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汽车二氧化碳减排路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汽车二氧化碳减排路径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3.5 6.7折 50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晶 著;韩维建 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7447

出版时间2017-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94页

定价50元

货号SC:9787111577447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韩维建,现任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亚太区研究与技术主管。自从1995年加入福特以来,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了众多的研究与技术项目。他在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汽车轻量化、环境、能源、道路交通安全、政策制定,以及产学研结合等诸多领域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韩维建博士在俄克拉何马州的塔尔萨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和工程管理硕士学位,在四川大学获得金属材料工程学士学位。目前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博士生导师,并在清华大学和重庆大学联合指导博士生。
韩维建博士曾获太平洋地区经济理事会环境银奖、云南省靠前合作类科技进步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靠前合作奖;在众多汽车专业领域发表靠前性论文、演讲、讲座等逾60篇次。
杨晶,现就职于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其研究方向为交通能源和减缓碳排放政策、石油和天然气发展政策、能源经济和发展战略、能源行业体制改革政策、区域能源规划等。
杨晶博士曾就读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学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工作期间,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科技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委托的20余项课题研究,以及“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支持课题、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专项、基本科研业务课题专项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合著2本。曾获2015年度能源软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二等奖、2013年度能源软科学研究很好成果二等奖、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2012年度基本科研任务专项课题很好成果三等奖。
精彩内容:
前    言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提出,将21世纪内全球平均升温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努力追求1.5℃以内的目标。这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已经走出低谷,再次回到国际政治舞台的前端。作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优选的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减排行动,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到峰值等一系列量化目标。    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部门,是我国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作为移动排放源,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比固定排放源(如电厂)更加困难,目前几乎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加之我国私人汽车正处在快速普及阶段,2040年以前汽车保有量将持续大规模增长,并带来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成倍增加。这对我国而言,不仅将带来能源资源、环境生态、能源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且意味着一项重要的政治挑战,关乎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承诺是否能够如期兑现,并影响我国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领导力和大国形象。因此,我国汽车部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任务非常重要且艰巨,探索未来的汽车二氧化碳减排路径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命题,也成为汽车、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管理等学科交叉领域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内容。    不同于系统介绍成熟理论和方法的传统教材,本书试图为读者展现的是当前热门研究领域的方法学及其应用。第一章从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开始介绍,展现了全球气候治理的发展历程和近期新进展,并进行了研究意义上的评述。同时,引出我国交通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第二章主要介绍交通用能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典型模型及重要研究成果。第三章是第二章方法学的应用实例,对我国交通部门的二氧化碳的直接排放和生命周期排放进行了估算,并介绍了交通部门排放在全国排放中的贡献率。第四章和第五
...
内容简介:
不同于系统介绍成熟理论和方法的传统教材,本书试图为读者展现的是当前交通、能源、气候变化等交叉领域的热门研究主题、方法学及其应用。第壹章介绍了气候变化的科学背景及优选气候治理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第二章对交通能源及二氧化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典型模型进行了介绍;第三章是第二章方法学的应用实例,对我国的交通排放进行了估算;第四章和第五章介绍了一种将优选CO2排放目标与某个部门的减排路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这种将从上至下的目标与从下至上的技术路径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扩展到电力、建筑等其他主要用能和排放部门;第六章探讨了其他类型车辆的减排潜力;第七章对除道路以外的其他交通部门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定性阐述。
目录:
丛书总序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1
一、科学背景1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6
三、《京都议定书》8
四、“后京都”时代9
第二节新的里程碑:《巴黎协定》10
一、开启全球气候治理新篇章10
二、《巴黎协定》的局限性12
第三节中国交通部门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13
一、中国交通部门处于快速成长期14
二、中国交通部门面临多重挑战18
三、急需寻求同一框架下的综合解决方案22
参考文献23
第二章交通用能和排放研究方法学25
第一节研究方法概述26
一、按照建模思路划分26
二、按照研究内容划分28
第二节部门活动水平分析法30
第三节IEA/SMP模型31
第四节碳排放估算方法34
一、IPCC排放清单法34
二、部门排放估算法35
第五节WTW分析法和GREET模型36
第六节CO2浓度稳定廓线38
第七节排放权分配方法40
参考文献43
第三章中国交通部门CO2排放状况48
第一节交通部门分类和范围界定49
第二节中国交通部门CO2排放量估算54
一、单个交通部门CO2直接排放量估算55
二、单个交通部门CO2生命周期排放量估算62
第三节交通部门CO2排放份额的计算与国际比较65
一、交通部门CO2排放份额计算65
二、交通部门CO2排放份额国际比较69
参考文献70
第四章“2℃”温升目标下中国轻型车的减排目标73
第一节汽车保有量模型预测75
一、模型设定76
二、参数选择78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