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与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春秋》与"汉道" 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74.35 6.3折 118 全新

库存2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苏镇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62172

出版时间2023-06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60页

字数550千字

定价118元

货号SC:9787101162172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苏镇,男,汉族,1955年10月15日生,江苏省人,2001年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任,代表作为《〈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主编推荐: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流砥柱之一。
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历时二十年修订而成。
以《春秋》学为经,以汉朝治国理政的历史进程为纬,探讨了两汉历史上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问题,是思想史、政治史与制度史融会贯通的典范之作。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本书贯通了从西汉立国至东汉一朝的全部历史过程,所涉及的问题,如汉初于“过秦”背景下实行的黄老无为政治、儒术的兴起与独尊、“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家法、儒家思潮推动下的托古改制、两汉之际的政治学术转变,皆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关节。对于这些重大历史转折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印象,前辈学人多所发论,而本书将这些问题贯通连缀,一气呵成,时有新颖独到的简介,展现了作者将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融会贯通的深厚功力。
目录:
前言

再版前言

引言

第一章西汉再建帝业的道路——儒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取守异术与亡秦必楚

一、说“取与守不同术”

二、“天下苦秦”辨

三、秦法与楚俗

第二节论“承秦立汉”

一、刘邦集团的形成

二、据秦之地

三、用秦之人

四、承秦之制

第三节郡国并行及其意义

一、郡国并行制的形成

二、王国制度的变迁

三、文帝前王国与汉法的关系

四、王国吏治的“从王”和“从俗”倾向

五、说“郡国诸侯各务自拊循其民”

第四节从清静无为到复古更化

一、汉初的无为之术

二、汉文帝与诸侯王

三、文景对诸侯王权力的收夺及其东方政策的转变

四、儒术的兴起

第二章“以礼为治”和“以德化民”——汉儒的两种政治学说

第一节荀子后学的政治学说

一、“以礼义治之”——贾谊的政治学说

二、申公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以德善化民”——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一、“《春秋》为汉制法”

二、《春秋》之义与权变

三、拨乱反正的步骤与策略

四、礼乐教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

五、仁义法

第三节董仲舒的王道、天道理论及汉儒的两种德教说

一、汉道与王道

二、王道与天道

三、两种“德教”

第三章“霸王道杂之”——《公羊》学对西汉中期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汉武尊儒始末

一、从“长者”到“儒生”

二、申公师徒的改制及其失败

三、《公羊》家的兴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