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进士 崔葆 书 志文书法刚劲秀雅 ​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

1350 九五品

仅1件

河南洛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特色原刻拓本

传拓年代2010年代 (2010-2019)

尺寸78 × 78 cm

货号xazq

上书时间2023-12-16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唐许日光志    郭沫若说《兰亭序》绝非王羲之所写,这件唐碑出土,打脸郭沫若!
册页加一百元手工费,原石原拓,唐代《 张暐妻许日光墓志 》,书法都是兰亭的影子
志文书法很可能是李白书写,论证论据且看详细描述

唐人书法俱从右军《禊帖》中各自抽绎而成,如伯施得其朗润,信本得其缜密,登善得其婉逸,公权得其雄迈,泰和得其超卓,陆柬之、赵模则又全体脱出,而乏其神骏,其不践迹而天成者,颜平原、杨景度二人耳。
唐许日光志 郭沫若说《兰亭序》绝非王羲之所写,这件唐碑出土,打脸郭沫若! 册页加一百元手工费,原石原拓,唐代《 张暐妻许日光墓志 》,书法都是兰亭的影子 志文书法很可能是李白书写,论证论据且看详细描述 唐人书法俱从右军《禊帖》中各自抽绎而成,如伯施得其朗润,信本得其缜密,登善得其婉逸,公权得其雄迈,泰和得其超卓,陆柬之、赵模则又全体脱出,而乏其神骏,其不践迹而天成者,颜平原、杨景度二人耳。 ¥350.00
北魏石床板拓片一对,北魏石刻艺术之杰作
北魏石床板一对,同类中之顶级杰作,
第一板,帝后出行之盛大场景
尤其是战马雕刻肥硕健美,并且彼时已经有了马镫。马镫在西方被称为中国鞋
有了马镫,骑兵的威力方可发挥至极致
第二板帝后野炊巡猎图,尤其是对亭台楼榭的雕刻,比例准确优美,标致着中国界格画在北魏时期技法已经成熟
这一对石床板意义重大研究价值欣赏价值极高
长105+55cm,96+55cm
北魏石床板拓片一对,北魏石刻艺术之杰作 北魏石床板一对,同类中之顶级杰作, 第一板,帝后出行之盛大场景 尤其是战马雕刻肥硕健美,并且彼时已经有了马镫。马镫在西方被称为中国鞋 有了马镫,骑兵的威力方可发挥至极致 第二板帝后野炊巡猎图,尤其是对亭台楼榭的雕刻,比例准确优美,标致着中国界格画在北魏时期技法已经成熟 这一对石床板意义重大研究价值欣赏价值极高 长105+55cm,96+55cm ¥2000.00
汉代苏秦合纵六国函谷关攻秦图画像砖拓片两砖联拓
上部图为苏秦挎六国相印穿梭六国,中低官吏向其迎拜,密谋共伐暴秦
中部图为
六国勇士雄赳赳气昂昂,跃跃欲试,等征召急于建功立业
下部图为
六国勇士与秦军大战于函谷关,关山丛丛,各方使用最新科技,甚至于气动力学,形似降落伞很可能是大风筝。

史记载,楚汉争霸时,刘邦命人乘大风筝趁夜去楚营四处唱楚歌,激起楚军思乡情从而军心动摇,项羽惨败。
汉代苏秦合纵六国函谷关攻秦图画像砖拓片两砖联拓 上部图为苏秦挎六国相印穿梭六国,中低官吏向其迎拜,密谋共伐暴秦 中部图为 六国勇士雄赳赳气昂昂,跃跃欲试,等征召急于建功立业 下部图为 六国勇士与秦军大战于函谷关,关山丛丛,各方使用最新科技,甚至于气动力学,形似降落伞很可能是大风筝。 史记载,楚汉争霸时,刘邦命人乘大风筝趁夜去楚营四处唱楚歌,激起楚军思乡情从而军心动摇,项羽惨败。 ¥400.00
唐代执鸡首壶侍女图拓片,雕工刻工一流,堪称盛唐杰作,有多个拓法供选购
唐代执鸡首壶侍女图拓片,雕工刻工一流,堪称盛唐杰作,有多个拓法供选购 ¥700.00
唐代四灵四神石刻拓片
唐代四灵四神石刻拓片 ¥460.00
北魏石床床腿拓片一对
北魏石床床腿拓片一对 ¥2000.00
高奔戎驯虎图

穆天子传载
穆天子巡游中原,遇一白虎,禁军卫士高奔戎自告奋勇活捉了白虎并且未伤虎之皮毛,周穆王甚喜,置木笼圈虎,另赐太牢命高奔戎于东虢(今之荥阳)驯养白虎,后来东虢因此改名虎牢关。

    义信斋主解读汉代画像艺术之杰作,驯虎扶桑神树太阳鸟画像砖拓片,图案长164+54cm,用宣纸长240+70cm,拓制,小包精拓,共探讨,全品18939004511
高奔戎驯虎图 穆天子传载 穆天子巡游中原,遇一白虎,禁军卫士高奔戎自告奋勇活捉了白虎并且未伤虎之皮毛,周穆王甚喜,置木笼圈虎,另赐太牢命高奔戎于东虢(今之荥阳)驯养白虎,后来东虢因此改名虎牢关。 义信斋主解读汉代画像艺术之杰作,驯虎扶桑神树太阳鸟画像砖拓片,图案长164+54cm,用宣纸长240+70cm,拓制,小包精拓,共探讨,全品18939004511 ¥400.00
逐鹿中原通天神神树汉代画像砖拓片,
此砖描绘了勇武开拓进取的大汉精神
大汉先民的壮美汉风与如今中国开启一带一路,走出去开拓广阔天地引领世界之精神也一致
猎者劲身胡服蹲姿反身拉满弓神情专注地瞄准,引弓蓄势待发
鹿一公一母共用身体公鹿飞奔母鹿回顾狩猎者之弓满眼惊恐与绝望
让人由然敬佩汉代艺术家的高超表现技法,仅仅用阴刻线条就把这一切表达的淋漓尽致。
由衷感叹汉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采用绣花拓精雕细琢
逐鹿中原通天神神树汉代画像砖拓片, 此砖描绘了勇武开拓进取的大汉精神 大汉先民的壮美汉风与如今中国开启一带一路,走出去开拓广阔天地引领世界之精神也一致 猎者劲身胡服蹲姿反身拉满弓神情专注地瞄准,引弓蓄势待发 鹿一公一母共用身体公鹿飞奔母鹿回顾狩猎者之弓满眼惊恐与绝望 让人由然敬佩汉代艺术家的高超表现技法,仅仅用阴刻线条就把这一切表达的淋漓尽致。 由衷感叹汉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无穷 采用绣花拓精雕细琢 ¥500.00
汉代画像砖拓片艺术水准极高,共十品,任选一品单价500元,仅指不题跋的软片
汉代画像砖拓片艺术水准极高,共十品,任选一品单价500元,仅指不题跋的软片 ¥500.00
新见唐故彭城刘伦端墓志铭拓片 诗人 杨汉公撰并书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唐国子监祭酒、赠太尉杨宁第三子。唐文宗时之京兆尹杨虞卿胞弟。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使持节郓州诸軍事、守郓州刺史,充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御史大夫。勋位上柱国。爵弘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戶。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病逝,赠尚书右仆射。 登郡中销暑楼
新见唐故彭城刘伦端墓志铭拓片 诗人 杨汉公撰并书 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唐国子监祭酒、赠太尉杨宁第三子。唐文宗时之京兆尹杨虞卿胞弟。累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使持节郓州诸軍事、守郓州刺史,充天平军节度使,郓、曹、濮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御史大夫。勋位上柱国。爵弘农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戶。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病逝,赠尚书右仆射。 登郡中销暑楼 ¥200.00
唐 凉国夫人王氏墓志拓片 ​王佐撰 张少悌书
唐 凉国夫人王氏墓志拓片 ​王佐撰 张少悌书 ¥1300.00
蔡京碑拓片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 蔡京書 蒋之竒撰, 香山寺(俗称三皇姑洞)内有一通《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亦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得道正果碑文内容是唐初在长安终南山灵感寺,天神向道宣律师讲述的妙善证道成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本生故事由通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润色撰文,翰林学士承旨、中大夫知制诰兼侍、修国史蔡京丹书。蔡京的书法作品目前存世很少,该碑文是其现存少数书法真迹之一,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欣赏价值。
蔡京碑拓片 (香山大悲菩萨传碑) 蔡京書 蒋之竒撰, 香山寺(俗称三皇姑洞)内有一通《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亦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得道正果碑文内容是唐初在长安终南山灵感寺,天神向道宣律师讲述的妙善证道成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本生故事由通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润色撰文,翰林学士承旨、中大夫知制诰兼侍、修国史蔡京丹书。蔡京的书法作品目前存世很少,该碑文是其现存少数书法真迹之一,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欣赏价值。 ¥3800.00
  唐俭碑拓片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祖父唐邕为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唐俭参与了李渊太原起兵。 武德二年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 贞观初年,朝廷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于乱军之中逃生
  唐俭碑拓片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祖父唐邕为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唐俭参与了李渊太原起兵。 武德二年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 贞观初年,朝廷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于乱军之中逃生 ¥5000.00
近年新出汉碑精品。汉代《肥致碑》,拓墨部分尺寸117*55厘米。册页加一百,三包,包原石原拓
近年新出汉碑精品。汉代《肥致碑》,拓墨部分尺寸117*55厘米。册页加一百,三包,包原石原拓 ¥2000.00
汉代画像砖之子路受牛 陈年驯虎拓片 ​ ​羽人驾白虎,金蟾献祥瑞 ​ ​四尺整张宣纸拓制,精雕细琢,图案设计精巧威武霸气雄壮尽显大汉雄风。子贡赎人 子路受牛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汉代画像砖之子路受牛 陈年驯虎拓片 ​ ​羽人驾白虎,金蟾献祥瑞 ​ ​四尺整张宣纸拓制,精雕细琢,图案设计精巧威武霸气雄壮尽显大汉雄风。子贡赎人 子路受牛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400.00
唐故成景成僧墓志铭拓片 ​伊州上谷人武王之后 ​祖 成贵 隋朝 相州邺县县令 ​父 成通 授云骑都尉 ​咸亨二年 ​志文书法刚劲飘逸舒展 ​墨拓部分37+37厘米 孤品旧藏
唐故成景成僧墓志铭拓片 ​伊州上谷人武王之后 ​祖 成贵 隋朝 相州邺县县令 ​父 成通 授云骑都尉 ​咸亨二年 ​志文书法刚劲飘逸舒展 ​墨拓部分37+37厘米 孤品旧藏 ¥308.00
唐武周 刘端刘严墓志铭拓片 ​祖 刘则 隋朝洛州录事参军 ​父 刘汉 隋朝杭州司功参军 久视元年殁于洛州合宫县宣范里 墨拓部分40+40厘米孤品旧藏 300元 ​
唐武周 刘端刘严墓志铭拓片 ​祖 刘则 隋朝洛州录事参军 ​父 刘汉 隋朝杭州司功参军 久视元年殁于洛州合宫县宣范里 墨拓部分40+40厘米孤品旧藏 300元 ​ ¥300.00
唐武周牛陵牛君 墓志铭 ​陇西成纪人 ​九代祖 牛金 东汉骠骑将军幽州都督范阳王 ​曾祖 牛仙 北齐十二卫大将军 ​祖 牛贵 北周汝州刺史 ​父 牛兴 隋朝 代州都督府长史 ​夫人 武威贾氏 ​曾祖 贾彦 洛阳太守 ​祖 贾道 雍州栎阳令 ​夫人 彭城刘氏 ​曾祖 刘道周 益州刺史 合葬于缑氏山下 长寿三年 孤品旧藏 ​
唐武周牛陵牛君 墓志铭 ​陇西成纪人 ​九代祖 牛金 东汉骠骑将军幽州都督范阳王 ​曾祖 牛仙 北齐十二卫大将军 ​祖 牛贵 北周汝州刺史 ​父 牛兴 隋朝 代州都督府长史 ​夫人 武威贾氏 ​曾祖 贾彦 洛阳太守 ​祖 贾道 雍州栎阳令 ​夫人 彭城刘氏 ​曾祖 刘道周 益州刺史 合葬于缑氏山下 长寿三年 孤品旧藏 ​ ¥50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商品描述
唐代诗人韦瓘的墓志铭拓片
​墨拓部门76+76cm,石藏碑林博物馆孤品旧藏
​字茂弘,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宪宗元和四年(809)登进士第,为状元,授左拾遗。十五年迁右补阙,充史馆修撰。累迁司勋郎中、中书舍人。文宗大和八年(834)贬康州,移明州长史。武宗会昌末任楚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任桂管观察使。寻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约未几卒。生平事迹散见《新唐书》本传、《桂林风土记》。《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收2句。


留题桂州碧浔亭(唐·韦瓘)
七言律诗押豪韵
引用典故:轮奂

半年领郡固无劳,一日为心素所操。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闶闳高。

理人虽切才常短,薄宦都缘命不遭。从此归耕洛川上,大千江路任风涛。

句(唐·韦瓘)
押纸韵

作官不了却归来,还是杜陵一男子。
新出土唐代文学家韦瓘墓志考论
2017年12月04日 00:00  点击:[823]
新出土唐代文学家韦瓘墓志考论

内容提要:《韦瓘墓志》提供了韦瓘生平事迹的诸多信息,不仅可以纠正和补充传世文献失实、失载之处,而且对于考察韦瓘的家世生平、科举仕宦、文学成就及其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印证传世文献,可以进一步揭示:韦瓘家族是一个绵延数代的文学世家,也是一个极具影响的科举世家;韦瓘生长在良好的文学环境之中并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韦瓘的仕宦经历了入幕、升迁、贬谪和重新擢用的过程;韦瓘与牛李党争具有复杂的关系。

  关 键 词:《韦瓘墓志》/文学世家/仕宦/牛李党争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中国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考古发现与中古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4ZDB06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琼,女,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发表过论文《新出墓志与丹阳集>诗人考辨》等。

     来 源:《文学遗产:中文版》

  《韦瓘墓志》是近年新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的一方唐代墓志,志主是中唐著名文学家韦瓘。《新唐书》卷一六二《韦夏卿传》附传云:“正卿子瓘,字茂弘,及进士第,仕累中书舍人。与李德裕善,德裕任宰相,罕接士,唯瓘往请无间也。李宗闵恶之,德裕罢,贬为明州长史。会昌末,累迁楚州刺史,终桂管观察使。”①正史对韦瓘生平仅有这一简略记载。新出土《韦瓘墓志》多达1700余字,对其名字、生卒、籍贯、家世、科举、仕宦、文学成就记叙颇为详细,可纠正和补充正史失实、失载之处。韦瓘还牵涉到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事件——牛李党争。关于韦瓘与李党首脑李德裕的关系,一直颇有争议,现以墓志与传世文献相印证,可为研究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从墓志所载韦瓘家世来看,其祖父韦迢、伯父韦夏卿、父亲韦正卿皆有文学专长,且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不俗,韦瓘一系实是典型的文学家族和科举世家。通过墓志传达的信息,我们还可以考察韦瓘的科举经历、仕宦生涯、交游情况和文学成就。对于该墓志,刘强先生作了初步研究,撰写了《新见唐代状元韦瓘墓志考释》②一文,使其书法价值和史料价值有了一定程度的体现。然该文之功重在公布墓志拓片,对墓志的考释或有缺误之处,韦瓘文学家世、文学身世及其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重要内容,亦有待于进一步发覆。

  一 韦瓘文学世家发微

  韦瓘出身于京兆韦氏龙门公房。京兆韦氏乃唐代著名的士族家族,也是源远流长的文学世家之一。通过墓志提供的信息,佐证传世文献,我们知道韦瓘的祖辈、父辈以及同辈兄长皆以文学见长。从交往情况来看,也不乏与同时代著名文人往来密切者,如祖父韦迢与杜甫交谊深厚;伯父韦夏卿与元稹是翁婿关系,且为文人团体“洛中十友”之一;兄长韦珩与韩愈、柳宗元皆有文学往来。

  (一)韦瓘祖辈的文学成就

  《韦瓘墓志》云:“公实龙门公之后,三世至祖迢,都官员外郎。咸积行成,家庆宜荐。”参以《元和姓纂》所载:“伯阳,仓部郎中,生建、迢、造。”③可知韦迢尚有兄“韦建”和弟“韦造”。

  韦迢是一位文学家,与大诗人杜甫诗歌往来频繁。韦迢有《潭州留别杜员外院长》《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④二诗,其中的“杜员外院长”就是杜甫。前诗为大历四年秋天韦迢由员外郎出任韶州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潭州与杜甫交往之作。诗称杜甫“大名诗独步”,应该是最早肯定杜甫地位的人物之一,可见韦迢独到的文学眼光。杜甫也以《潭州送韦员外迢牧韶州》《酬韦韶州见寄》⑤等诗作答。其在《酬韦韶州见寄》一诗中称韦迢“新诗锦不如”,对韦迢的诗歌创作评价甚高。韦迢到韶州后,杜甫友人魏某充任岭南掌选,杜甫送其赴任作诗还兼寄韦迢,即《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杜诗详注》卷二三,第2056-2057页),有“凭报韶州牧,新诗昨寄将”之句,卢元昌《杜诗阐》云:“此处有韦迢,为韶州牧,曾寄新诗,今凭判官往报。前所云‘虽无南过雁,看取北来鱼’者,此其验矣。‘新诗’即‘养拙江湖外’一篇。”⑥宋人洪迈《容斋随笔》说:“予观《少陵集》中所载韦迢、郭受诗,少陵酬答,至有‘新诗锦不如’,‘自得随珠觉夜明’之语,则二人诗名可知矣,然非编之《杜集》,几于无传焉。”⑦可见韦迢与杜甫的往来之作不仅见证了二人深厚的友谊,亦体现了韦迢杰出的文学素养和才能。

  值得注意的是杜甫与韦迢往还四十余年后,元稹写了《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其缘由应与韦迢有一些联系。墓系铭云:“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余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⑧该墓系铭是杜甫之孙杜嗣业请求元稹撰写的,而元稹的妻子韦丛则是韦迢的孙女,也是元稹岳父韦夏卿十分偏爱的女儿。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其大王父迢,以都官郎为岭南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王考夏卿,以太子少保赠左仆射。……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授校书秘书省中。”⑨元稹、韦丛夫妇曾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稹对岳父韦夏卿甚是敬重,极尽赞美之词,并写下了诸多记述与韦氏家族生活、交往的诗篇。著名的有《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韦居守晚岁常言退休之志因署其居曰大隐洞命予赋诗因赠绝句》(《全唐诗》卷四一二,第4566页)等,可见元稹能接受“贫无以给丧,收拾乞丐”的杜嗣业之请为杜甫撰写墓系铭,实与杜甫、韦迢二人的深厚情谊分不开。

  此外,就韦瓘的文学世家而言,其祖父辈除韦迢之外,韦迢之兄韦建与其弟韦造也都有文学成就。李华《三贤论》称萧颖士友人“京兆韦建士经中明外纯”⑩。《文苑英华》卷九二四载有韦建《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一篇。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全唐诗》卷一五〇,第1549页)有“与子颇畴昔,常时仰英髦。弟兄尽公器,诗赋凌风骚”之句,足证韦建、韦造二人都是擅长诗赋的。高适亦有《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是天宝八载高适辞别封丘尉之后赠别韦建之作。诗云:“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全唐诗》卷二一三,第2218页)这是一首难得的与韦建论诗述志之作。人在羁旅之中,而相互论及“久要”之国事,身虽隐于白社,情则期待招隐,而这些情怀也都是通过长歌之诗表达出来的。

  (二)韦瓘父辈的文学成就

  《韦瓘墓志》云:“及果生公世父,东都留守、赠太子少保公夏卿。公之皇考,赠司空公正卿,大历六年同时制科高第,门籍事望,归美当时。”

  韦正卿,韦瓘之父。关于其事迹,墓志与诸史仅记与其兄韦夏卿同时制举高第,下文将专辟一节考察韦氏科举,此处不加赘述。传世文献未见收录其文学作品,目前仅留存其撰写墓志铭一篇,题为《唐故朝议大夫河南府法曹参军韩公(涤)墓志铭并序》,题署“前京兆府奉天县尉韦正卿撰”。墓志作于建中二年,知韦正卿此前曾担任京兆府奉天县尉一职,可补史阙。这篇墓志也足证韦正卿是一位能文之士。

  韦夏卿,韦瓘伯父,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兼文学家,据上文知其亦为著名诗人元稹的岳父,其人文学才华出众,诗文兼长。墓志言其文学才能曰:“少保公当代儒宗,文学独步,尝定十友,推重一时。”《新唐书》卷一六二有:“性通简,好古,有远韵,谈说多闻。”柳宗元《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亦云:“往佐居守,及尔同僚,笑遨交欢,匪夕则朝。入同其室,出联其镳。投文报章,既歌且谣。”(11)《全唐诗》卷二七二收其诗三首:《别张贾》《送顾况归茅山》《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全唐文》卷四三八存其文二篇:《东山记》《东都留守顾公神道碑铭》(12)。所存诗作皆为送别唱和之作,可见其与同时期著名文人诗文往来频繁。

  墓志所言韦夏卿“尝定十友”,可与《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印证:“夙岁同道,从容洛师,接袂交襟,以遨以嬉。策驾嵩少,泝舟瀍伊,笑咏周星,其乐熙熙。丹霄何望,青云可期,洛中十友,谈者荣之。”(《柳河东集》卷四〇,第648-649页)墓志所言之“十友”,应是“洛中十友”无疑。“洛中十友”成员,《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记载除崔少卿外,还有郑余庆、齐映二人:“惟郑洎齐,各登鼎司,或丧或存,山川是违,繄我夫子,宜相清时,命之不遐,孰不凄悲?呜呼哀哉!”(《柳河东集》卷四〇,第649页)《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铭》记载有齐映、穆赞、穆员三人:“与故相国齐江西映、穆宣州赞、赞弟侍御史员,为文章道义之友。”(13)故传世文献可见有韦夏卿、崔少卿、郑余庆、齐映、穆赞、穆员六人,其余四人尚未见记载。崔少卿,即崔溉。陈景云《柳集点勘》“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条下云:“韩醇曰:‘以世系考之,当是崔溉。’按韩说得之。……韦尝为留守从事,家居东都。员与其兄赞,皆崔韦深交。盖洛中十友之二人也。”(14)郑余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位至宰相,《全唐诗》卷三一八收其诗二首,《全唐文》卷四七八收其文四篇。齐映,瀛州高阳人,举进士博学宏词,官至监察御史。《全唐文》卷四五〇收其文十四篇。穆赞,字相明,河内人,官至御史中丞。暂未见诗文传世。穆员,字与直,穆赞弟,工于文章,有《穆公集》十卷。以上诸人事迹皆可见于两《唐书》。

  (三)韦瓘同辈的文学成就

  韦瓘同辈的文学成就,墓志虽未言及,但我们可以通过相关文献的参证加以钩稽,其突出者是韦瓘之兄韦珩的成就。

  《新唐书》卷七四上《宰相世系四上》与《元和姓纂》卷二皆载韦正卿有二子:珩、瓘。韩愈《与祠部陆参员外荐士书》云:“有韦群玉者,京兆之从子。”(《韩愈文集汇校笺注》卷七,第824页)清方成珪《韩集笺正》:“方氏增考《洪谱》云:‘韦群玉即韦珩,夏卿弟正卿之子,曰珩、曰瓘。’柳子厚有寄珩诗云:‘回眸炫晃别群玉,独赴异域穿蓬蒿’,群玉盖珩之字,公岂有所避而以字行耶?珩亦二十一年进士。”(15)可从。据此可知,韦珩,字群玉,有文才,与韩愈、柳宗元皆有往来。

  韩愈有《与祠部陆参员外荐士书》,作于贞元十八年。韩愈此文致于知贡举陆傪以推荐十人,韦珩即其中之一。韩愈评价其人其文曰:“其文有可取者,其进而未止者也。其为人贤而有材,志刚而气和,乐于荐贤为善,其在家无子弟之过。居京兆之侧,遇事辄争,不从其令而从其义。求子弟之贤而能业其家者,群玉是也。”(《韩愈文集汇校笺注》卷七,第824页)韩愈还曾荐韦珩于柳宗元,柳宗元作《答韦珩示韩愈相推以文墨事书》对韦珩颇为肯定:“且足下志气高,好读《南》《北》史书,通国朝事,穿穴古今,后来无能和。……吾子年甚少,知己者如麻,不患不显,患道不立尔。此仆以自励,亦以佐退之励足下。”(《柳河东集》卷三四,第548-549页)此后,柳宗元被贬柳州,韦珩亦被窜逐,二人同命相怜。宗元赴柳州时,韦珩相送。宗元到柳州后,作《寄韦珩》(《柳河东集》卷四二,第690页)一诗,叙述贬途之辛劳和贬地之苦况。诗有“君今矻矻又窜逐,辞赋已复穷诗骚”之句,既称赞了韦珩的辞赋作品已达到了诗骚的高峰,同时对韦珩的窜逐也表达了深厚的同情。

 二 韦瓘的文学成就和文学交游

  就韦瓘自身而言,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诗歌和文章上皆有建树。这与他所处的文学环境和自己的文学经历是密切相关的。

  从上文可知,韦瓘出生并成长在一个数代相传的文学世家,从小接受文学熏陶,这一点在墓志中有直接的体现:“少保公当代儒宗,文学独步,尝定十友,推重一时。每举酒赋诗,公常在侧,顾谓硕友曰:‘真可为吾家千里驹也。’”可见韦夏卿对这位侄儿既器重又期待。墓志更记载了韦瓘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公学彩词锋,超今迈古。患多应用,叠五立成。时人叹其艺能,方之贾马,而或旷怀不有,逐胜逍遥,善谑一时,高谈两掖,人以为过,公实不知。”言其文采出众,笔锋犀利,时人以其与贾谊、司马相如相媲美。韦瓘作品虽大多散佚,然参证传世文献,尚可勾勒出其文学创作的成就和文学交游的轮廓。

  诗歌方面,《全唐诗》虽然仅存《留题桂州碧浔亭》诗一首,但从这一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才华和心志,诗云:“半年领郡固无劳,一日为心素所操。轮奂未成绳墨在,规模已壮闶闳高。理人虽切才常短,薄宦都缘命不遭。从此归耕洛川上,大千江路任风涛。”(《全唐诗》卷五〇七,第5766-5767页)韦瓘有科举的经历,而且在元和四年成为状元。唐代进士要考试诗赋,诗赋若非卓异者很难达到状元的位置。韦瓘中状元之年二十三岁。据清人徐松《登科记考》所载,当年进士及第者二十人,可考的十一人都具有文学才能,如鲍溶、杨汝士、赵蕃、卢钧、范传质、陈至、张彻都有诗作存世,郭承嘏、卢商、李行修、王陟亦有文章传世。知贡举张弘靖也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尚有多篇诗文传世。又《登科记考》引《文苑英华》,当年进士试题是《荐冰诗》。由此可以确定韦瓘失传的诗中有《荐冰诗》一首。此外,《全唐诗续拾》还有韦瓘残句一则(16),《金石录》言其有《椒陵陂诗》一首(17)。尤其幸运的是,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在桂林摩崖石刻中发现韦瓘《游三乳洞》一诗:“尝闻三乳洞,地远□容□。巧施造化力,完与人世殊。偶此奉明诏,因兹契凤图。邃沈窥水府,莹静适仙都。□□□寒气,石床迸碎珠。□□□□□,淅沥坠珊瑚。□□□□□,神□怪异□。兴□□□□,薄暮势称扶。□缚如初□,蒸烦得暂苏。终当辞薄宦,遁世侣樵夫。”(18)题下有“五月廿日。桂管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瓘”题署。这是一首五言十韵的古体诗,在韦瓘诗仅存一首的情况之下,发现这样的长诗至为珍贵,这为我们研究韦瓘的诗歌成就提供了难得的原始文本材料。

  文章方面,《全唐文》收其文三篇:《宣州南陵县大农陂记》《修汉太守马君庙记》《浯溪题壁记》(《全唐文》卷六九五,第3164页),《全唐文补编》对《浯溪题名》有增补,并将《大唐传载序》《周秦行纪》二文收于韦瓘名下(19)。《宝刻丛编》引《京兆金石录》有《唐赠太尉会稽郡公康志睦碑》:“唐韦瓘撰,归融正书,杨述篆额,咸通二年。”(20)此外,《周秦行纪》前人或以为是韦瓘托名牛僧孺所作,涉及牛李党争时期的一段公案。但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证据以否定韦瓘的著作权。

  交游方面,韦瓘一生具有较为广泛的文学交游。据墓志记载,韦瓘为地方幕吏时,曾从孟简、王播两任府主,此二人皆擅长诗文创作。孟简,《全唐诗》卷四七三存诗七首,其中《咏欧阳行周事并序》,叙写欧阳詹与太原妓恋爱事迹,诗序结合,颇为动人,也体现了中唐时期诗歌与小说文体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特点。王播,《全唐诗》卷四六六存诗三首,《全唐文》卷六一五、《唐文拾遗》卷二六、《全唐文补编》卷六七共收其文十三篇。如其《题木兰院诗》:“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全唐诗》卷四六六,第5303页)堪称佳制。韦瓘担任楚州刺史时,经常和诗人张祜、赵嘏诗歌往还。张祜有《楚州韦中丞箜篌》《观楚州韦舍人新筑河堤兼建两阊门》《陪楚州韦舍人北阊门游宴》《又陪楚州韦舍人阊门游宴次韵北阊门》(21),赵嘏有《陪韦中丞宴扈都头花园》《花园即事呈韦中丞》《山阳韦中丞罢郡因献》(《全唐诗》卷五四九,第6353-6359页)等诗,皆是在韦瓘任楚州刺史期间的寄赠之作。此外,墓志撰者徐商,在志文中自述“奉姻旧之私,以其志为托”,可见其与韦瓘具有姻亲的特殊关系。徐商亦长于文学,在任襄州刺史与山南东道节度使期间,尝辟文士在其幕府进行诗文唱和,并编有《汉上题襟集》。《全唐诗》卷五九七收其诗一首,残句一句。

 三 韦瓘墓志与韦氏科举

  韦氏家族以科举兴家。据统计,韦氏人物进士、明经和制科三科共登第约一百一十人,其登科率为百分之二十四,即见于史籍的韦氏人物中每四人中就约有一人登科(22)。韦瓘家族的科举表现同样十分辉煌。韦瓘父亲与伯父在大历中同年制举高第,而他本人更是以状元身份及第,皆可见诸史料。然对比韦瓘墓志与传世史料,可发现两者在其父辈与其本人的科举经历记载上存在些许差异,笔者在此就韦瓘墓志与韦氏家族的科举情况略加论述,并对传世文献记载缺漏和失误之处加以补正。

  (一)制科韦正卿和韦夏卿

  《韦瓘墓志》云:“及果生公世父,东都留守、赠太子少保公夏卿。公之皇考,赠司空公正卿,大历六年同时制科高第,门籍事望,归美当时。”记载了韦瓘父亲韦正卿与伯父韦夏卿于大历六年同时登科的情况。

  韦正卿和韦夏卿同时登科一事,在当时传为美谈。吕温《故太子少保赠尚书左仆射京兆韦府君神道碑铭》载:“释褐太子正字,与仲弟正卿以贤良偕征,策入异等,鸿冥双举,当代荣之。”(《吕衡州文集》卷六,第61页)又《南部新书》云:“韦夏卿与弟正卿,大历中同日登制科。皆曰:‘今日盛事,全归二难之手。’”(23)两《唐书》对此亦有类似记载,但并未确言具体年代。墓志所载为大历六年,而《登科记考》“大历二年”下则言:“茂才异行科:韦夏卿、韦正卿。”(24)应以墓志为准,以订正《登科记考》之误。

  (二)状元韦瓘

  韦瓘的科举经历有举进士和应博学宏词两科,墓志都有记载,而且以墓志记载与史籍参证,可以订正史籍之误。

  就进士科而言,《韦瓘墓志》云:“元和四年,张相国知贡举,佳公文术,伟公人材,擢居甲科,首统群彦,时公年廿三矣。”《新唐书》亦载其进士及第,然未言明其及第时间。徐松《登科记考》“元和四年”下有韦瓘:“进士二十人……韦瓘,状元。《桂林风土记》:‘韦舍人瓘,年十九入关应进士举,二十一进士状头。敕下除左拾遗。’”(《登科记考》卷一七,第643页)《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引《续定命录》亦有:“太原王陟,贞元初应进士举。时京师有善易者,号垣下生。陟从筮焉。生卦成,久不复言,又大嗟异,谓陟曰:‘此卦,郎君后二十三年及第,是岁状头后两年而生。郎君待此人应举,然后同年及第,某所以讶之。’后累举不第,亦不记垣下之所筮。比张弘靖舍人知举,陟及第,榜出,复于礼部南院序列参主司,各通姓名。见首立者,即韦瓘也。陟忽忆垣下之言,试问其年,韦答云:‘某春秋一十九年。’陟遽应之:‘先辈所隐只二年,何不诚如是?且先辈贞元四年生。’瓘矍然,乃取垣下生所记示众,众大惊,瓘由此以实告。”(25)

  就宏词科而言,《韦瓘墓志》云:“间二岁,中博学宏词科,授校书弘文馆。雠讹刊谬,鱼鲁必分。叩玉雕金,声价增大。”博学宏词科是唐代的重要科举科目之一,一直受到士人们的重视。韦瓘既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堪称是在唐代科举方面较为典型的文人之一。

  对比墓志与传世文献对韦瓘科举经历的记载,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其一是韦瓘登第的年龄问题。韦瓘及第时间,墓志与《桂林风土记》《续定命录》相合,皆为元和四年。然及第年龄有别,传世文献记言其二十一岁及第,墓志则记录为二十三岁。据墓志上下文可知,韦瓘薨于大中六年,享年六十有六。据此推算其生年为贞元二年(26),元和四年正值二十三岁。韦瓘及第年岁应以墓志为准,可订正史料之误。

  其二是状元韦瓘与韦珩之弟是否为同一人。徐松《登科记考》在“韦瓘状元”下注曰:“按此与韦珩之弟同名,别是一人。”(《登科记考》卷一七,第643页)鲁迅《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也有:“是时有两韦瓘,皆尝为中书舍人。一年十九入关,应进士举,二十一进士状头,榜下除左拾遗,大中初任廉察桂林,寻除主客分司。见莫休符《桂林风土记》。一字茂宏,京兆万年人,韦夏卿弟正卿之子也。‘及进士第,仕累中书舍人,与李德裕善。……李宗闵恶之,德裕罢,贬为明州长史。’见《新唐书》(一六二)《夏卿传》,则为作《周秦行纪》者。”(27)然岑仲勉在《隋唐史》中提出了不同意见:“《唐宋传奇集》将《桂林风土记》之韦瓘与《新书》一六二之韦瓘分作两人,实一时失察,《新书》韦瓘传末明言其官终桂管观察,固与《桂林风土记》所叙无异。”(28)联系墓志所载“元和四年擢居甲科”“迁桂州观察”诸事,可以确定韦正卿之子、韦珩之弟与《桂林风土记》所载状元韦瓘系同一人无疑。

 四 韦瓘的仕宦经历

  (一)入幕

  据《韦瓘墓志》所载,韦瓘曾担任四任幕僚,所从府主有孟简、薛戎和王播三人,所莅之地有越州、襄州和淮南。及第后多次担任地方幕僚之事,在唐代士人中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韦瓘从四任幕僚,府主则为三人,地方仅有三地,也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进一步考察这种现象,有助于了解唐代文人立身行事和仕宦出处的特点。

  首先看韦瓘从孟简在越州。墓志云:“孟简尚书出廉欧越,籍甚芳名,奏备宾僚,试授协律。”《旧唐书》卷一五本纪第十五《宪宗下》“元和九年”载:“以给事中孟简为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29)又“元和十二年”:“孟简为户部侍郎。”孟简撰《建南镇碣记》亦有:“元和甲午,简自给事中蒙恩授浙东道都团练观察处置使。”(《全唐文》卷六一六,第2756页)可知孟简担任“浙东观察使”为元和九年到十二年。此外,韦瓘撰有《修汉太守马君庙记》云:“今皇帝后元九年,观察使平昌孟公。”(30)“平昌孟公”即为孟简。韦瓘元和七年被授弘文馆校书郎,从时间上来看,元和九年到十二年间被征辟为幕僚亦无违和。

  其次看韦瓘从薛戎在越州。墓志又言:“及使更府罢,将舣归舟,薛戎中丞一揖光仪,复以团练判官职维执。东杨地胜,上介礼优。方以道安,旋降微命,除大理评事,充集贤校理。”薛戎,两《唐书》有传。韩愈《唐故朝散大夫越州刺史薛公墓志铭》:“元和四年,征拜尚书刑部员外郎。迁河南令,历衢、湖、常三州刺史。所至以廉贞宽大为称,朝廷嘉之。某年,拜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韩愈文集汇校笺注》卷二二,第2466页)《(嘉泰)会稽志》“观察使”:“孟简,元和九年九月自给事中授……薛戎,元和十二年正月自常州刺史授。”(31)由此可知,薛戎于元和十二年继孟简担任越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又辟韦瓘为幕僚。据墓志所言,韦瓘在薛戎幕中时间极短,不久之后便授大理评事、集贤校理。

  再者看韦瓘从孟简在襄州。墓志载:“前府孟公领镇岘首,再以上介请公,奏授观察判官、里行、检察。”前府孟公即孟简。据《旧唐书》卷一六三《孟简传》:“十三年,代崔元略为御史中丞,仍兼户部侍郎。是岁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十四年敕于谷城县置群牧,命曰临汉监,令简充使。……是岁,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旧唐书》卷一五本纪第十五《宪宗下》:元和十三年五月,“丙午,以户部侍郎孟简检校工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孟公“领镇岘首”即为孟简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一事。可知韦瓘再次充任孟简幕僚,时间在元和十三年五月至十四年期间(32)。

  最后看韦瓘从王播在淮南。墓志云:“公以身经茹苦,家就速贫,以骨肉支离,就淮南太尉王公奏请观察判官,检校职方外郎,赐鱼袋。又以盐铁转运判官,知上都务为请,公辞疾不赴,留止东都。”这是韦瓘经历丁忧之痛后的求职之举。淮南太尉王公即王播(33)。《旧唐书》卷一六四《王播传》:“长庆元年七月,征还,拜刑部尚书,复领盐铁转运等使。……明年三月,留(裴)度复知政事,以播代度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右仆射,领使如故。仍请携盐铁印赴镇,上都院印,请别给赐,从之。……敬宗即位,就加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司空,罢盐铁转运使。”据此,王播自长庆二年三月至长庆四年在淮南节度使任上,兼任盐铁转运使。又据下文所考韦瓘丁忧时间,可知韦瓘于长庆三年至四年间再次出仕,除殿中侍御史一职,并充王播幕府。之后,王播又请韦瓘担任盐铁转运判官、知上都务二职,韦瓘以病推辞不赴,居于东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