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0.15 6.7折 45 全新

库存1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哈里·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 著;方红,郭本禹 译;郭本禹 丛书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5392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0页

字数384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SC:9787300185392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哈里·沙利文(1892—1949),美国有名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有名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美国精神病学拥有创造性的人物”。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芝加哥医学院学习,并获医学博士学位。1918—1922年间,他曾在陆军医疗队任军医,同时供职于处理退伍军人问题的联邦政府机构。这段经历使他获得了多方面的临床工作机会,并被政府正式承认为神经精神病学家。后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特区私人医院因成功治疗了精神分裂症而名声大振。1936年创办《精神医学》杂志,以推广他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他生前只出版过《现代精神病学的概念》一书,后来他的同事和学生陆续将其遗稿整理出版,包括《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精神病学的咨谈》、《精神病学的临床研究》、《作为人的过程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医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和《个体的心理病理学》。
主编推荐: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是美国有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是反映哈里·沙利文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观点的代表作,对人际关系和人格成长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沙利文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认为人格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且认为人是一个充满着能量的系统,这种能量在性质上与物理学上的能量是一样的。
内容简介:
《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是反映哈里·沙利文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观点的代表作,对人际关系和人格成长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作者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认为人格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且认为人是一个充满着能量的系统,这种能量在性质上与物理学上的能量是一样的。当个人的人际关系失衡时,能量就积累而导致紧张,而能量的转化则可消除紧张。个人为了消除焦虑,会形成一种具有防御功能的自我觉知系统或一套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即自我系统。作者提出,个体人格发展可以划分为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前青年期、青年早期、青年晚期、成年期或成熟期等阶段。作者还认为精神病治疗专家应该是人际关系专家,要与患者形成良好的关系,要将疾病的缓解和治愈看作是人格的成长,精神病院本质上是人格成长学校,而不是人格缺陷者的治愈场所。
本书对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理论进行了的修正,在精神分析运动目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摘要:
    有些精神病学家在那些非常容易教授精神病学的领域里受过大量的训练;也就是说,在描述那些在生活中遭遇巨大困难,以至于其情况对大家来说十分清楚之人的领域里受过大量的训练(这样的描述就好像这些人犹如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这就是精神障碍(mentaldisorders)的精神病学;人们通过描述性精神病学而习得的关于精神障碍的知识不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它为精神病学家提供了谋生的正当性;而精神病学家之所以感到很有价值,是因为他知道这些尚未了解的存在在继后的日子里将会倾向于成为什么样子。如果患者确实努力向好的方向转变,那么每个人都会非常高兴,以至于没有人会花时间去谴责精神病医生在预后时所犯的错误。 
    
但是,我正在谈论的这种精神病学试图解释严重的精神障碍;而且,总的说来,它还在生活中具有某种用处。如何传达这种特定的精神病学理论,多年来一直令我困扰和迷惑,最终,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即专享的方法是采取发展的路线。换句话说,如果我们非常仔细地考虑每一个人在实足年龄上到了成年期时会变成什么模样,那么,我们很可能就可以了解大量关于生活很可能是什么样子,以及生活中的困难这些方面的东西。这种教学取得成功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它需要一批颇具天赋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包括我在华盛顿地区和纽约地区的一些非常杰出的同事,他们在我试图教授的那种精神病学的一个核心理论阐释方面,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在理解我正试图说的东西时,你们必须放弃这样的观念,即这是你们一直以来都知道的某种东西,只不过碰巧由我给予了妥善的阐释或特别的阐释而已。我们实际上遇到了人类表现中最为困难的一个问题——不是以独特的个体的我(individualme)为基础(这种个体的我也许是一个人最有价值的财产),而是以个体的共同人性(commonhumanity)为基础,来组织有关自己和他人的思想。 
    
简言之,我将通过检验一个接一个的假设来继续我的论述,选择那些目前可得到的优选的理论阐释,来解释有机体如何从出生时的动物状态变成一个人——与动物迥然不同的某种东西;并解释一种非常具有天赋的动物——这种具有天赋的动物始终存在着,但无法对其加以界定,因为它一直处于不断的转化之中——是如何从生命的早期起,一步一步地在他人的影响下,而且仅仅是为了与他人以某种社会组织的形式生活在一起的目的而产生这种转化的。
目录:
编者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介绍性概念
  第一章  发展取向的意义
  第二章  定义
  第三章  公设
第二部分  发展的新纪元
  第四章  婴儿期:人之初
  第五章  婴儿期:动力机制的概念——第一部分
  第六章  婴儿期:动力机制的概念——第二部分
  第七章  婴儿期:人际情境
  第八章  作为一个人的婴儿
  第九章  学习:经验的组织
  第十章  自我系统的起始
  第十一章  从婴儿期向童年期过渡:言语获得
  第十二章  童年期
  第十三章  恶意、憎恨和隔离技术
  第十四章  从童年期进入少年时代
  第十五章  少年时代
  第十六章  前青年期
  第十七章  青年早期
  第十八章  青年晚期
第三部分  不适当的与不合宜的人际关系模式
  第十九章  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精神分裂性和精神分裂症
  第二十章  睡眠、梦和神话
  第二十一章  精神疾病的后期表现:类偏执狂和偏执狂
第四部分  走向一种大众精神病学
  第二十二章  走向一种大众精神病学
索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