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子的手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句子的手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3.52 5.6折 42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程巍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21207200

出版时间2020-0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09页

字数13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SC:9787521207200

上书时间2024-06-25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程巍,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中产阶级的孩子们:60年代与文化领导权》《否定性思维:马尔库塞思想研究》《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佬”:种族主义想象力》等;译有《疾病的隐喻》《反对阐释》等。
内容简介:
如何阅读一部外国文学作品?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自然各有各的看法或者经验。程巍先生认为,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分为“文学阅读”和“专业阅读”。作为普通读者,我们大多数进行的都是文学阅读。那么专业阅读是什么样的呢?程巍先生的这部作品就是专业阅读的代表,通过专业阅读的视角,读者能够发现大家“句子的手艺”,勤加练习,你的“句子的技艺”将会显著增长。
摘要:
        故事叙事者卡罗威
    《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4月在纽约出版,评论界对之毁誉参半,且坊间忽有传闻,称女主人公黛西的形象塑造“明显剽窃了”女作家薇拉·凯瑟的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1923年9月出版)中的玛丽安·弗里斯特。深为流言焦虑的菲茨杰拉德于是将这部小说最初的手稿片段(大致写于1922年7月至次年7月之间)寄给薇拉·凯瑟,以自证清白。他4月底就收到了薇拉·凯瑟的回信,信中称她酷爱《了不起的盖茨比》,同时证明自己并未从其中发现任何剽窃痕迹。
    寄给薇拉·凯瑟的初稿片段有两页留存了下来,现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其中出现了乔丹·旺斯和埃达两个女角色和卡罗威这个男角色,从他们身上可清晰分辨出后来正式出版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乔丹·贝克、黛西和尼克·卡罗威,但在这些初稿片段中,卡罗威还不是故事叙事者,所拟的小说题目也不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初稿片段中根本就没有盖茨比这个人物,与之相仿的形象倒出现在菲茨杰拉德在创作这部小说的间歇所写的两个短篇小说中——而是“在灰堆与阔佬中间”。不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并非一气呵成之作,它经历了好几年的反复构思和不断修改,人物和情节多有调整和增删,而其间薇拉·凯瑟笔下的玛丽安·弗里斯特暗中影响了黛西形象的塑造,也并非没有可能,尽管这种“并非蓄意的相似”丝毫不会削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原创性。
    菲茨杰拉德反复构思和不断修改的过程,也是卡罗威渐渐成为故事叙述者的过程。哈罗德·布鲁姆说“菲茨杰拉德的美学是济慈渴望的消极能力的个人修订版”,又称“盖茨比不能讲述他的梦,每当他试图描述他对黛西的一往情深时,他的话语都坍塌为俗套之词,尽管我们不怀疑他对黛西的爱的真实性,就像我们不怀疑气息奄奄的济慈对范尼·布劳恩的强烈渴念的无比真实性。把可怜的盖茨比的粗俗的浮华用词与济慈的讲究的栩栩如生文体等量齐观,可能让人觉得荒诞,但盖茨比的深处是一个济慈”,不过卡罗威而非盖茨比才是故事叙事者,所以布鲁姆又说“在卡罗威的失落的、具有浪漫主义盛期风格的音乐的后面是低鸣的济慈的回声”。这就像芭芭拉·霍希曼所说,“作为一种分离或保持距离的方式”,“尼克这个角色被菲茨杰拉德用来传达自己的声音”。
    那么,“菲茨杰拉德自己的声音”或“尼克的声音”,到底是怎样一种声音?它与“济慈美学”或“消极能力”有何关系?其实,这种声音的特征恰恰是不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至少让自己的声音不那么肯定,以便让事物和人物呈现自己,而不是匆忙将它们强行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范畴和道德评判标准。正如济慈在1817年12月21日的一封家信中谈到“消极能力”时所说,“所谓消极能力,即一种能处在不确定、神秘、疑问的状态的能力”。我们关于世界、自我和他人的知识和据此进行评判的标准可能并不像我们自以为是的那样全面和公正,世界、自我和他人的真相是隐匿着的、半真半假的、真假难辨的,因而是神秘的,犹如黛西、汤姆、乔丹、盖茨比以及其他那些在书中出现的人物,他们的对话和关于他们的传闻是不可靠的,以至卡罗威对自己的“视觉”比对“听觉
...
目录:
大家来读书  陈众议

Ⅰ  卡罗威的“盖茨比”——低鸣的济慈的回声

故事叙事者卡罗威

“大私酒贩子”盖茨比

中西部的一个故事

Ⅱ  反浪漫主义——盖斯凯尔夫人如何描写哈沃斯村

“文学朝圣者”的理想景观

哈沃斯的“勃朗特化”

盖斯凯尔夫人的“两个国家”

基督教社会主义者的眼光

将荒原的忧郁从荒原自身剥离

维多利亚时代的左右两弧

Ⅲ  夏洛蒂·勃朗特——鸦片、“东方”与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隐晦的“切口”就是鸦片的别名

鸦片幻觉中的“东方”

从医学到美学的幻觉之流

东方集市“水晶宫”

在“英国性”和“帝国性”之间进退失据

“鸦片美学”的背后

这是一种“国家犯罪”

待在国内的帝国主义者

Ⅳ  句子的手艺——与句子纠缠的翻译家

与句子的纠缠

文字手艺人

将“另外一种语言系统”带人母语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