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佛学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隋唐佛学研究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36.38 8.1折 44.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夏金华 著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5

诚意正心书店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夏金华 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12
  • 版次 1
  • ISBN 9787552004373
  • 定价 44.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35页
  • 字数 39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作者通过问题式的研究发现,隋唐两代整体的佛学系统主要是围绕着缘起说、佛性论、修行成佛的方法与途径三种理论展开的,至于判教、法统等其他理论则处于次一等或辅助性的地位。《隋唐佛学研究》即循此思路,以探索天台、三论、法相、华严、净土、密教、律宗、禅宗等宗派的核心教义,不取赅备无遗。这样的研究既不同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佛学的传统,也有别于当今盛行的取西方哲学(或史学)的框架来范围佛学的方式,又与“以佛法研究佛法”的努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学术界没有先例。《隋唐佛学研究》篇章结构的安排,在看似承袭旧贯的论述中.重在展示各宗派高僧横向之间的相互争论与融和的佛学风貌。同时,对天台的一念三千、性恶说、无情有性以及法相宗的唯识无境、禅宗的顿悟与渐悟之争等诸问题,兼及隋唐佛学的兴起和衰落之由,均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夏金华,1958年生,浙江建德人。上海佛学院首届毕业生。有过八年出家经验,法名静华,做过监院。现供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为哲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撰有《佛学与易学》(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97)、《金刚顶经释译》(台湾佛光出版社,1997)、《佛教善恶观》(合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中国佛教的制度与仪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宝相庄严:五百罗汉集释》(上海文化出版社,2011)、《印光大师年谱长编》(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等10部学术著作;主编《慧炬文库》一至四辑,并在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内地报刊、杂志发表《明末士大夫逃禅原因初探》、《中国佛教的特色:平民化、禅观实践与圆融精神》、《佛学理论中没有“本体论”》等论文80余篇。
【目录】
引论
一、隋唐佛学繁荣的内在动力:争论与融合
二、隋唐佛学的中心议题:“缘起论”、“佛性论”、“修行成佛的方法与途径”三种理论
三、本书的论述范围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

第一章隋唐佛学兴起的内因与外缘
一、六朝佛学的持续勃兴与人才的聚集
二、外部的条件

第二章天台智颉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学说
一、“一念三千”的缘起意
二、佛性说的流变与整合
三、“六即佛”与上观修习

第三章天台学说的继承
一、灌顶阐述涅佛性思想的理由
二、智威、慧威与玄朗的止观传承

第四章荆溪湛然与“无情有性”
一、湛然时代的佛教形势
二、“无情有性”说的本质及其影响

第五章三论宗的“缘起性空”理论
一、罗什以来“性空”学说的传承系统
二、“八不”缘起
三、“草木有佛性”

第六章法相宗的“缘起”之义
一、唯识所现的“赖耶缘起”
二、“唯识无境”的在含义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