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6.5 6.6折 25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电波 主编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ISBN9787554206126

出版时间2014-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47页

字数200千字

定价25元

货号SC:9787554206126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这套书的1一6卷,精选了改革开放35年(1977-2012)来,中国乡土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力作,其中包括荣获全国大奖的乡土短篇小说,被小说选刊选载且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上引起轰动或受到广泛关注、在读者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它反映了这个时期乡土短篇小说的整体面貌和优选成就。
    郑电波主编的《中国乡土小说名作大系(5卷中)》全书图文并茂,乡土气息浓郁。它构成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深度变迁的画卷,具有史诗般的价值。
摘要:
    堂兄弟
        苏  童
        从枫杨树乡通往马桥镇的公路下来,穿过一片棉花地,可以看见池塘那边的乔村。绕过池塘向村里走,看得见白墙黑瓦的乔家祠堂。祠堂一度改为乔村小学的校舍,更早的时候是卫生所,现在小学迁了,卫生所关闭了,除了墙上留下一些孩子们的涂鸦,还有当年用红漆写在横梁上的计划生育的标语,祠堂总体上恢复了祠堂的尊严,阴森也恢复了,这些年乌鸦又飞了回来。
        德臣和道林两家近距离地接受着祖先的庇荫,他们的房子就坐落在祠堂西侧的小土坡上。两户人家的房子靠在一起已经很多年了,从他们的祖上开始,就那么头傍头背贴背地靠着了,按照家谱记载的乔姓各家造房的年份推算,他们两家的房子这么靠着也有两百年了。当然这是粗略的算法,其间德臣家房子失火一次,殃及道林家,还有一年秋天接连下了十一天大雨,把道林家的房顶下塌了,德臣家的堂屋也就看得见天,祖宗的画像也让雨淋烂了,自然少不了要修顶筑漏,两家修房盖房是多长时间,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在此就忽略不计了。我老家枫杨树乡间历史上也出过些状元秀才什么的人,革命时期也出过人,到外面做了三品官做了大干部,住花园别墅的都有。不过德臣和道林家都是普通的农户,住的自然是农家的房子,之所以谈论他们的房子也是事出有因。早年间枫杨树乡下的房子都是泥墙草顶,再怎么盖也盖不出花样来,只图避个风雨,偏偏房子不通人性,不肯体贴主人的家境,风雨一多,稍微受了点苦,就抗不住了,撂挑子不干。花那么多钱那么多力气,辛辛苦苦盖起来的房子,却不如一把锄头一把镰刀那么耐用,住个几年就要修,等到修也修不起来了,主人就咬牙跺脚的,决心盖新瓦房了。德臣家原先的瓦房是这么咬牙盖起来的,道林家的不一样,但也轻松不到哪儿去。村里的老人都知道德臣的祖父当年在外面游乡弹棉花,把两根手指都弹坏了,才盖起了瓦房。德臣家的瓦房一好,旁边道林家的草房子就显出可怜劲来了,远远看着那草房,好像死死地抱着瓦房的腰,不放手,也好比一个穿戴体面的人被一个泼皮拦腰抱住,甩也甩不掉,总要给个什么说法。果然,隔了三五年,就有了说法,道林家的瓦房也在旁边站起来了。这事说起来好懂,德臣和道林两个的祖父是亲兄弟俩,哥哥后来在马桥镇上开了棉花铺子弹棉花,雇了弟弟做伙计,肥水不流外人田,弟弟就在哥哥的帮衬下把新房子盖起来了。据乡间老人的闲话,说弟弟盖房的时候缺几根椽子,就偷了祠堂里顶门的一根大门栓,拖回家做了椽子,这话不知道可信不可信。祠堂后面的一片竹林,当年让小学生们糟蹋了,不见了,坡上德臣和道林家的两座瓦房,现在你从祠堂的窗户里一眼就看得到,一座大一些,一座稍微小一些(也不过少了北面那两间耳房),靠在一起,大小正好合适,正像是兄弟俩靠在一起仰望着日落日出,在贫穷的枫杨树乡间做着丰衣足食的梦。
        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好多年以后了,弹棉花的亲
...
目录:
乡村、穷亲戚和爱情
乡问选举的乐子
父亲的海
铺老
李壮回家
喊山
果院
锄禾
桔槔
堂兄弟
拾婴记
城乡简史
祖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