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文本解读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学文本解读学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2.26 6.7折 78 全新

库存2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绍振 孙彦君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6756

出版时间2015-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512页

字数566千字

定价78元

货号SC:9787301256756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性讲演录》、《直谏中学语文教学》、《挑剔文坛》、《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怎样写小说》等。
主编推荐:
    西方文论有追求哲学普遍性的传统,这使其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甚至出现了超验的演绎,从而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这种传统发展到当代,还有了自称文学理论却否定文学存在的非常不错学说。西方文论陷入危机之时,正是建构中国文学文本解读学之机。
    《文学文本解读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从方法上看,被西方文论视为自身出发点的"定义"是从其对象的内涵着眼的,而内涵永远不可能全面,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外延之存在;
第二,突破西方文论中传统哲学/美学主客二元对立统一的思维局限,以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分法为基础,提出文学文本乃是由主体、客体和形式构成的三维结构。进而提出建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即揭示文学文本由表层的意象、中层的意脉和深层的规范形式构成的立体结构;
第三,在文本的立体结构中,很能提升作品审美价值的是规范形式,它与原生形式有异。经典作品常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对规范形式形成冲击,并使其更加丰富。文学文本解读的任务,是借助多层次的具体分析,把文本因为文学理论的普遍化和抽象化而牺牲了的特殊性、专享性的精致密码还原出来,从而实现文本解读优选的有效性。
内容简介:
    《文学文本解读学》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专享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靠前,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还原("无理而妙");第四,宏观比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第五,历史语境的还原,等等。
目录:
文学文本解读学
目录

序言1

绪论西方文学理论的危机和文学文本解读学的建构

    第一章文学文本解读学和文学理论

         面对文学理论和阅读经验为敌的困境

         文学理论的普遍性与文学文本解读的专享性

         文学文本解读学“专享性”的悖论

         文学的自律和他律:自转和公转

         “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

     第二章建构文学文本解读学的根本原则:专享性

         理论的普遍性,并不直接包含文本的特殊性

         母题谱系还是知识谱系?通过现成可比性分析出专享性

     第三章文学虚无主义在基本学术方法上的歧途

                 把西方大师当作质疑的对手

         临时定义(准定义):作为研究的过渡

         准定义:从高级形态回顾低级形态

         《隆中对》和《三顾茅庐》:史家实录和文学想象

         “意境”的定义:通过个案的分析积累

     第四章从读者中心论突围:文本中心论

         《诗无达诂》:无限意蕴和读者的有限理解

    读者决定论和“多元有界”

         “作者死亡”和“知人论世”

         “意图谬误”和“意图无误”“意图升华”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意图无误和升华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