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7.92 5.6折 32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薛媛媛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68025

出版时间2012-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8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32元

货号SC:9787506368025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还是依赖国外橡胶的无胶国。没有橡胶,飞机上不了天,汽车跑不动路,国民经济建设和民用生活陷入困境。美国及西方盟国,挥舞制裁大棒,一面实施橡胶禁运,一面断言:中国是橡胶种植的禁区。中国科学家却在“禁区”试种橡胶成功。
1959年,中央决定迁徙一大批人去云南种植橡胶。毛主席把这一历史任务交给家乡人民。于是,一声令下,数万湖南人来到西南边陲。在这荒无人烟、猛兽出没、瘴疠成瘟、毒品泛滥、国民党残军偷袭的险峻之地,他们历经艰苦,忘我奉献,把一个无胶国变为世界产胶大国,创造了世界种植目前的奇迹。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作者薛媛媛历时三载,跋涉数千公里,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全面记录了湖南人以及广大农垦职工为中国橡胶事业创下的辉煌业绩。
《中国橡胶的红色记忆》将一群普通人的命运与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努力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出一大批生动感人的报告文学人物形象,组成了身上带有浓重湖南文化特色的边疆橡胶种植场工人的群像。作品采访的人物众多,通过记录每个人的青春记忆和曲折经历,汇成了作品独特的内容。这个群体的形象就在这一段段的叙述中逐渐清晰起来、鲜明起来、鲜活起来。湖南人血脉中独有的个性品质也因此提炼出来,构成了湖南文化性格的基础,进而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性格的魅力。
摘要:
    序章 国计民生
    
巴西亚马孙河,一个惊人的发现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人们离不开橡胶:从脚上的一双胶鞋到一根导体线,再到小得肉眼看不见和大到你无法想象的卫星、大车场、战略装备乃至人类现代科学、热科学等。无论你处在地球的哪一方,站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无论你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只要你睁开眼睛,你看到的、接触到的都会有橡胶,你会感到橡胶无处不在,无所不为。
    
其实,在很多年前,人类并不知道橡胶的存在,更没有人知道橡胶能为人类所用,成为各个国家不可缺少的物资。
    
然而,橡胶是怎么来的?
    
有人会告诉你,橡胶是从橡胶树上流出的乳液炼制而成的。
    
那么橡胶树在哪里?谁发现的橡胶树?橡胶又是怎样炼制而成?在中国,橡胶经历了一场怎样的百年梦?
    
连环的谜团好像伸出一根绳索引导我一步步往下探索。
    
橡胶树是生长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一种野生作物,而今,茫茫的亚马孙热带丛林还生长着5000多万棵野生橡胶树。
    
若干年前,在亚马孙热带丛林的巴西亚马孙河,印第安土著枕河而居,茫茫的亚马孙丛林,成了男女追逐爱情、群体聚会的地方。一次,某个土著不经意碰伤了树皮,树皮流出了白色液体。当印第安土著再来到丛林,发现“白色液体”还在有节奏地、均匀地滴答不停,地上出现了各种白色图案。印第安土著把“白色液体”用竹筒接住,倒出来,抹到脚上,凝固后,成了一双不湿脚的靴子;他们又将“树的眼泪”均匀地抹在身上,凝固后成了一件防雨衣服。
    
这现象让印第安土著惊奇。
    
他们又把凝固的“树的眼泪”搓成一个球,往地上一抛,球蹦起很高。印第安土著由惊奇到惊喜,他们把“白色液体”做成一个个漂亮的小白球。一时间,巴西亚马孙河两岸,到处是穿着防雨的衣服和不湿脚的靴子、玩耍着小白球的印第安土著。
    
印第安土著把流个不停的“白色液体”称为“树的眼泪”;美利坚人也称之为“树的眼泪”。我想,白色液体更像母亲的乳汁,母亲为儿女流的乳汁。滴答的乳液声,犹如母亲心脏的跳动声。
    
1493年,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踏上南美洲时,看到戴着鸟翎头饰的印第安土著,跳着土风舞,相互抛掷一种小白球。哥伦布接住一个小白球捏在手心,小白球稠黏而柔软,有股烟熏味。
...
目录:
序章 国计民生
巴西亚马孙河,一个惊人的发现
橡胶工业使世界不平静
中国,百年橡胶梦
来自北京的优选决策
第一章 湘江潮涌
三湘儿女沸腾了
醴陵县的一个特殊大会
写血书,搭对子,“闪电”式结婚
数万三湘儿女直达西南边陲
第二章 艰苦卓绝
天当被,地当床,白天见太阳,晚上望月亮
吃在山,住在山,不完成任务不下山
那个年月的“九菜一汤”
蛮夷之地 瘴疠之区
黑色十月,农场重建家园
八百里洞庭我的家
第三章 白纸绘图
大莽林里,走着挑“死角粮”的人
1961年那个中秋节
这个苦夏,白天治坡,晚上治窝
中国橡胶牵动着总理的心
竹笆茅草学校,一幅边疆教育画
一粒胶籽,一两黄金
第四章 保卫边疆
一手握锄头,一手拿枪
国境线上擒特务
去缅甸消灭国民党残军
第五章 民族融合
农场与少数民族从打“老庚”到一家人(上)
农场与少数民族从打“老庚”到一家人(下)
少数民族爱戴的好“摩雅”
橡胶成了王震的命根子
从大熊、豹子窝修一条橡胶路
涓涓流淌的胶乳,凝结三湘儿女的铮铮血脉
第六章 知识青年
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知青
开荒,中国橡胶需要我们不断地开荒
寒流中站起的橡胶科研
第七章 绝地辉煌
知青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农场是一艘不会下沉的航空大舰
从一块木牌到中国第一大橡胶园
第八章 边疆黑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