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二手书,有笔记,套装都是单本,咨询客服再下单,无小册子,无资料
¥ 12.94 2.6折 ¥ 49.8 八五品
库存20件
作者符秀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
版次1
装帧其他
货号9787030704580
上书时间2024-12-04
第1章 药物学总论 1
第1节 概述 1
第2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2
第3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 6
第4节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14
第5节 用药护理相关知识 19
第2章 抗微生物药 26
第1节 概述 26
第2节 抗生素 29
第3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41
第4节 抗结核药 45
第5节 抗真菌药 49
第6节 抗病毒药 51
第7节 消毒防腐药 55
第3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59
第1节 概述 59
第2节 胆碱受体激动药与胆碱酯酶抑制药 64
第3节 胆碱受体阻断药 68
第4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71
第5节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77
第4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83
第1节 镇静催眠药与抗惊厥药 83
第2节 抗癫痫药 87
第3节 抗帕金森病药 89
第4节 抗精神失常药 91
第5节 镇痛药 95
第6节 解热镇痛药 100
第7节 中枢兴奋药 103
第5章 局部麻醉药 108
第6章 抗变态反应药物 111
第7章 消化系统药物 115
第1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15
第2节 消化功能调节药 119
第3节 泻药与止泻药 121
第8章 呼吸系统药物 124
第1节 镇咳药 124
第2节 祛痰药 124
第3节 平喘药 125
第9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130
第1节 利尿药 130
第2节 脱水药 133
第10章 心血管系统药物 136
第1节 抗高血压药 136
第2节 抗心绞痛药 144
第3节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148
第4节 抗心律失常药 152
第5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157
第11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164
第1节 抗贫血药 164
第2节 止血药、抗凝血药与溶栓药 167
第3节 血容量扩充药 172
第12章 子宫平滑肌兴奋药与抑制药 175
第13章 内分泌系统药物 179
第1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 179
第2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 184
第3节 胰岛素类及口服降血糖药 188
第4节 性激素类药 193
第14章 疫苗 198
第15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物 202
第1节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 202
第2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 205
第16章 抗寄生虫病药物 207
第17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 214
实训 220
实训1 药品说明书的临床应用 220
实训2 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20
实训3 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21
实训4 药物配伍禁忌 222
实训5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用药护理 222
实训6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用药护理 223
实训7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224
实训8 抗高血压药的用药护理 225
实训9 硝酸甘油的抗心绞痛作用 226
实训10 糖皮质激素类药的用药护理 227
实训11 糖尿病患者的用药护理 228
参考文献 229
自测题参考答案 230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原有生理功能或生化过程产生的影响。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增强的作用称为兴奋作用,如肾上腺素增强心脏收缩力、尼可刹米使呼吸加快等。凡能使机体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称为抑制作用,如普茶洛尔减慢心辛、茶巴比妥催眠等。
二、药物的作用方式
1.局部作用是指药物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如乙醇消毒、丁卡因黏膜麻醉等。
2.吸收作用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所呈现的药物作用,如地高辛的强心作用、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等。
3.选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不同组织器官的作用性质或作用强度呈现一定的差异,又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时,大多数药物仅对某些组织器官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不明显甚至没有作用。例如,缩宫素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对其他平滑肌没有作用。
药物的选择作用是临床选药的基础,也是药物分类的依据。通常药物的选择性越高,针对性越强,疗效越好;选择性低则作用广泛,副作用较多。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是相对的,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作用范围逐渐扩大,如咖啡因小剂量时选择性兴奋大脑皮质,较大剂量时兴奋延髓呼吸中枢,剂量过大可广泛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引起惊厥。
4.普遍细胞作用指有些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较低,在治疗量时对多种组织或器官产生类似的作用。例如,甲醛(福尔马林)在杀灭细菌时也能损伤人体细胞,仅可用于保存标本等而不可用于内服;细胞毒性抗恶性肿瘤药对肿瘤细胞和人体正常细胞均有杀灭作用,能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等许多不良反应。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是把双刃剑,既有防治作用,也能产生不良反应,此为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一)防治作用
凡符合用药目的且能达到防治疾病效果的作用称为防治作用,包括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1.预防作用指在发病前提早用药阻止疾病发生的作用。例如,注射乙肝疫苗预防乙肝、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等。
2.治疗作用指疾病已经发生,应用药物消除该疾病产生原因或改善疾病症状的作用,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1)对因治疗:指能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如应用异烟肼杀灭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以治疗结核病,应用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以治疗其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等。对因治疗可以根治疾病,是临床药物治疗的关键,也称治本。
(2)对症治疗:指能改善疾病症状、缓解病情的药物治疗,如应用镇咳药镇咳,应用利尿药治疗水肿,应用解热镇痛药缓解发热和头痛症状等。对症治疗仅能改善疾病的症状、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因此也称为治标。对症治疗虽不能根治疾病,但在产重终痛、高热
休克等病情危急情况下,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当务之急,这时对症治疗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因此,临床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兼治的原则,
正确处理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的关系。
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副作用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防治作用无关的作用,也称副反应。由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理效应可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防治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是副作用产生的主要原因。例如,阿托品能松弛胃肠平滑肌,缓解胃肠痉挛所致的胃肠绞痛,同时该药物也能抑制腺体分泌从而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副作用本身是药物固有的作用,危害较小并可以预知。但随着用药目的不同,防治作用与副作用可以相互转化。应提前告诉患者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避免患者产生恐慌情绪。
2.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而引起的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对机体有明显损害,如吗啡剂量过大会抑制呼吸,链霉素长期应用可导致耳聋等。在应用药物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毒性作用称为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等。因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称为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等脏器。另外部分药物还有特殊的“三……
本教材是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现行版教学标准,参照近期新药典和药物治疗规范、药事管理法规,对接护理岗位需求和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融药物学基础知识、用药护理技能,在上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数字化新形态教材。
本教材分为总论、各论及实训部分,总论部分主要阐述药物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用药护理基本技能;各论部分主要介绍临床常用药物的作用与应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护理等;实训部分以用药技能代替传统的动物实验,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就业的现代职业教育教材特色。本教材设置了案例、链接、医者仁心、考点等模块,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访问中科云教育平台获取数字化课程学习资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