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是什么
  • 死亡是什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死亡是什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3.45 6.7折 35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雷爱民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15163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8页

字数145千字

定价35元

货号SC:9787301315163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雷爱民,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兴趣涉及生死哲学、中国当代生死学、死亡学、伦理学等;北京市癌症防治学会“生死学与生死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副主委,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已出版专著《知识与境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哲学与文化》《鹅湖》《伦理学研究》《广东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主编推荐:
    一个人什么样的状态才真正叫做死亡、死亡如何认定、死亡是一个瞬间的状态还是一个有一定时长的过程、死亡是否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死后是否真的是一了百了、有什么东西是死亡带不走的、科学技术是否真的能引领人们超越死亡,人是否可以做到“死而不亡”……
    本书将带领读者从客观角度去了解死亡,从理性上去直面死亡、理解死亡,进而从哲学的意义上超越死亡,实现真正的“向死而生”。
    本书还链接了以死亡为主题的30部书籍和电影、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为读者从艺术、美学、哲学的角度进一步理解死亡提供了文本和视听素材。
内容简介:
从古至今,死亡问题不断地困扰着有死的人类。到底什么是死亡?如果说顺天应时的古人对死亡尚有几分乐天知命的达观的话,现代社会由于强大的科技力量的支撑,死亡越来越被边缘化。人们刻意回避死亡、制造死亡禁忌,营造一种没有死亡和看不见死亡的人生与社会,死亡是什么的问题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和思考。然而,死亡不会因为人们刻意回避就推迟到来或者不再存在,也不会因为人们不愿意思考就放弃它存在的意义。本书指出:“死亡是涉及人类生前、死后和死亡过程的认知图式、信念信仰和意义体系。”本书从“自然生命的结束“和“生活世界的解体”两个维度梳理了死亡的生物过程和社会过程,其中既涉及心肺死亡和脑死亡、濒死期、生理死亡、心理死亡等关于死亡的生物过程的具体知识和经验,又从公民身份的结束、社会关系的结束、人伦世界的瓦解等几个角度阐述了死亡的社会过程及其法律、经济、伦理方面的内涵,帮助读者认知死亡的真实图景,理解死亡的不可避免和不可或缺。本书更从“死而不亡”“我的超越”“纯粹自我的回归”几个角度探讨了死亡的哲学内涵和终极意义。在作者看来,死亡真相对于所有活着的人来说可能永远是个谜,人们也很难宣称掌握了死亡的终极真理,但是,人类可以“向死而生”,在探索死亡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死亡,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发现死亡的意义,打通生死在人们意识中的阻隔,这就已经为人类超越死亡提供了一个可能的契机。
目录:
导言死亡之谜

第一章自然生命的结束

第一节两种死亡

心肺死亡

脑死亡

第二节死亡过程

生理死亡过程

心理死亡过程

死亡过程的干预

第二章生活世界的解体

第一节公民身份的结束

司法死亡

死亡方式

死亡证明

遗嘱与遗产

第二节与人世分离

死亡与讣告

社会关系结束

人伦世界瓦解

生活世界隐退

第三章死而不亡

第一节人类的不朽追求

入世不朽

出世不朽

第二节死而不忘

告别与回归

盖棺与哀荣

历史与重生

第三节死而不朽

万物有灵论

得道成仙

信仰得救

超脱轮回

第四章自我的超越

第一节死亡与自我

死亡的个体性

我的死亡

死亡恐惧

死亡焦虑

第二节信念与超越

清点自我

自我的类型

自我的认同

自我的超越

第五章纯粹自我的回归

第一节纯粹自我的发现

我思

我在

我希望

我的人格

第二节纯粹自我回归之道

疑我与确信

勿我与大我

损我与大道

无我与解脱

延伸阅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