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程渔阳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启程渔阳里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8.96 7.2折 68 全新

库存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瑊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4702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2页

字数253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208174702

上书时间2024-06-14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瑊,山东蓬莱人。199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在上海大学社科学院任教。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海历史文化、宁波商人群体的研究,著有《上海的宁波人》《近代上海民族工商业先行者叶澄衷》《宁波旅沪同乡会百年纪》《近代上海甬商名人实录》《“培罗蒙先生”戴祖贻》等著作,主编《宁波人在上海》系列丛书,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市哲社三大系列课题《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最终成果,由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瑊撰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的学术著作。本书紧扣“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的主题,通过对1920年代初渔阳里街区所发生的各类事件、人物、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层、分类、分时段的考察和研究,全面系统地从一个城市街区聚落的角度来观照中共创建史;分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与世界局势变化、近代中国变迁的互动关系;考察中共创建人物的群体特征和政治理念;研究“渔阳里时期”的政治活动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摘要: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此后政局动荡、军阀争斗,使中国社会处于靠前的乱局之中,也使许多仁人志士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彷徨之中,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民初共和政治的挫败与世界格局的巨变,加之社会主义世界新潮流的影响,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选择了最激进的变革之路。对此,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共同的感知,陈独秀曾说:“我们为什么要革命?是因为现社会底制度和分子不良,用和平的方法改革不了才取革命的手段。革命不过是手段不是目的,除旧布新才是目的。”①原载《解放日报·上观》2019年9月10日。因系报刊文章,未加注释,相关引文在后文中呈现。辛亥元老林伯渠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在给蔡和森的一封信中也这样认为:“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近代中国整合了寻求民族复兴之路与追寻“世界大同”的“新文明”目标,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陈独秀、等人的成长年代,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困于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内困于军阀官僚”的世事多艰之际。虽然他们因成长环境、个人际遇、教育背景的不同,对于时局的感受也各异,但其总的思想动力,多源于国人普遍痛觉的危亡意识;而且陈、李等人也是富有新知、学有专精,集学者、革命者和教育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具有强烈的文化社会革新意识的新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当时“最优选的一股革命力量”,他们感时忧国、敏于时艰,有着相近的现实关怀和共同的政治趋向,成为沉沉黑夜中唤醒世人、力除沉疴、首播“火种”的先驱。寻觅思想武器确定理想信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清末的思想潜流,到20世纪初发展成为一种思潮显流,因应着知识群英思想演变的“革命化”。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次抗争的失败,都是因为没有一个优选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因此在20世纪初探索救国之道时,进步知识分子意识到,现在“至急”的需要,就是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于救济现社会弊病的主义来努力改造社会”。陈独秀说:“主义制度好比行船底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亦认为,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可徒然作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成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及博大精深的思想特征,为探索中的中国人民提供了解难释疑的思想武器,使得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成为这一时代的标志。声明:“我总觉得布尔扎维主义的流行,实在是世界文化上的一大变动。”他指出:“我
...
目录:
导言  初心可鉴:“我们为什么要革命”

应和时代吁求奋力去除沉疴

寻觅思想武器确定理想信仰

成立新型政党推动社会革命

第一章  渔阳里:城市空间的审视

一  “渔阳里”研究的现状

二  关于“渔阳里”的叙述

三  渔阳里研究的深化路径

第二章  城市空间与政党创建

一  渔阳里城市空间的自然形态

二  渔阳里城市空间的社会形态

三  石库门建筑结构与社会关系的形塑

余论

第三章  渔阳里与建党伟业36一为中共

一  大前的中国共产党正名

二  为筹建新型政党所开展的各项活动

三  “渔阳里”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

第四章  “渔阳里”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  传媒时空的转变:从北京重返上海

二  传播途径和方式:办报译介论辩

三  星火此间著:“渔阳里”时期理论宣传的作用

余论

第五章  渔阳里与中国工人运动的起源

一  渔阳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

二  渔阳里与早期工人运动的理论宣传

三  渔阳里与早期工人运动的实践活动

余论

第六章  渔阳里与中国青年运动的发端、

一  渔阳里:青年团组织在此创建

二  青年团的人员构成与组织形态

三  开启新的人生道路:青年团的活动与特点

余论

第七章  渔阳里时期的陈独秀

一  “思想界的明星”在渔阳里

二  “渔阳里”时期陈独秀交往述论

三  “主义”话语与政治宣示:《谈政治》论析

余论

第八章  渔阳里: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初创

一  首创、开先与引领:渔阳里的建党活动

二  发源地:建党首功与精神谱系的开篇书写

余论:这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附录  50年代初期对于老渔阳里2号之开发与保护的历史考察

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