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

正版,现货拍摄,签赠本

60 3.0折 198 九五品

仅1件

北京朝阳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伯礼;李振吉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8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c-2

上书时间2024-11-30

彩玥书店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品佳,页面干净,包正版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张伯礼;李振吉
  •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8-08
  • 版次 1
  • ISBN 9787513250818
  • 定价 198.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铜版纸
  • 页数 580页
  • 字数 1067千字
【内容简介】
主要内容:由张伯礼、李振吉任主编,胡镜清任执行主编,王国强、王永炎、陈可冀、邓铁涛任顾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行业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以解决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理论问题和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传承创新,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主要涉及血瘀证与活血化瘀,方剂配伍与组分中药,冠心病中医治疗,新发传染病中医药研究,针麻镇痛,经穴特异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白血病中医药治疗,中医体质学说,肾本质研究,络病理论,糖尿病中医药治疗,退行性骨病的中医药治疗等24个专题。
  本书系统总结了以上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核心成果。分绪论和24章阐述。绪论介绍核心成果总体概况,揭示传承创新的特点、规律和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作用。各章则从传承创新的研究摘要、历史沿革、研究背景、研究内容、标志性成果、学术影响和转化应用以及结语等方面阐述。
  特点及创新性:传统与现代结合,富科学性、原创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重要性及意义:本书从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着眼,首次系统总结,填补了该领域的出版空白。可为中医药学术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有利于中医学理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必将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作者简介】
张伯礼,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导。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并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973首席科学家。为20余种国家级核心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主编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含一等奖),国家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二等奖20项。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创建了以中药组分配伍研制现代方剂的新模式及配伍优选设计方法,达国际先进水平。主持的子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要代表作:《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今日脑病》《中药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案例版)》《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读本》《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复方丹参方的现代研究——组分配伍研制现代中药的理论与实践》《天津中医药史略与学术思想》等。
【目录】


绪论
一、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二、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及特点
(一)中医药学理论内涵
(二)中医药学理论特点
三、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的实践
(一)的实践必将产生创新的理论
(二)中医药理论传承创新案例
(三)国医大师学术思想
四、自信与标准自立
(一)中医药学是中华的代表,当自信
(二)将自信转化为自觉、自立,以国际标准世界
上篇重大理论传承创新成果
章青蒿素研究
一、历史沿革
(一)疟疾——自古以来的全球重大寄生虫病
(二)中外对疟疾的防治
(三)越南战争与“523”任务
二、主要内容和标志成果
(一)青蒿抗疟活化学部位提取的突破
(二)青蒿素的发现
(三)青蒿素抗疟的临床验证
(四)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
(五)青蒿素衍生物的开发
(六)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制剂研发
(七)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安全
(八)青蒿素的其他功效研究
(九)青蒿的资源培育、青蒿素的细胞工程和人工合成
三、学术影响与转化应用
(一)我国原创的划时代的新型抗疟药
(二)学术影响力和产品走向世界
(三)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四)外大奖激励创新正能量
四、结语
五、获奖、代表及著作
第二章针麻镇痛研究
一、历史沿革
(一)古代论述
(二)研究背景
(三)存在的问题和科研思路
二、主要内容与标志成果
(一)确认针刺具有镇痛作用
(二)针麻镇痛机制探讨
(三)针麻镇痛临床应用
三、学术影响与转化应用
(一)学术影响
(二)转化应用
四、结语
(一)针麻的优势
(二)针麻的不足之处和克服之道
(三)展望
五、获奖、代表及著作
(一)获奖
(二)代表
(三)代表著作
第三章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
一、历史沿革
二、主要内容与标志成果
(一)丰富发展血瘀理论
(二)创新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
(三)规范血瘀证临床诊断
(四)创建多种血瘀证模型及实验方
(五)深化血瘀证实质
(六)创新发展活血化瘀治
……
下篇国医大师学术思想撷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品佳,页面干净,包正版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