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腰上的中国 红旗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山腰上的中国 红旗渠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9 5.0折 58 全新

库存5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震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9651259

出版时间2021-0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0页

字数226千字

定价58元

货号SC:9787559651259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震林,河南省林州市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法学博士,长期专注于中国农村问题和政治社会学、制度经济学、传播学等方面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国软科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学术界》《学海》《天津社会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中州学刊》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部分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现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
主编推荐:
★一部普通人的史诗,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党史教案,建党百年的献礼之作。
一群普通人择一事苦战10个春秋,创造出一个奇迹:修成全长1500公里、凝结着勇气智慧、蕴含着创新创造、流淌着奋斗气质的盘山大渠。作者深挖了大量细节,优选“复原”了十年修渠历史,展现了一幅鲜活生动的“奋斗群像”,进而挖掘和呈现红旗渠精神。本书可供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参考——从中领略到奋斗者群像的震撼力,发掘到精神细节的价值力,体会到勇攀高峰的精气神,感受到伟大复兴的意志力,从而真正接受一次党史学习教育的心灵洗礼。
★一部开展 “四史”教育的优秀读物,全新解读红旗渠蕴含的红色基因,领会其精髓,铸魂新征程。 
本书是少有的从红旗渠后人的角度理性思考、感性书写的作品,跳出林县写林县,史料选取真实,感觉有质感,感情也真挚,第一次提出从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的分析视角来再现红旗渠的建造过程,同时又通过缜密的逻辑思考、科学理性地“正视”、评述了这段历史,探寻新中国发展壮大的基因,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能的秘密,进而对当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有所思考。读懂这条渠,你就真正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当下和未来。结合现实,学有所悟,学以致用,这正是学习“四史”的现实意义。
★一部向“好看奋斗者”致敬之书,生动而具体的诠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红旗渠是当代中国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一个缩影,也是“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动而具体的诠释。十年修渠期间,林县前后有30万人参加,父子、母女、兄弟、姐妹齐上阵,人民斗志昂扬、劈山造渠,没有工具自做,口粮自带,石灰自烧,水泥自制,自造,修渠过程中还涌现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总指挥长马有金、技术员吴祖太、“除险队长”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凿洞能手”王师存、农民水利技术员路银等优选模范。十年间, 81人英勇牺牲,其中最小的17岁,优选的60岁。本书是一部向“好看
...
内容简介:
本书从红旗渠建设者后人的视角,以“红旗渠三问”即“为什么要”“为什么敢”“为什么能”三个问题为主线,详细梳理了红旗渠从酝酿到决策,从上马到建成的波澜壮阔、战天斗地的过程,努力还原描摹那个火红年代的时代背景、社会画面、建设场景、人物细节、心路历程,深刻揭示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得以建成的原因,大力讴歌红旗渠建设者的奋斗精神,集中论述红旗渠精神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倡导每个人要认真秉持践行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新时代里建功立业、奋发有为,筑就一条属于自己的“红旗渠”。本书既可以作为学习红旗渠精神的通俗读本,也可以为开展红旗渠研学提供有益导读和理论辅导。
摘要:
        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豫西北太行山东麓的林县仍是春寒料峭、残雪未消,全然没有一点儿春天的味道。乘着曙光微明,3.7万人涌出了村庄寨堡,肩扛各式工具,自带干粮行李,红旗迎风招展,汇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强大洪流,直奔晋、冀、豫交界处的浊漳河畔。
    60年后的2020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我与友人一起,在新春第一天灿烂的正午阳光里,沿着当年修渠人走过的路线,怀着无比崇敬之情,驱车百里由豫入晋,去寻访“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源头。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无比自豪地对国际友人说:“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南京长江大桥横亘于浩渺长江之上,是新中国集全国之力拼搏攻关的国家工程。红旗渠盘桓于太行山腰、浊漳河畔,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硕果。两者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诠释了朝气蓬勃的新社会风貌,彰显着百舸争流的新中国气质。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花费十年之功,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浊漳河水,在陡峭的太行山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60年前正是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时期,物质条件异常艰苦,以一县之力和简陋工具“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不啻于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能够在太行山上建成如此宏伟的工程,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2013年9月23日,红旗渠以其中国式的设计理念和极其环保的设计方式,荣获“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大奖中拥有分量的“经典设计奖”。2019年9月25日,新中国“好看奋斗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红旗渠建设者(集体)被党和国家授予新中国“好看奋斗者”的称号。红旗渠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红旗渠建成后,国际友人纷纷给予很高的赞誉,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的水长城”“太行山上的蓝色飘带”等,周恩来总理亲切地称之为“人工天河”。我个人觉得, “人工天河”的比喻更为贴切,既鲜明地点出了红旗渠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又形象直观地说明了它是一条悬于太行山腰的人工长河。红旗渠是一项惊艳的高山引水工程,也是一座巍然屹立的时代丰碑,记载着一个崭新社会的创造激情和奋斗足迹,是新中国奋斗史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我特意选择与红旗渠开工时间相近的时间节点,沿着当年修渠人走过的路溯流而上去寻访红旗渠源头,主要有两层寓意:
    一为纪念。六十年寒来暑往一甲子,三千里沐雨栉风红旗渠。这一媲美南京长江大桥、屹立于太行山腰的新中国奇迹,已经载入史册、化作丰碑,赢得了应有的荣光,我们理应仰视它,认真向其学习。我生长在太行山下,小时候也常到渠边玩耍,可以说是被红旗渠水滋润长大,但遗憾的是,几十年来却从来没有去看过它的源头。我想,寻访它的源头活水,了解它的前世今生,挖掘它背后的故事,传承它蕴含的精神,正是我们不忘本来、缅怀先辈的应有之义。    二为体验。60年前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如今早已拓宽为柏油通途,但它依山傍河的走势大体上仍是当年的轨迹。山腰上那一块块层层叠叠、紧紧依偎的渠石,
...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红旗渠源001

第二章治山治水023

第三章引漳入林055

第四章鏖战太行085

第五章攻坚克难121

第六章再战干渠157

第七章渠系配套181

第八章继续奋斗197

第九章何以功成221

结语山腰上的中国250

后记259

参考文献26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