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不大的父母 如何终止家庭创伤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长不大的父母 如何终止家庭创伤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7.39 5.5折 49.8 全新

库存2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加藤谛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555083

出版时间2021-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16页

字数120千字

定价49.8元

货号SC:9787115555083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加藤谛三,1938年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大学教养学部、教养学部研究生院社会学研究科硕士。现任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哈佛大学赖肖尔日本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6年11月获日本政府授予“瑞宝中绶章”。
    著有《稳: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摆脱不安》《性格中的蜜与毒》《情感暴力》等畅销书。
主编推荐:
如果你也深陷在:
一直给父母当父母;
感受不到存在感;
感到生命能量逐渐耗尽;
困在原生家庭中感到虚弱的痛苦之中,

本书将帮助你:
·认清自己生活痛苦的源头;
·发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重建自己的性格、关系和生活;
·学会更加成熟地做家长,不再把伤害传递下去。

我们都是第1次为人子女,也都是第1次成为父母。
我们都平凡又无可选择,都在原生家庭里受过伤害。
但是我们可以终止这一恶性循环,学会用成熟的方式走出童年的伤。
内容简介:
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便长大,身上还是会残留着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的欲望,会想让地球围着自己转、想要受到瞩目。说白了,他们的内心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极强的小孩。成年人的社会无法满足他们的幼儿式愿望,于是他们会将自己想要撒娇的欲望投射到亲子关系中。在面对与自己权力、力量、地位不对等的孩子时,他们更容易表现出:依赖、强迫、操控、隐形虐待、施恩图报、假性互惠等行为。《长不大的父母如何终止家庭创伤》作者提出“长不大的父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如近年来人们热议的“毒父”“毒母”“啃小族”等,他们不仅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还会给孩子的底层人格留下阴影,影响其终身。同时,不良的相处模式还会代代相传。这是一本帮助你终止家庭创伤的疗愈手册。作者加藤谛三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
摘要:
        1.1  父母的职责
    为人父母的意思是,你已经成为一个懂得给予他人快乐的人,而不是一味地向对方索取的人。你要做的不是要求孩子为你当牛做马,而是当孩子任性地向你提出要求时,可以尽力满足他们。能够站在这一立场上行事的人,才能胜任父母一职。
    父母要做的是满足孩子“还想再多玩一会儿”的要求,而不是跟孩子说“我还想再多玩一会儿”。自己不但不能玩,还要在工作之余满足孩子玩耍的愿望,这才是父母应有的立场。
    许多人其实在心理层面上还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父亲或母亲。但在现实中,这些人却结了婚,在肉体上成了他人的父母。既然为人父母,那就不得不承担这个社会赋予父母的职责。
    实际上,当代家长中的许多人一直在潜意识里呐喊着:“我不要当爸爸”“我不要当妈妈”“我还想接着当个小孩”。
    然而现实无视了他们的呐喊声,孩子和社会都在迫使他们承担起父母的职责。
    同时,大多数人也听不见自己心底的呐喊声,即使听见了,他们也置若罔闻。他们不理解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他们在心理层面上还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所以他们才会对孩子的言行不满,才会因育儿患上神经症①。
    他们不去反省自己,反而把责任推卸给周围的世界。
    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便长大成人,身上也还是残留着种种幼稚的欲望,总是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想让地球围着自己转,想受到万众瞩目,想忘却时间痛快玩耍。
    这些强烈的欲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因此可以说任性的习气早就渗透进了一些人的骨髓。
    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那么即使他长大成人,身上的幼儿属性也不会消失,还是跟儿时那个任性妄为的小孩一样。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没有玩够,玩耍的欲望就不会从他们身上消失。
    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严格的教育,也没有玩够,那么即使他已经在肉体和社会层面上长大成人,但从心理层面来看,他还是那个不懂承担责任的小孩,他的内心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理极强的小孩,只不过被一层叫作‘‘大人”的包装纸裹起来了而已。
    当这样的“小孩”成了别人的父亲、母亲,即使告诉他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给予的快乐”,他们也做不到,因此他们育儿不顺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育儿成功的人也没有资格因此得意,并谴责其他家长。在指责那些育儿失败的人之前,应该先感谢自己幸福的过往。
    但也不是说育儿失败的人就能心安理得。他们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为人父母的资格。
    如果有人12岁就结婚当了爸爸,那身边的人会怎么说呢?他们会说:“真可怜,明明现在是最想玩的时候。”他们会说:“对他来说,父亲这个担子太重了。”然而,现实中有许多父母的心理年龄根本没有l2岁,甚至连6岁都不到。
    肉体年龄或社会年龄是可见的,但心理年龄是不可见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一个人的肉体年龄到了35岁并不代表他想像孩子一样玩耍的阶段就结束了。而往往只有这个阶段已经结束的人才能过得幸福美满,而没有结束的人则成目满腹牢骚、怨天尤人。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亲子角色互换之时

1.1父母的职责

1.2无法认同自己

1.3无法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

1.4被压抑的恨意

1.5撒娇的过程

1.6神经症式的“亲子角色颠倒”

第二章住在父母体内的“孩子”

2.1基本焦虑

2.2严重的创伤

2.3不被理解的痛苦

2.4无法感知爱

2.5精神暴力

第三章不得不长大成人的孩子

3.1退行需求

3.2父母的布偶玩具

3.3对母亲的固恋

3.4依赖孩子

3.5尚未确立的自我

3.6依赖与敌意

3.7真实的自己

第四章育儿的背后

4.1过度宠爱

4.2隐形虐待

4.3堆积在心中的不甘

4.4把孩子当发泄口的父母

4.5施恩图报

4.6假性互惠

第五章直面真相

5.1强迫行为的形成原因

5.2牵连他人

5.3家人依赖症

5.4为控制而爱

5.5否认现实的父母和孩子

5.6名为“好孩子”的牺牲者

5.7一味否定

5.8如何获得幸福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