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

48 3.8折 128 八品

仅1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儒勒·凡尔纳 著;陈筱卿、邹弋 译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3-05-2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著;陈筱卿、邹弋 译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1
  • 版次 1
  • ISBN 9787541152382
  • 定价 12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80页
  • 字数 11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凡尔纳科幻三部曲;新语文拓展阅读系列“现代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
【内容简介】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全译本 套装共3册)》收录了以下内容: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小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船长、教授、捕鲸手等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书中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它诞生在真正的潜艇诞生之前,不仅让读者如痴如迷,事实上也给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以有益的启发。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曾说“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写于1865~1866年,是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一部,全书共3卷70章。小说故事发生在1864年,讲述了游船“邓肯号”的船主格里那凡爵士在一次偶然当中,得到了两年前遇险失踪的苏格兰航海家格兰特船长的线索。为了搭救落难的格兰特船长,格里那凡爵士自行组织旅行队,带着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一起踏上了寻找格兰特船长的旅程。整部小说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同时具有科幻小说和探险小说的特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着读者,展现了苏格兰民族的精神。
  
  《神秘岛》:
  《神秘岛》是凡尔纳著名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的最后一部。在《神秘岛》中,他讲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里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乘气球逃了出来。但中途遭遇风暴,落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这五个人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团结起来,以集体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荒岛上安顿了下来。他们动手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自给自足,丰衣足食。他们还挽救了被格兰特船长罚在另一荒岛上的罪犯,使之恢复人性,成为忠实的伙伴。在荒岛上,他们得到了《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的暗中保护,屡屡化险为夷。最后,搭上了格兰特船长之子——罗伯特·格兰特——指挥的“邓肯号”,回到了他们日夜思念的祖国。

【作者简介】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3册)儒勒凡尔纳是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精彩内容:

《凡尔纳海洋三部曲(3册)》
    
《凡尔纳地球三部曲·全译插图本(3册)》
    一 里登布洛叔叔1863年5月24,星期,我叔叔里登布洛教授匆匆忙忙地回到自己的小宅子。他的住宅在科尼斯街十九号,那是汉堡旧城区里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女仆玛尔塔刚把饭菜坐在炉子上,以为自己把饭做晚了呢。“这下可好,叔叔是个急脾气,说饿饿,饭菜马上得端上来,否则他会大声嚷嚷的。”我心里如是想。“里登布洛先生回来得这么早呀!”玛尔塔轻轻推开餐厅的门,紧张惶恐地对我说。“是回来得早了些,玛尔塔。饭未准备好没有关系,现在两点还没到哩。圣米歇尔教堂的钟刚敲过一点半。”我回答她道。“可教授先生为什么这么早回来了?”“他自己大概会告诉我们原因的。”“他来了!我得走了。阿赛尔先生,请您跟他解释一下吧。”玛尔塔说完便回到厨房里去了。我留在了餐厅里。可是,教授脾气急躁,我又优柔寡断,让我如何去叫教授息怒呢?于是,我打算溜回楼上我的小房间里去,可是,大门突然被推了开来,沉重的脚步声在楼梯上咯噔咯噔地响。屋主人穿过餐厅,径直奔向自己的书房。在穿过餐厅时,他把自己那圆头手杖扔在了屋角,又把宽边帽子扔到了桌上,并向自己的侄儿大声喊道:“阿赛尔,跟我来!”我正要跟过去,只听见教授已经不耐烦地又冲我喊了一嗓子:“怎么了?你还不过来!”我赶忙奔进了我的这位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师的书房。里登布洛其实人并不坏,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但是,说实在的,除非出现什么,否则他这一辈子都是个可怕的怪人。他是约翰大学的教授,讲授矿物学。他每次讲课,会这样发一两次火。他并不关心自己的学生是否来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将来会有所成。说实在的,这些事对他来说,都是细枝末节,小事一桩,他不放在心上。用德国哲学家的话来说,他这是在“主观地”授课,是在为自己讲课,而不是在为他人讲课。他是一个自私的学者,却又是科学的源泉,但想从这科学的源泉中汲取水分,却并非易事。而言之,他是个悭吝人。在德国,有这么几位教授同他一个德行。遗憾的是,我叔叔虽身为教授,但说起话来却并不利索。在熟人之间情况尚好,在公开场合很不尽如人意了。对于一位授课者,这可是个致命的弱点。确实,他在学校讲课时,常常会突然卡壳,常常因为某个刁钻古怪、生僻难说的词而打住话头。那个词在抗拒着他,不愿范,以至于教授被逼到很后,只好以一句不太科学的粗话说出来,然后自己便火冒三丈,大发脾气。在矿物学中,许多名称都采用半希腊文半拉丁文的方式,十分难发音,甚至诗人见了都挠头。我这并不是在对这门科学大放厥词,我根本没这个意思。可是,当你碰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零面结晶体”“树脂沥青膜”“盖莱尼岩”“方加西岩”“钼酸铅”“钨酸锰”“钛酸氧化铣”等时,齿再伶俐的人读起来也会磕磕巴巴的。在这座城市里,人人都知道我叔叔的这一情有可原的毛病,他们借机来出他的洋相,专门等着他碰上这种麻烦词,看他出错,等他发火,借机开心。这么做,即使对德国人来说,也是很失礼的。来听里登布洛教授讲课的人是很多,但其中有不少人是专门来看教授大发雷霆并以此为乐的。不管怎么说,我必须强调一点,那是我叔叔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他虽然有时会因动作笨拙而把标本搞坏,但却有着地质学家的天才和矿物学家的敏锐观察力。他在他的锤子、钻子、磁针、吹管和硝酸瓶中间,可是如鱼得水、驾轻熟的。他能够凭借一块矿石的裂痕、外表、硬度、熔点、声响、味道,毫不犹豫地判断出它在当今发现的六百多种物质中属于哪一类。因此,在各高等院校及学术学会中,里登布洛的名字是的。亨夫里·戴维[?亨夫里·戴维(1778—1829),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先生、亚历山大·德·洪伯尔特[?亚历山大·德·洪伯尔特(1769—1859),德国博物学家、旅行家。]先生、约翰·富兰科林[?约翰·富兰科林(1786—1847),英国航海家、探险家,在极地察时不幸身故。]、爱德华·萨宾爵士[?爱德华·萨宾爵士(1788—1883),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地球磁场,并赴北极察。]等,每次路过汉堡,都要拜访他。此外,安托万·贝莱尔[?安托万·贝莱尔(1788—1878),国物理学家。]先生、雅-约瑟夫·埃贝尔曼[?雅-约瑟夫·埃贝尔曼(1814—1852),国化学家。]先生、戴维·布雷维斯特爵士[?戴维·布雷维斯特爵士(1781—1868),英国物理学家。]、让-巴蒂斯特·迪马[?让-巴蒂斯特·迪马(1800—1884),国化学家。]先生、亨利·米尔纳-爱德华[?亨利·米尔纳-爱德华(1800—1885),国动物学家、生理学家。]先生、亨利-艾蒂安·桑特-莱尔-德维尔[?亨利-艾蒂安·桑特-莱尔-德维尔(1818—1881),国化学家。]先生等也都喜欢向我叔叔求教化学领域里的一些棘手的问题。我叔叔在化学这个科学领域中,有过许多重大发现。1853年,奥托·里登布洛教授在莱比锡发表了《超结晶学通论》。这是一本附有铜版插图的巨著,但因成本过高,赔钱不少。另外,我叔叔还当过俄国大使斯特鲁维先生的矿物博物馆馆长。该博物馆之馆藏在整个欧洲享有盛名。在厉声呼喊我的正是这个人。他身材高挑,清瘦,腰板结实,一头金发,显得很年轻,虽已年届五旬,但看上去顶多也四十来岁。两只大眼在宽大的眼镜后面不停地转动;鼻子细长,像是一把刀具。有些调皮鬼学生说他那鼻子好似吸铁石,能够吸起铁屑。其实,这是胡编乱造,他的鼻子倒是喜欢吸鼻烟,而且吸得很多。还有,我得补充一句,我叔叔步子很大,一步可迈出三英尺,而且走路时双拳紧握,表明其脾气之暴烈,因此,别人对他是敬而远之。他所住的科尼斯街的小宅子,是一幢砖木结构的房子,山墙呈锯齿状,屋前有一条蜿蜒曲折的运河穿过汉堡旧城,与其他运河相通。1842年曾发生一场大火,但科尼斯街区却幸于难。没错,这所老房子有些歪斜,而且中间凸出,倾向马路。它的屋顶也向一边倾斜,活脱一顶美德协会[?美德协会系德国的一个政治团体,于1808年成立,旨在激励,以振兴普鲁士。该团体成员多为大学生。]的学生所戴的帽子。该屋的垂直度也颇为不佳,不过,的来说,还算是挺牢固的。因为屋前长着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榆树,每到春天,榆树花便会伸到玻璃窗里来。我叔叔在德国教授中算是颇为富有的了。这所房子及居住在里面的人,全都属于他所有:他的养女格劳班,芳龄十七,维尔兰[?维尔兰系爱沙尼亚一城市名。]人;另外还有女仆玛尔塔和我。我既无父无母,又是他的侄儿,自然当了他科学实验的助手。说实在的,我对地质学也入了迷。我的血管里也流着矿物学家的血液,因此,是不会讨厌那些弥足珍贵的石头的。而言之一句话,尽管科尼斯街这个小屋主人脾气古怪,但大家住在这里还是很惬意的。叔叔虽然脾气急躁,但是挺喜欢我的。他天生是这么个急脾气,也无可厚非,知道了也行了。四月里,他在客厅的陶土盆里种了些木樨草和牵牛花,你瞧瞧吧,他天天早晨都要跑去拉拉叶子,想让花草长得快些。章菲利亚·福格和“万事达”谈妥了互为主仆1872年,伯林顿花园萨维尔街七号——谢里登[?英国剧作家、政治家、演说家(1751—1816),其代表剧作为《学堂》和《评论或排练的悲剧》。]于1816年是在该寓所辞世的——住着一位菲利亚·福格先生。尽管他似乎并不想干点什么能够引人注意的事情,但却是伦敦改良俱乐部[?英国的一个有名俱乐部,成立于1830年。]的一位很特别、很惹人注目的会员。这个菲利亚·福格代替了为英国增光添彩的的演说家之一的谢里登,成了该寓所的主人。他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底细,只知道他是一位极其高尚文雅的人,是英国上流社会很很好的绅士中的一位。有人说他像拜伦[?英国诗人(1788—1824),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该隐》等。他天生跛一足,因此常受其母嘲讽。]——只是脑袋像,因为他的脚可是无可指责的——但他却是一个长着小胡子和颊髯的拜伦,一个沉着镇定的拜伦,活到一千岁也不会变老的。菲利亚·福格肯定是英国人,但也许不是伦敦人。人们在交易所,在银行,抑或在旧城区的任何一家商行里都从来没有见到过他。伦敦的所有船坞或码头都从来没有停泊过一艘船东叫菲利亚·福格的船只。这位绅士从未参加过任何行政管理委员会。无论是在律师团体,或者是四学会[?又称四学院,在伦敦中区,包括内院、中院、林肯院、格雷院,是英国检定律师的机构,也是出庭律师设立事务所的地方。]的中院、内院、林肯院、格雷院,都从未听到过他的名字。他从来也没有在大官庭、女王王座庭或者是审计院、庭打过官司。他既不搞,也不从事农业,既非行商也非坐贾。他既没参加英国皇家学会,也没参加伦敦学会;既没加入手者协会,也没加入罗素[?英国自13世纪起的一个名门望族,16世纪时获公爵头衔。此处为英国政治家约翰·罗素(1792—1878)。其后代有一位是我们熟知的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伯兰特·罗素(1872—1970)。]学会;既非西方文学学会的一员,也非律学会的会员;与女王陛下直接主持的科学与艺术联合会也不沾边。而言之,他不属于英国首都从亚摩尼卡学会到旨在消灭害虫的昆虫学会的名目繁多的学会中的任何一个。菲利亚·福格是改良俱乐部的一个会员,仅此而已。有人会觉得奇怪,这样一个神秘的绅士,怎么会成为这个尊贵的俱乐部成员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是经由巴林兄弟[?巴林兄弟俩是英国19世纪有名的金融家,在伦敦开设了一家很大的银行,享誉金融界。]介绍才加入的,因为他在巴林兄弟银行有个户头,账面上有存款,所开的支票向来是“见票即付”,所以在该银行里有点“面子”。这个菲利亚·福格很富有吗?这毫无疑问。但是,他是怎么发的财,这一点连消息很灵通的人也说不清楚。而福格先生是很清楚不过的了,优选还是去向他本人打听吧。不管怎么说,他一点也不铺张浪费,但也不小气抠门儿,因为无论什么地方,公益、慈善、赞助上缺钱的话,他会不声不响地,甚至是隐姓埋名地捐上一点。之,没有谁比这位绅士更不愿与人交往的了。他说话甚少,好像是因为沉默寡言而更加神秘莫测。然而,他的生活是有板有眼的,只不过他做什么事都是那么刻刻板板,一成不变,所以人们对他更加胡乱猜测了。他旅行过吗?这有可能,因为没有谁比他更深谙世界地理。即使是再偏僻不过的地方,他也好像知道得一清二楚。有时候,只需简明扼要的几句话,他能指点迷津,廓清俱乐部里流传的有关旅行者们失踪或迷路的莫衷一是的传言。他能指出到底是什么原因,而且他的话常常像是他有千里眼似的,很后是被证实是正确无误的。此人大概是遍游了各地——至少在脑海里遍游过。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是多年以来,菲利亚·福格没有离开过伦敦。比别的人有幸稍多了解他一点的人证实说,除了在他从自己住所径直前往俱乐部的路上遇见过他而外,谁也说不出在别的什么地方见到过他。他专享的消遣是看报和打“惠斯特”[?一种扑牌打。四人玩,两人算一组。用52张牌。发牌人按顺序发牌。很后一张属于发牌人,这张牌须翻过来,定为品牌的花,已赢6墩后,多赢一墩得一分。]。玩这种极其适合他情的安安静静的牌戏,他常常是赢家。但赢来的钱从不装在自己的腰包里,而是去做好事,在他的善行义举的支出中占了很大的份额。不过,必须指出,福格先生显然是为消遣而打牌,而不是为了赢钱。打牌对他来说是一场战斗,一场与困难的较量,不过,这是一种不动胳膊腿,不挪窝,也不累的较量,而这正对他的脾气。大家都知道菲利亚·福格没有妻室儿女(对很好老实的人来说,这种情况是会有的),也没有亲戚朋友(这一点罕见了)。菲利亚·福格孑然一身住在萨维尔街的寓所里,谁也没有进过他的家门。关于他的生活起居,从来无人谈起过。只要一个仆人够伺候他的了。他午餐、晚餐是分秒不差地在俱乐部的同一个餐厅、同一张餐桌上吃。他从不请客会友,也不招待任何生人,是午夜十二点整回家睡觉,从不享用改良俱乐部为会员们准备的舒适房间。二十四小时,他有十小时待在家里,或者睡觉,或者梳洗。他在俱乐部里即使散步,也是一成不变地在细木镶嵌地板的门厅里,或是在回廊上踱方步。回廊上方是一饰有蓝彩绘玻璃窗的圆顶,由二十根红斑岩爱奥尼亚式圆柱支撑着。他如果用晚餐或午餐,俱乐部的膳房、储柜、渔场、奶站是向他的餐桌奉上美味可的食品;俱乐部的侍者,身穿黑制服,脚蹬厚绒软底鞋,表情持重地用萨斯产的上等餐巾衬垫着的不错瓷器餐具伺候他;为他品尝雪利酒[?即赫雷斯白葡萄酒。],波尔图红葡萄酒或是掺有桂皮、香蕨或肉桂的玫瑰红葡萄酒,用的是俱乐部独一份儿的水晶杯;为了让他的饮料保持清凉爽,俱乐部的冰块取自美洲的湖泊,运费昂贵。如果说按这种条件生活的人是个古怪之人的话,那应该说古怪倒也不赖!萨维尔街的住所虽说不上豪华,但却极为舒适。再说,主人的生活惯一成不变,所以家务杂活也不多。不过,菲利亚·福格却要求他专享的仆人得严格守时,按部班。在10月2这,菲利亚·福格辞掉了詹姆斯·福斯特——这小伙子的罪过是为他刮胡子送来的是四十六摄氏度的水,而不是应该送来的四十八摄氏度的水。福斯特在等着他的接替者,后者应在十一点到十一点三十分之间前来。菲利亚·福格端坐在扶手椅里,双脚并拢得像在受检阅的士兵一样,两手按在膝头,身子笔直,脑袋昂起,注视着挂钟指针的移动。这是一只复杂的挂钟,既能表示时分秒,又能显示年月。十一点三十分敲响,福格先生根据常惯,要离开家门,前往改良俱乐部。正在这时候,有人敲响了菲利亚·福格待着的小客厅的门。被辞退的詹姆斯·福斯特进来了。“新仆人到。”他说。一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走了进来,行礼致意。“您是国人,名叫约翰?”菲利亚·福格问他。“对不起,先生,我叫让[?英国人名中的“约翰”,在语中称作“让”。]。”新来的仆人回答,“外号叫‘万事达让’。这说明我天生能处理各种事情。我认为自己是个诚实的小伙子,先生。但是,实话实说,我干过好几种行当。我当过流浪歌手,当过马戏演员,能像莱奥塔尔一样表演马上杂技,能像布隆丹一样走钢丝。后来,为了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当了体教师。很后,我在巴黎当上了消防队的中士,甚至还救过几次大火。但我离开国已有五年了,因为想尝尝居家过子的滋味,便来英国当仆人。可我没找到活儿,又听说菲利亚·福格先生是联合王国很严格、很深居简出的人,我便投到大人的门下了,希望在这儿过上安静的生活,连我那‘万事达’的绰号也给忘掉。”“我需要‘万事达’。”绅士回答,“别人把您举荐给我。我知道您有一些长处。您知道我的要求吗?”“知道,先生。”“那好。几点了?”“十一点二十二分。”“万事达”从背心袋深处掏出一只大银表来回答说。“您的表慢了。”福格先生说。“恕我冒昧,这是不可能的。”。“您的表慢了四分钟,没关系。知道慢多少行了。好,从此刻起,也是从1872年10月2星期三上午十一点二十九分起,您是我的仆人了。”说完,菲利亚·福格便站起身来,左手拿起帽子,动作机械地戴在头上,没再多说一句话便出门去了。“万事达”听见大门关起的响声,知道是他的新主人出门了,然后又听见一声响,那是他的前任詹姆斯·福斯特卷起铺盖走了。“万事达”独自一人待在萨维尔街的那所房子里。章 炮俱乐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里兰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颇具影响的俱乐部。大家知道那些船主、商贾和机械师们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多么大的发挥和展现。一些普普通通的商人,没有经过西点[?美国有名的军事院校——西点军校。]的任何训练,便走出自己的商店,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上尉、上校或将军。很快,他们在“军事艺术”方面便与他们欧洲大陆的同行们并驾齐驱,不相上下了,并且同他们一样凭借大量的炮弹、金钱和人力取得了一些胜利。在弹道科学方面,美国人却远远超过欧洲人。这并不是说他们的武器达到了一个更的程度,而是指他们的武器体积极大,因此其射程极远,至今少见。射、俯射、直射、斜射、纵射、反射而言,英国人、国人、普鲁士人均已达到臻于完善的程度,但是,他们的大炮、榴弹炮、与美国的巨型大炮相比小巫见大巫了,如同一把小而已。对此,无人感到惊讶。如同意大利人深谙音乐,德国人擅长哲学一样,美国北佬[?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派。]——这些世界很早的技师们——是天生的工程师,因此,当人们看到他们在弹道科学方面大胆地运用其聪明才智也不足为奇了。这些巨型大炮虽然远不如缝纫机来得那么实用,但也还是令人惊奇、钦羡不已。大家知道,在这一方面,帕罗特、达尔格林、罗德曼等功不可没,而“阿姆斯特朗”“帕利塞”和博利厄的“特勒伊”等大炮在它们大洋彼岸的对手面前只好甘拜下风,俯首称臣了。在那场北派和南派的可怕的战争中,炮兵占据了显赫的地位;合众国的报纸大肆地颂扬他们的创造发明,以至于连小商小贩和街头小混混也没没夜地绞尽脑汁在计算一些不着边际的弹道轨迹。每当一个美国人有了一个想,他会寻找另一个美国人来商讨这个想,而一旦有了三个人,那他们会选出一个和两个秘书来。等有了第四个人时,他们任命一个资料保管员,办公室便开始运作了。等有了五个人时,他们便召开全体大会,俱乐部宣告成立。巴尔的摩城的俱乐部是这种情况。个设计新型大炮者,与个铸造该大炮以及个为之打孔的人相互合作。他们三人便成为炮俱乐部(又称“大炮俱乐部”)的核心。俱乐部成立一个月后,拥有正式会员1833人,通讯会员30575人。但凡参加该俱乐部者都必须具备一个条件,亦即设计过或至少是改良过一门大炮;如果没有设计或改良过大炮,那么设计或改良过任何一种火器也可以。不过,说实在的,那些设计过十五响左轮、轮盘式卡宾或刀式者则不太受推崇,而大炮发明家则在各个方面都远胜前者一筹。“他们所受到的敬重,”有,炮俱乐部很资历的演说家中的一位说道,“是与他们的大炮的大小成正比的,并且与其炮弹的‘射程范围’相关的!”这可以说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精神层面上的运用。人们很容易想象得出,炮俱乐部成立之后,美国人的创造才能在这一方面产生了多大的效果。战火中的炮弹体积庞大,并且射程超出现有距离,能够将敌人炸得血肉横飞。所有这些发明将欧洲的那些可怜兮兮的武器装备远远地抛到了后面。从下面的数据便可以判断出来。从前,“在美好的年代”,一枚36磅的炮弹,在300英尺[?1英尺约为0.3048米。]开外,可以击中36匹马和68个人。那是炮弹技术的初始期。此后,炮弹技术在向前发展。罗德曼炮可以把一枚重半吨的炮弹发射到7英里[?1英里约为1.609千米。]远处,且能轻易地炸死150匹马和300个人。炮俱乐部甚至虑要对此做一次正式的试验。不过,如果说马匹不会反对这种试验,那么要想找到愿意作为试验品的人却难上加难。之,这些大炮具有巨大的,每一次发射,士兵们都会像是被镰刀割下的麦子似的纷纷倒地。1587年,一枚威力巨大的炮弹在古特拉斯炸死25名士兵;1758年,在左尔多夫,另一枚炮弹炸死40名步兵;1742年,那门奥地利的凯塞尔多夫大炮,每一枚炮弹都能炸死70个敌人。与罗德曼炮相比,它们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些决定战役成败的易埃纳[?易埃纳,德国东部城市。]或奥斯特里茨[?奥斯特里茨,捷地名。拿破仑在此大胜亚历山大一世和弗朗索瓦二世统率的普俄联军。]的惊人的大炮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见到过其他许许多多的南北战争期间的大炮!在葛底斯堡[?葛底斯堡,美国宾夕尼亚州小城。南北战争期间联军在此大胜南军。]的战斗中,由一门滑膛炮发射的一枚锥形炮弹打死了173名南军士兵;而在波多马河[?波多马河,美国东北部河流,全长640千米。]渡,一枚罗德曼炮弹竟将215名南军士兵送往一个显然更美好的世界去了。还必须提到一种很好可怕的,是由炮俱乐部杰出会员和终身秘书j.t.马斯顿发明的,其更大,试炮时,一炮打死了337人——真的是轰然一声巨响,无数生命化成灰烬!这么多令人信服感佩的数字,还不足以让我们心悦诚服吗?同样,我们也接近赞同统计学家皮特·凯恩所进行的下面的推算:他用炮俱乐部会员的人数除以被炮弹炸死的人数,竟然发现炮俱乐部会员每个人“均”杀死了2375人还多一点儿。从这一数字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个学者团体专享关注的是为了一个博爱的目的而毁灭人类,并不断改进被他们视作文明工具的战争武器。这是一个“死亡天使”组织,都是世界上很杰出的人才。必须补充一句,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佬,并不只是纸上谈兵,而且还身体力行,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中间有各种军阶的军官——有中尉,有将军;有年龄大小不一的军人;有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也有老死在炮位上的老兵。许多人都战死在了疆场,他们的名字被留在炮俱乐部的光荣簿上,而大多数幸存者都是身上带有明显的表明其勇敢无畏的标记并载誉归来的人。拐杖、腿、臂、手、橡胶下颌、银嵌头骨、铂金鼻子,应有尽有,前面所提及的那位皮特·凯恩也做过统计,在炮俱乐部里,四个人加起来顶多只有一条胳膊,而六个人则仅有两条腿。这些勇敢的炮兵对死亡和伤残并不在意,每当有关一场大战的报告说敌人死亡人数大大地超过他们所发射的炮弹数量时,他们便会情不自地感到自豪。可是,有,那是悲伤而凄凉的:战争的幸存者们签署了停战协定——隆隆炮声渐渐停息,哑然无语,榴弹炮长期缄默无言,大炮垂头丧气地返回武器库,炮弹码放在露天仓库中,腥风血雨的记忆逐渐淡去,棉花在施了大量肥料的棉田里茁壮生长,丧服因痛苦已不复存在而无须穿戴——炮俱乐部深陷于靠前的无所事事之中。某些永不言放弃的顽强者仍在进行着弹道的研究,他们仍在梦想着制造出一些巨型和无出其右的炮弹。若无实践,那些空洞的理论又有何用?这么一来,大
【目录】

第一部 高空遇险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部 荒岛上的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三部 林肯岛上的秘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作者年表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