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情书系列(全2册)
  • 最美情书系列(全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最美情书系列(全2册)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03.4 5.5折 188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迅 等

出版社中译

ISBN9787500167150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620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188元

货号SC:9787500167150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4卷5号上,他次以“鲁迅”的笔名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鲁迅陆续创作了《孔乙己》《药》等小说,并亲自选编结集为《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在小说创作的同时,鲁迅也以杂文为武器,以犀利、冷静的笔触表达自身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深刻的社会见解。此外鲁迅还创作了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主编推荐:
横眉冷对、笔锋如剑的鲁迅,面对妻子许广平时,却接近收敛了锋芒,就像面对一个知己,把自己的生活和思想一一向她“汇报”。他时而称她为“广平兄”, 向她倾诉自己的苦楚,时而称她为“小刺猬”“小莲蓬”,宛如刚刚陷入恋爱的纯真少年;相较于鲁迅,徐志摩对爱情的表达则更加缠绵悱恻、荡人心弦,他将爱情视作帮助自己面对人生疾苦的良药;而萧红对于人生则看得更加透彻,她不求天长地久,只愿灵魂相知;爱国诗人闻一多,为国家命运奔走呼号的同时,也毫不吝表达对妻子的挂念……
真正的爱,是彼此眼中的独一无二——燕妮在给马克思的回信中说到:“我并不认为你在世界上优秀到无人能及,但我却无法在别人身上找到任何值得用一切信念去爱的东西”;
真正的爱,是照亮彼此生命的阳光——朱丽叶这样回复雨果的热情:“只有你的爱才能让我感到我是真实存在的”;
真正的爱,是克服万难的勇气——面对舒曼矢志不渝的信任,克拉拉坚定地回答:“为爱而生又何惧危险?”
每一句暖心热烈的情话里,都闪烁着一颗火热的心。这颗心,充斥的不仅仅是醉人的爱情,更是生活的感悟、人生的追求和灵魂的成长。他们在对彼此的爱与付出中,成就了自我,成就了彼此,也成就了那个大师辈出、群芳风流的年代。
媒体评论:
★全新定制礼盒,内含《见信如面》《纸短情长》、定制红檀木水笔、配套信纸、信封组合
★原创设计信封+信纸,提取名家真实手稿元素,经典再现
★定制定制红檀木水笔,带你重温笔墨传情的年代
内容简介:
情书是一种美妙的信物,但在如今这个信息急速到达的时代,长信几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很多神圣的东西突然变成了快消品,比如爱情。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心里满满长了一层防御的硬茧。而这些书信承载的爱情,会将人们心头的硬茧变软、脱落,让人心重新变得柔软。无论你是否经历过尺素传情的年代,感受过爱情在等待和距离中发酵的滋味,不妨来看看在从前书信往来的世界里,爱情是什么模样? “好看情书系列”共2册,分别为《见信如面》和《纸短情长》,分别精心收录了70余篇鲁迅、徐志摩、朱生豪、萧红、闻一多、马克·吐温、雨果、贝多芬、马克思、卡夫卡、弗洛伊德等大家写给爱人的书信篇目,配以过往旧事、泛黄老照片,为你打开一段又一段时光深处那些或热烈奔放,或勇敢执着,或缠绵深沉,或激昂向上的爱情故事,一观爱情在人生中的不同模样。
摘要:
        瞿秋自在认识杨之华前,有过一任妻子——王剑虹。他们二人情投意合,认识半年便成婚,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本是伉俪情深。然而遗l感的是,王剑虹感染上了肺结核,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肺结核是重病,很难医治,婚后七个月,王剑虹便离瞿秋白而去。
    1923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教,是社会学系的系主任,认识了当时在社会学系读书的杨之华。杨之华在二十岁时就嫁给了浙江有名的开明士绅沈玄庐的儿子沈剑龙,并生有一女。沈剑龙到了上海后,无法抵抗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诱惑,便开始堕落了。杨之华气愤之余无可奈何,自己到上海去读书。
    瞿秋白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在师生中的声望很高,杨之华第一次见他,就对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杨之华思想进步,学习努力,又是社会活动的积极分子,瞿秋白与她渐渐熟悉起来,还做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在日后的交往中,二人互相产生了好感。杨之华知道自己是有夫之妇,虽然丈夫背叛了她,但毕竟没有离婚,于是选择了回避瞿秋白,跑回萧山娘家。瞿秋白思虑和挣扎良久,最终还是决定到萧山杨家找杨之华。当时沈剑龙也在杨家,在杨家大哥的建议下,三人决定坐下来冷静地把事情解决。没想到,沈剑龙对瞿秋自一见如故,十分钦佩他的才华和品格,三人长谈了一夜。临走时,彼此都十分平静。杨之华的妹妹杨之英曾就这场谈话的结果写道:“三个人关在房间里谈了一整夜,临别时,我看他们的谈话都心平气和,十分平静,猜想姐姐与剑龙离婚的事和秋白结婚的事都达成了共识。”
    瞿秋白和杨之华回到上海不久,上海的《民国日报》刊登三条启文,原文如下:
    杨之华沈剑龙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关系。
    瞿秋白杨之华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沈剑龙瞿秋白启事: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的关系。
    这三条启事连续刊登了三天,几乎轰动整个上海滩。瞿秋白和杨之华结婚那天,沈剑龙到场亲贺,送上祝福。此后,瞿秋白和沈剑龙成为很好的朋友,并常有书信来往。
    瞿秋白与杨之华婚后十分幸福,不久,便把她与沈剑龙的女儿接到身边,瞿秋白对这个女儿视如己出。瞿秋白为了表达对杨之华的爱意,他亲自篆刻了三枚图章:秋白之华、秋之白华、白华之秋,颇有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无你无我,永不分离”的深厚情谊。不但如此,瞿秋白还将一枚刻有“赠我生命的伴侣”的金别针送给杨之华,也正是这枚金别针,在瞿秋白走后,陪伴杨之华走过了往后余生。
    1935年初,瞿秋自在向香港转移途中,在福建被地方反动武装保安十四团钟绍葵的部队俘获,最终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余生,杨之华矢志不渝,没有再嫁,独立抚养女儿,守着瞿秋白留下的文字,凭着坚强的信念,一边工作,一边整理文稿,一边不断地寻找瞿秋白的骸骨。有人劝杨之华再婚,可杨之华说:“再也没有人比秋白对我更好了。”
    1955年,杨之华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寻找,终于在福建长汀找到了瞿秋白的骸骨,并将之运回北京,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周恩来总理亲笔为碑铭题写“瞿秋白之墓”。杨之华用余生行动表达着对瞿秋白的挚爱,回报了瞿秋白对她的一往情深。P3-6
目录:
《见信如面》

瞿秋白致杨之华

鲁迅致许广平

林觉民致陈意映

陈觉致赵云霄

田汉致白英

高君宇致石评梅&石评梅致高君宇

彭雪枫致林颖

庐隐致李唯健

朱湘致刘霓君

徐志摩致陆小曼

陆小曼致徐志摩

朱生豪致宋清如

萧红致萧军

闻一多致高孝贞

黄炎培致姚维钧

姚维钧致黄炎培

《纸短情长》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