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世界的对话者:乐黛云传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面向世界的对话者:乐黛云传

4.84 2.2折 22 全新

库存6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进、曾攀 著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11-14

上书时间2024-11-16

紫萱文化

七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季进、曾攀 著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7-08
  • 版次 1
  • ISBN 9787214210753
  • 定价 22.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轻型纸
  • 页数 181页
  • 字数 99999千字
【内容简介】

  当今中国,比较文学日益成熟,成为人文科学研究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毫无愧色地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与一位杰出女性的努力密不可分,她就是北京 大学的乐黛云教授。本书介绍了乐黛云教授的个人成长经历、学术生涯和理论成果,叙述了其对中国乃至世界比较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

【作者简介】

  季进,男,1965年生,江苏如皋人。文学博士。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钱锺书研究、海外汉学(中国文学)研究。

【目录】

引子:面向世界的对话者
第一章  山花初绽的季节
  1.书香底蕴
  2.西学浸染
  3.困顿继学
  4.闲情记趣
第二章  少年不识愁滋昧
  1.初出家门
  2.风华北大
  3.革命志业
  4.初登讲坛
  5.文人办刊
第三章  凛冽霜天寒彻骨
  1.燕南旧事
  2.躲进小楼
  3.湖畔人家
第四章  绝色霜枫在异乡
  1.重返北大
  2.游学彼岸
  3.伯克利岁月
第五章  天下为先勤为乐
  1.梦醒时分
  2.书院生活
  3.北大精魂
第六章  路漫漫其修远兮
  1.建构之路
  2.走向世界
  3.学科开拓
  4.总结展望
第七章  上下求索心坦荡
  1.中外文学
  2.比较诗学
  3.求同诗心
  4.文化间际
第八章  千树万树梨花开
  1.和而不同
  2.交往理性
  3.互动认知
  4.文化补益
第九章  把握时代的脉搏
  1.国学热潮
  2.中西诗学
  3.诗学辞典
  4.文化转型
第十章  燃起生命的火焰
  1.家国情怀
  2.杏坛一生
  3.面向未来
  4.卅载执着
  5.乐看人生
  6.一片冰心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

精彩内容
 第一章山花初绽的季节
云贵高原崇山峻岭延绵,植物繁茂,鲜花四季盛开。1931年1月,春回大地,一朵山花在云贵高原绽开。岁月无声,而谁又知道,这朵山花走出云贵高原
,一路北上,直抵北大,逐渐长成了一棵树,一棵参
天大树,庇护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壮大,维护着中国学术的纯粹。
1.书香底蕴良好的家学渊源乃子女健全人格和学养修为养成的根底。乐黛云家学渊源丰蕴,祖父是贵阳颇为有名的富绅兼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重视子女教育的祖父把四个儿子相继送至北京,长子成为清华大学首批留美学生攻读化学,次子留学德国研习地质,三子学医。与兄长迥异的是,乐黛云的父亲却成为了北京大学英文系的旁听生,且一听就是三年,不求闻达,只喜欢济慈、华兹华斯。胡适先生曾面试之,但觉其口语不好而将其拒之北大门外,然学无门内门外之分,乐黛云父亲就在北大西斋附近租下一间公寓,当了三年自由学生。当时北大最炙手可热的课程恐怕是鲁迅的讲堂,然而面对人山人海的喧嚣,乐黛云父亲的选择却别出一格,他选择的是陈西滢和温源宁的课程。
乐黛云父亲如是本真的审美趋向,不仅决定了他今后道路的选择,也深刻地影响了乐黛云的性情和学养的形成。值得一提的是,乐黛云父亲面对如日中天的鲁
迅不闻不问,而乐黛云最崇敬和喜爱的作家恰恰是鲁
迅,她第一篇论文便是《鲁迅早期思想研究》,而第一篇比较文学论文《尼采与中国现代文学》也有诸多关涉鲁迅的论述。
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大地上,怀抱理想又身兼文治武功之人,奔南闯北成就了各种伟业,而乐黛云的父亲却在1927年悄然回到山城贵阳。深受北大各种思潮浸淫的他,面对友人的各种规劝,他却选择了建立小家庭,享人间温暖,尽山林之乐。其实,这样的选择与其见证了友人深陷政治斗争的惨烈有关。
从北京途经九江时,乐黛云的父亲曾遇见一位革命党人,好意劝他参加革命,不想等他游庐山归来,这位革命党人已经深陷监狱,这使他感到政治斗争的残酷和人生的无常,从而更坚定了“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南北与东西”的决心。父亲对政治的有意疏离,使乐黛云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那些无常的政治纷争之后,更明白了其中深意。然而政治斗争不会因为你有意的躲避而远离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乐黛云父亲因为初归贵阳时的新潮生活方式也遭到了严厉批判,他被认定为“英国特务的高级联络员”等,经历了多次“触及灵魂的批斗”,吃尽了苦头。
回到贵阳,乐黛云的父亲开启了山城的另外一种文化生活模式,他穿洋装、教洋文、拉提琴、办舞会、手提文明棍,还在报上对军阀统治进行批判。此外,他还喜欢与教堂的神父、牧师交往,换换邮票、看看杂志之类。然而最让乐黛云父亲得意之事就是娶了乐黛云的母亲,比他小十多岁的女子师范艺术系的校花。父亲多少年以来朝夕梦想的温馨小家也因此得以筑成。
2.西学浸染1931年元月,新的一年帷幕初开之际,清脆的哭声在贵阳山城响起,呱呱落地的女娃为这个幸福温馨的小家平添了许多欢声笑语。而那位游学北京归来的新潮父亲给爱女取名乐黛云。面对女儿稚嫩的小脸蛋,这位父亲未曾想过女儿会延续他北大求学的梦想,更没曾想到她将来会是执中国比较文学牛耳的学人。
沉浸在幸福中的夫妇俩,开始精心构思着女儿的教育。在乐黛云4岁的时候,他们把她送进了名叫善道小学的天主教教会学校,开始让她接受西式教育,跟一位意大利修女学习钢琴。对于尚未更人事的孩子来说,天主教堂的大黑狗倒是非常吓人,当然还有天主教堂的圣诞节、复活节、每个礼拜的望弥撒都让乐黛云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当乐黛云深入比较文学研究后恍然大悟,原来稚子孩童时候所唱的赞美诗以及所敬谢的圣母玛利亚和天主,乃是耶稣会士利玛窦为了迎合中国文化讲求仁义、崇拜祖先和尊重母亲的特点进行的本土化改造。
三年的教会教育让乐黛云有了西学的文化因子,然西学的浸染却是在融汇“中学”之后,得以更加深入。乐黛云在贵阳女中度过了三年美好时光。当时学校集中了一批相当优秀的师资。国文老师朱桐仙女士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博学多识的情怀,深深地感染了乐黛云。最让小姑娘受教的还是朱老师讲的小说,如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整整讲了一个学期;除此之外,她还听了哈代的《无名的裘德》、《还乡》,大仲马的《三剑客》,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乐黛云和她的小伙伴们为这些美丽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几乎每天上课都翘首以盼上国文课。新潮的朱老
师还带领学生排演《雷雨》和意大利歌剧,尽管乐黛云在剧中并没有扮演主角,为此她甚至还小有抱怨,但如是这般,还是让她迷恋上了文学和戏剧。P10-1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