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70年代林承节、陆庭恩、谭圣安教授签名借书卡:世界现代史上
¥
88
九品
仅1件
制作者林承节、陆庭恩、谭圣安
年代1975-09
尺寸12 × 5 cm
货号01-8
上书时间2022-06-1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林承节 中国著名印度史专家,1936年生,安徽省金寨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现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南亚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印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印度史》、《印度古代史纲》、《印度近现代史》、《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印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史》、《印度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主编》、《中印人民友好关系史,1851-1949》、《殖民主义史·南亚卷》(主编)、《世界近代史》(合著)等,在国内、国外(英国、印度)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否认印度经过奴隶社会,认为印度早期阶级社会为原始封建社会,"原始封建社会系由原始社会演变而来,生产力水平高低与奴隶社会没有什么不同。它存在多种经济成分,除了国家(国王)剥削村社农民这种主要成分外,还有其他次要成分,奴隶制是其一。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后者是以私人封建剥削为主,而且是以生产力发展的较高水平为条件的"。自1979年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黄现璠教授发表《我国民族历史没有奴隶社会之探讨》[连载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二、三期]长篇论文以及1981年黄现璠先生与学生黄伟城教授合著刊行《中国历史没有奴隶社会》 (广西师范学院油印本,1981年10月)一书后,我国史学界以先秦史为主冲破"五种社会形态"的束缚,否认中国有奴隶社会,出现"无奴派"五大家(黄现璠,胡钟达,沈长云,晁福林,张广志)。而林承节教授则从印度史的角度否认了原始社会解体必然是奴隶社会的说法,对于现在和以后先秦史研究者研究先秦社会性质有很大裨益。
陆庭恩 现任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非洲重点课研究领导小组组长,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会员等职。他自在北京大学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曾任《世界史》、《世界现代史》、《亚非拉现代史》、《第三世界》、《非洲史》、《非洲政治》等门课的教学,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已为国家培养了20多位地区国别史、国际政治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谭圣安 广东云浮人,1927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世界现代史》(合著,人民出版社)、主编《世界现代史和当代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主要论文有《“东方”战线与大国沙文主义—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从中立法到租借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大战初期美国的欧洲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政府的对话政策》、《罗斯福与雅尔塔会议》、《华人与加拿大》、《华人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建设》等。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