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1.6 4.5折 48 全新

库存4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ISBN9787569917024

出版时间2017-0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92页

字数231千字

定价48元

货号SC:9787569917024

上书时间2024-06-14

文源文化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主编推荐:
1、有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作,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书。
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封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 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目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2、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开山作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思想基础。
本书着重总量分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经济危机理论之上,本书用“有效需求”原理代替了新古典学派的“萨伊定律”;在就业理论上,本书则论证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性;在利息理论上,本书用流动性偏好理论代替了传统的利息论,进而提出了完整的货币经济理论。在政策方面,本反对自由放任政策,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3、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源头,投资、炒股、创业、看懂政府经济政策的推荐阅读必藏书。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无论承认与否,最近十几年来,中国的各级政府和绝大部分官方经济学家,事实上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资产甚至命运依然会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涨跌,通胀率、利息、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任何一项不仅会影响我们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将影响持有者选择投资时机的策略。
4、凯恩斯的中国学生、有名经济学家权威译本。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译者徐毓枬是位真正从剑桥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也是亲自聆听过凯恩斯讲课的中国人。他回国后,就执鞭于西南联大,后入清华。徐先生的学生很多,其中有当今有名经济学家刘国光、厉以宁和胡代光等。
精彩内容:
原序

    本书主要是为我同行经济学家写的,我希望别人也看得懂。本书主旨,乃在讨论若干理论上的困难问题,至于如何应用此理论于实际,尚在其次。因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很少可非议的。为使经济学家以批判态度,重新考虑其若干基本假定起见,我不能不用靠前抽象的论据,不能不有许多争辩。我愿意后者可以少一些。但我觉得:我不仅得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得指出我的观点在哪几方面和通行理论不符。我预测:那些与“经典学派理论”已结不解之缘者,或者认为我接近错误,或者认为我一无新见。谁是谁非,只能让别人来判断。下面争辩部分,目的就在提供若干材料,使别人判断时有所依据。为使各说俨然有别,我自己的争辩不免过于尖锐;假使有这种情形,我得请求原谅。我现在所攻击的理论,我自己也深信了好些年,我想我不至于忽视其优点。

    我们所争执的对象,其重要性可称无以复加。不过,如果我的解释是对的,则我必先说服我同行经济学家,然后再及群众。在论争之现阶段,我们只能欢迎群众旁听,听取参加论争之一造,把经济学家之间之意见分歧点明白提出。这种意见分歧,使经济理论在目前几乎丧失了实际重要性;意见分歧一日不去,实际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复。

    ·0··0·本书与我五年前所出版的《货币论》有什么关系,恐怕我自己比别人要明白些。在我自己看来,只是历年思索之自然演化者,在读者看来,也许会觉得是观点改变,迷离无所适从。这种困难,并不因我改换名词而减轻。名词有非改不可的地方,我将在下文中指出。二书间之关系,可以简述如下:当我开始写《货币论》时,我还遵循着传统路线,把货币看作是供求通论以外的一种力量。当该书完成时,我已有若干
...
内容简介: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凯恩斯的经典代表作,1936年出版,在大危机后惊魂未定的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以消除失业和克服萧条的新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这一著作中,凯恩斯摒弃了他以前的西方经济学关于自动恢复资本主义经济均衡机制的学说,提出了国家调节经济的主张,认为没有国家的积极干预,资本主义就会灭亡。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充分暴露出来的某些实际情况,如失业严重、资本产品大量过剩等,并提出了缓解这些矛盾的对策,为当时束手无策的资本主义世界指出了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
摘要:
    第一章正名

    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着重在通字。命名用意,在把我的想法和结论,与经典学派经典学派是马克思造出来的名词,用来包括李嘉图、杰姆斯·穆勒和他们以前的经济学家。经典学派经济学是由李嘉图集大成的经济学。但我向来用经典学派一词,亦包括李嘉图之后继者,即那些接受李嘉图经济学而加以发扬光大的人,例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马歇尔、艾其伟斯,以及皮古教授;我如此用法,也许犯了文法错误。对于同类问题之想法与结论,对照起来。无论在理论方面或政策方面,经典学派支配着统治阶级和学术界之经济思想,已经有一百余年,我自己亦是在这种传统中熏陶出来的。在下文中,我将说明:经典学派之前提,只适用于一种特例,而不适用于通常情形;经典学派所假定的情形,是各种可能的均衡位置之极限点,而且这种特例所含属性,恰不是实际经济社会所含有的。结果是理论与事实不符,应用起来非常糟糕。

    第二章经典学派之前提

    大部分论价值与生产之作,主要是讨论两个问题:(一)如何把定量(Givenvolume)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二)设雇用之资源适为此量,则各资源之相对报酬以及产品之相对价值如何决定。这是李嘉图留下的传统。李嘉图明白表示,他对于国民所得之数量——以别于国民所得之分配——问题,毫无兴趣。他这样做,实在颇有自知之明。其后起者不察,却用经典学派理论来讨论财富之本源问题。李嘉图于1820年10月9日致马尔萨斯信件中,有如下一段话:“足下以为经济学是研究财富之性质与本源之学。鄙意以为:经济学只研究社会各阶级通力合作所产生的产物,依何种法则,分配于各阶级。关于数量,实在并无法则可言,但关于分配比例,倒可以找出一个相当正确的法则。我愈来愈觉得,追求前者是劳而无功的,后者才是经济科学之真正对象。”

    可用(available)资源之数量,例如可就业人口之多寡,天然财富(naturalwealth)之丰瘠,资本设备之大小,一向只用叙述方法加以说明。至于在此可用数量之中,实际就业者究有多少,由何种力量决定,则极少有详明理论。说对于这种理论全无探讨,当然是过分。因为讨论就业量之变动者甚多,而一讨论到就业变动,便不免牵涉到这种理论。我并不是说这个问题被人忽略了,我是说:关于这个问题之基本理论,一向被认为太简单、太容易,至多只要提一下就够了。例如皮古教授在《福利经济学》(第4版127页)中说(重点是我加的):

    “在整个讨论中,除非明白声明其不如此,我们将忽略下列事实:即有些资源愿意,但事实上并未,就业。这并不影响论证之实质,而可简化其说法。”两相对照,李嘉图明白放弃任何企图,讨论整个国民所得之数量问题,而皮古教授在讨论国民所得之专著中,反以为不论有无不自愿失业之存在,同一理论都能适用。

&nbs
...
目录:
原序

第一编引论

第一章正名_003

第二章经典学派之前提_004

第三章有效需求原则_022

第二编定义与观念

第四章单位之选择_035

第五章预期与就业_044

第六章所得、储蓄及投资之定义_050

附录论使用者成本_062

第七章再论储蓄与投资之意义_073

第三编消费倾向

第八章消费倾向:(一)客观因素_087

第九章消费倾向:(二)主观因素_103

第十章边际消费倾向与乘数_108

第四编投资引诱

第十一章资本之边际效率_129

第十二章长期预期状态_141

第十三章利率通论_158

第十四章经典学派之利率论_168

附录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李嘉图《经济

学原理》以及其他书中之利率论_178

第十五章灵活偏好之动机_188

第十六章关于资本性质之几点观察_203

第十七章利息与货币之特性_215

第十八章就业通论提要_237

第五编货币工资与物价

第十九章货币工资之改变_249

附录论皮古教授之《失业论》_263

第二十章就业函数_273

第二十一章物价论_285

第六编通论引起的几篇短论

第二十二章略论商业循环_305

第二十三章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

加印货币、以及诸消费不足说_323

第二十四章结语:略论《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_361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