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
  •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9.53 6.7折 59 全新

库存2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凯瑟琳·海勒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0768

出版时间2017-05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472页

字数340千字

定价59元

货号SC:9787301280768

上书时间2024-06-26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凯瑟琳﹒海勒(N.Katherine Hayles),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约翰﹒查尔斯﹒希利斯文学讲席教授。精通英语和化学。代表著作《计算机,我的母亲》《数字主体与文学文本》,与人合编《混乱与秩序》。
主编推荐: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是探讨“后人类”问题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人机关系不但是伦理问题,也是美学和哲学问题,在当下的文化理论中,后人类的理论备受关注,理论界的讨论和思考热度不断提升,处于理论前沿。
精彩内容:
序?言你独自待在房间里,在昏暗的灯光下,只有两台电脑(计算机终端设备)在闪烁。你用电脑与另一个房间的两个实体(人)进行交流。你看不见他们,只能根据他们对你的问题的答复来进行判断,他们当中哪一个是男的,哪一个是女的。或者,阿兰·图灵1950年在他那篇经典论文《计算机和智能》提出了有名的另一种版本的“模仿游戏”,你必须根据对方的回答来区分,哪一个是人,哪一个是机器。 图灵认为,如果其中一个实体想要帮你做出正确的判断,他/她/它优选的办法也许是如实地回答你的问题。一个实体想要误导你,他/她/它将努力通过出现在你的电脑上文字复制另一个实体的特征。你的工作就是提出问题,将语言行为与具体的现实区分开来。图灵指出,如果你不能区分智能的机器和智能的人类,那么你的失败将证明:机器能够思考。在计算机时代的初创时期,消除具体形象的行为,是为了让“智能”(intelligence)成为对符号进行形式处理时的固有属性,而不是人类生命世界的表现。图灵测试为之后三十年的人工智能设定了议程。为了获得能够思考的机器,研究者们围绕图灵测试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消除具体形象。最重要的是形式的生成和信息形态的控制。克劳德·申农(Claude Shannon)和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对于信息的定义推动了这一进程。他们正式提出信息不同于信息的载体而是一种独立实体的概念。根据这种构想,进一步将信息看作某种没有具体形状的流(fluid),可以在不同的基质(载体)之间流通传递,而信息的意义和本质都不会丢失。在图灵的论文发表四十年后,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撰文指出,人类的身份(人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形式,而不是一种实体化的规定与表现。他认为,这个观点(命题)可以通过将人的意识下载到计算机来予以证明,并且还设想了一个方案来演示其原则上的可能性。我们不妨将这个设想叫做莫拉维克测试,它在逻辑上
...
内容简介: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文学、信息科学和控制论中的虚拟身体》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责无旁贷地阐明我们所身处的虚拟时代以及未来的走向。    我们作为“人类”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终将成为“后人类”!    人类为什么会向“后人类”?“后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要加入恐龙的队伍,成为被淘汰的物种?智能机器人会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     融贯技术与文化的历史,从控制论的诞生到人造生命的出现,凯瑟琳﹒海勒梳理出三个相互交织的故事:信息如何失去它的身体;赛博人的文化观念与技术建构;控制论对人本主义主体的消解。深入探究“身体”在信息时代的命运,阐明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未来。人类必须与其他生命形式共享这个星球甚至人类自身。
摘要:
    338页-345页《血色音乐》中变异的身体维吉尔·乌拉姆(Vergil Ulam)是一个才华横溢但不负责任的研究者,他发现了一种可以将人类的细胞与计算机的芯片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他的名字由维吉尔和乌拉姆的结合而成。维吉尔是但丁(Dante)的引路人,而乌拉姆则是原子弹的共同发明者之一斯塔尼斯洛·乌拉姆。这个名字暗示他作为引路人和泄密者的双重功能。当他违法的研究被管理人员发现,维吉尔非常恐慌,决定把生物芯片吞到肚子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生物芯片带出实验室,然后再从自己的血液中取回芯片。但是这些细胞有另外的想法。在维吉尔的身体内,细胞继续进化,直到每一个细胞都像人一样智能。仿佛在实现维纳噩梦般的想象——在能够回避并且破坏人类主体的小型内部单元之间建立通讯路径,细胞渐渐控制了它们的宏观主人(macroscopic host)。经过高度组织,这些细胞开始重新组织维吉尔的身体:重建他的脊柱,纠正他的视力,改变他的代谢。在几天之内,细胞就突破了血脑屏障,并且发现维吉尔是不能同宇宙共存的。然后,它们又开始渗透他的皮肤,占领外部世界。在很短时间内,它们几乎改组了北美的所有人口,把人类从自主的机体变成流动的棕色薄片,优雅地垂悬在自然景观之上。人类的语言已经在其中编码,除了很多向量,还包括机构、自主性和不连续边界等作为一个人类行动者的条件。当细胞同时变成发言人和行动者,格瑞格·贝尔努力为它们发明一种语言和文字设计(Typography),这种文字设计可以对它们相互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不同关系进行编码。与维吉尔不同,他们有两个对话者。一个是维吉尔公司的高级顾问迈克尔·伯纳德(Michael Bernard)。伯纳德逃到了欧洲的一家生物研究公司内的一个高度安全的隔离房间里。尽管他已经被感染,但细胞还没来得及改组他的身体;困在隔离的房间内,细胞不能与其他细胞殖民者建立联系。在北美,人类与细胞的对话通过苏茜·麦肯齐(Suzy McKenzie)继续进行。苏茜是一个行动迟缓的智障女人,细胞还没有对她进行改造。尽管苏茜认为她之所以未被改造,可能是因为细胞想把她当做一个快要消失的物种的标本,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BM,p.220),但是我们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她的智障与一种奇怪的血液化学相关,而细胞还没有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苏茜,这种对话采取了她与家庭成员进行交谈的形式。在完成“改变”之后,家庭成员都回到她身边。(家庭成员)不再是人类,这些后人类是细胞用了很多努力才建成的复原体(reconstructions),并且只能维持很短时间。这些复原体暗示,苏茜可以选择是否愿意改变。由此,对话就变成一种手段,作者可以通过这个手段比较人类与后人类状态的相对优势。复原体向苏茜保证关于改变的事情,告诉她除了失去孤独,其他什么都不会失去。这些后人类坚持认为他们没有被破坏,仅仅发生了变异,因此他们现在还能够与成千上万其他的智能生命(intelligent beings)进行连续、丰富的通讯。比她的人类同伴满一些,苏茜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感觉到寂寞与孤独。在
...
目录:
《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目录序?言......003第一章?不断具体化的虚拟性......001第二章?虚拟的身体与闪烁的能指......033第三章?围绕信息实体的争论:关于控制论的梅西会议......066第四章?自由主体性的危机:诺伯特·维纳与控制论的焦虑......111第五章?从连字符到拼接:《地狱边缘》中的控制论句法......149第六章?控制论的第二次浪潮:从反身性到自我组织......173第七章?翻开现实:菲利普·K.迪克60年代中期小说的界线......211第八章?信息论的物质性......257第九章?人工生命的叙事......298第十章?虚拟性的符号学:描摹后人类......332第十一章?结论:变成后人类,意味着什么?......383注    释......39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