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简日本武士史
  • 极简日本武士史
  • 极简日本武士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极简日本武士史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1.75 5.3折 59.9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迈克尔·维尔特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ISBN9787547734094

出版时间2021-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92页

字数108千字

定价59.9元

货号SC:9787547734094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迈克尔·维尔特(Michael Wert),马凯特大学东亚历史副教授。专注近世和近代日本史研究,以及近代世界历史理论与方法论,著有《明治维新的失败者:近代日本的记忆与德川的支持者》,另有研究课题围绕明治维新展开,探讨近世日本的文化与暴力。
主编推荐:
◆一本书读懂一千年来日本武士的兴亡与文化!
◆切腹太疼,会有同僚帮忙斩首。
◆武土不仅要学武艺,还要学管理。
◆武士战斗前要自报家门,是对文学作品的模仿。
◆翻开本书,一本书读懂一千年来日本武士的兴亡与文化!
◆牛津大学出版社自1995年开始出版的系列丛书,堪称镇社之宝。
◆由世界知名专家撰写,国内专业学者翻译的通识读物。
媒体评论:
◆在这本穿越1100年打破武士历史神话的书中,维尔特揭示了日本武士阶层不仅影响了军事事务,还影响了文化、宗教和艺术等各方面。
——《BBC历史杂志》
◆阅读本书,是你迅速变成专家的机会。
——《泰晤士报》
◆迈克尔·维尔特(Michael Wert)的书对日本武士从古代到现代转变的历史进行了精彩的概述,对日本有名武士背后的真实历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个极好的介绍。
——奥列格·贝内什(Oleg Benesch),《创造武士之道》作者
◆日本历史上很少有像武士的故事那样吸引大众的眼球,或者说是被大众的传说误解而掩盖了真实的历史。迈克尔·维尔特穿过这片迷雾,在一本简明易懂的书中总结了日本武士长达千年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历史爱好者和其他非专业读者终于有了一本全新的书来替代H·保罗·瓦利(H.Paul Varley)、伊万·莫里斯(Ivan Morris)和诺布科·莫里斯(Nobuko Morris)笔下长期受欢迎的武士。
——卡尔·弗雷迪(Karl Friday),埼玉大学日本近代史教授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破解了那些关于日本武士的神话,同时也为武士生活的那段历史提供了自己深刻的见解,武士不仅是军人和统治者,更是挣扎的官僚、有抱负的诗人、骄傲的穷人和愤怒的醉汉。这是一本对日本历史的极好的概述书。
——马克·拉维纳(Mark Ravina),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历史系教授
内容简介:
随着各类历史题材电视剧、动画和游戏的大热,武士俨然成为日本文化中最突出的代表。本书是一部极简日本武士史,跨越11个世纪,理清日本武士从崛起、辉煌到消亡的全过程。
切腹太疼,会有同僚帮忙斩首
在江户时代,切腹被理想化为古代武士男儿气概的写照,甚至撰写手册将该仪式进一步规范化。和大众认识有偏差的是,切腹时往往会有同僚补以斩首。被称为介错人的行刑人举着日本刀站立在受刑人身后,挥刀劈下完成斩首动作,以帮助切腹者减轻痛苦,但事后仍会将行刑过程描述为切腹。
武士不仅要学武艺,还要学管理
身披铠甲,纵马沙场,挥刀斩敌,武士被认为凭借其武艺在事业上步步晋升。但实际上,武士家族同样重视治理方面的才能。镰仓幕府时期的一位武将今川了俊就曾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真正的武士要重视教育,学习如何管理家族和家产。15至16世纪,不少大名藩主在家族中便使用今川了俊的书信,并以之订立了类似的家法。
武士战斗前要自报家门,是对文学作品的模仿
根据日本一份描述蒙古袭来的文献记载,确有一些日本武士试图在战前自报家门,但却遭到了蒙古军队的嘲笑。这种风气的形成,并不是出于日本武士早期的传统,而是受到了当时一些日本流行文化作品的影响,这些武士只是想模仿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壮举而已。
翻开本书,一本书读懂一千年来日本武士的兴亡与文化!
摘要:
        即便在日本,“侍”(samurai)在口语中也被用作“武士”(warrior)的同义词,但这并不正确。“侍”最初的含义很狭窄,仅指负责保护、侍奉贵族的人,即使其职位与军事无关。后来,它逐渐成为武士家族中那些军事臣仆的头衔。事实上,~17世纪之前,地位高贵的武士如被称为“侍”则无异于受辱。。在古代和中世的日本,有其他更为常见的称号指称武士,这些称号反映了他们对国家、贵族和其他上级的不同职责。在日本和西方,大多数专家使用“武士”(bushi)这一概称,这事实上是指“武士”(warrior)。
    “武士”(warrior)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有用术语,指的是17世纪之前具有一定军事职能的一大批人。这批人既包括在国家有求之时能够服兵役的人,也包括得到京都贵族、朝廷或宗教机构等统治当局的官方认可,从而有资格服兵役的那些人。但“武士”一词也不够准确,它容易让人误以为打仗是他们专享的职业。事实上,在不同的时期,根据不同的社会地位,武士或把持朝政,或货殖从商,或田间务农,或泼墨丹青,或著书立说,或为人师表,或阴谋行事,不一而足。
    在使用“武士”一词时需要注意的另一点是,现代人对这个概念所赋予的道德价值观。美军在其各种训练项目中也使用“武士”(warrior)一词,例如“武士心灵训练”,这是一个冥想项目,旨在使士兵应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并为严酷的战斗做好准备。开发者使用武士的形象来推介该项目,将其“根植于古代武士的自律之道”。这种自律之道实则是无稽之谈。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甚至在日常表述中,也存在着对武士可敬的遐想。例如,“周末武士”就指那些平日无聊乏味,到了周末却变得生龙活虎的普通人。在这种用法中,所谓的“武士”不再表示你从事何种职业,而仅仅意味着你是怎样的一种人。
    但纵观整个日本历史,武士其实常常受到鄙视。艺术家和作家常将武士描绘成猪狗不如的野兽:粗鲁无礼、嗜血成性。他们在各地村庄抢劫掠夺,有时甚至谋财害命,因此,农民对其深恶痛绝。农民是武士抢劫掠夺和间接伤害中的优选受害者,所以他们对武士心存恐惧。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只有在近世(1600—1868)这样相对和平的年代,日本的平民才开始慢慢欣赏和模仿武士。
    武士虽然的确必须在战场拼杀,但实际上,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别的事情上。他们既可以在贵族统治的精英社会中努力改善家族的地位,也可以在其领地上管理农民,最底层的武士甚至偶尔行坑蒙拐骗之事。随着“武士”的定义在不同时间段的转变,其活动范围也在发生变化。一个武士若从19世纪穿越回9世纪,便会发现自己接近格格不入、无所适从。
    时隔久远的古代武士既是后代武士戏谑娱乐的对象,也是其渴望崇拜的目标。在18世纪初这一和平年代,有武士曾抱怨其同代人与前一个世纪战争年代的真正武士大相径庭,“如今有太多人俨然如女流之辈”。13世纪,身为比丘尼(俗称尼姑)的北条政子将其已故丈夫源赖朝引为武士身份的奠基者,鼓动当时的武士奋起反抗来自京都天皇的威胁。但也不要忘了,历史也不乏其经济上的魅力:对那些地位较高的武士而言,若能买到过去知名武士所拥有的一把剑或一个茶碗,便是颇为令人欣喜之事。
    P9-11
目录:
导 论  001

第一章 何为武士?? 007

第二章 早期的武家政权? 019

第三章 中世的战争与武士文化? 049

第四章 和平时期的武士? 091

第五章 如何成为一名武士?? 117

注 释  153

延伸阅读  157

大事年表  16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