评论:
就“历史上最成功的战略计划”演变过程所做的高明研究。
                                                   ——《纽约时报》
内容简介:
基于对保密档案长达20年的研究,《美国陷阱》首度披露了橙色计划的全部意义,即美国如何使用海军绞杀日本,该计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40年的形成过程。本书讲述了“疾进派”与“缓进派”两大作战计划学说派别之间的矛盾冲突,直白大胆地描绘出杜威、马汉、金和麦克阿瑟等领袖人物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航空和其他技术手段为应用于该计划而做出的种种改良。本书展现出的橙色计划战略乃是战前美国海军在训练、船舶和飞机设计,以及两栖作战思想等方面取得进步的基础。
摘要:
        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误解,即制定橙色计划是为了援救菲律宾。这招致了大量的批评:美国的不足(包括在西太平洋没有基地)使得该计划“令人头疼”;中太平洋进攻速度的缓慢,让其“比以前还要不切实际”;还打算借那些战前的岛礁基地援救马尼拉(事实上也没能救到);而麦克阿瑟无法在吕宋岛的海滩上击退日军,更是“预示了橙色计划的末日”。其他的谴责则有很明显的错误。拨款不足并不意味着这一战略的失败,也不能说明橙色计划比美国人能想到的替代方案花钱更多。进攻日程表也不是引诱英国加入同盟国阵营的诡计。断言橙色计划没有提供作战细节,或者橙色计划没有为打败日本做长期打算者,简直荒谬可笑。宣称“全面战争策略与海上战争并不相容”,更是大错特错。
    对于橙色计划,鲜少有人予以肯定。罕见的赞美之词仅见于军事历史研究部(Office of the Chief of Military History)一份未公开出版的文件之中。这份文件承认,橙色计划是国家政策工具——按照真实的战争条件进行校准,该计划能在有限的层面上帮助美国领导人“快速清晰地对期望和现实的可能性进行分辨”。由此而言,橙色计划“即便不算完美,也是相当成功”。
    该计划之所以名声不佳,是由研究工作的疏忽导致。许多作战计划文件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乃至70年代依然被归类为“绝密”。美国陆军的历史学者显然只看过陆海军联合作战计划档案和陆军档案,没有查阅过大量的美国海军档案记录。塞缪尔·埃利奥特·莫里森(Samuel Eliot Morison)的美国海军官方战史及大部分私人著述,同样忽略了美国海军的战前往事。部分历史学者也就是通过对这一系列失败的战略版本进行审视,得出了消极的结论。更有一种令人遗憾的趋势,即只关注橙色计划中某些错误或离奇的特定细节,而不去关注橙色计划中那些历经时间考验的构想。
    普鲁士战略家赫尔姆特·冯·毛奇伯爵(Helmuth von Moltke,即老毛奇)曾说过:“与敌人交战之后,所有计划都会成为泡影。”1941年12月7日,当珍珠港上空的滚滚浓烟还在翻腾时,美国便开始实施彩虹计划与海军WPL-46计划,但取消了计划中在太平洋方向发动进攻的任务。其鼓吹主动进攻的衍生计划,即舰队WPPac-46计划也随之取消。美国太平洋舰队遭重创,无法马上用主动进攻或实施作战的方式对“橙方”形成牵制。近期补充给大西洋舰队的力量要迅速归建太平洋,但这无法为增援新加坡的英国皇家海军解围。就拉包尔所作的部署也取消了。美国海军在这一战略三角地带之中采取守势,保卫东太平洋,并保持与这些海域中前哨据点及通往澳大利亚航线沿途据点的联系。在可怕的战争爆发首日中,美国仅有的进攻性反应,就是发布指令对日实施无航空战和潜艇战。
    大西洋方向,彩虹5号计划的前提条件保持了完整。美国重申了将首先击败德国的承诺。然而随着战争的扩大,用最少兵力牵制日本数年的推论被放弃了。美国对太平洋战场的投入是巨大的,整场战争中投入太平洋战场的海军力量远超大西洋战场。直到1944年地面力量在大西洋战场投入作
...
目录:
引 言 
序 言 
第一章 橙色计划与全球战争
第二章 美国的谋划之道:独立的参谋机构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的地缘政治
第四章 宏观战略
第五章 东太平洋堡垒
第六章 西太平洋沦陷
第七章 西太平洋大型基地
第八章 美国的谋划之道:“疾进派”与“缓进派”
第九章 “通票直达”方案
第十章 “缓进派”战略
第十一章 “疾进派”再起
第十二章 美国的谋划之道:专才专用
第十三章 略微理智的策略 
第十四章 封锁日本
第十五章 对于战略的探寻
第十六章 美国的谋划之道:配合协作与战役计划
第十七章 坦途:大洋战役
第十八章 坦途:路径划分
第十九章 美国的谋划之道:“防御派”的逆袭
第二十章 “防御派”抗衡橙色计划
第二十一章 北线进攻 
第二十二章 西太平洋大型基地,最终下马
第二十三章 美国的谋划之道:战争前夜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
第二十五章 中太平洋舰队决战,1941 年
第二十六章 全面战争,还是有限战争?
第二十七章 美国的谋划之道:战时的作战计划制定者
第二十八章 战时的橙色计划:投入实施的大洋战略
第二十九章 战时的橙色计划:革新与“意料之外”
第三十章 战时的橙色计划:更好的战略
附表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