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儿童发展译丛爱心儿童
正版二手书籍,有少量笔记,套装书先咨询客服再下单,无光盘,无册子
¥
7.2
4.0折
¥
18
八五品
仅1件
作者[美]艾森伯格 著;巩毅梅 译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40843359
上书时间2024-10-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艾森伯格 著;巩毅梅 译
-
出版社
四川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6-08
-
版次
1
-
ISBN
9787540843359
-
定价
1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0页
-
字数
14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内容简介】
-
20世纪社会科学领域所进行的许多实证研究都致力于了解反社会行为形成的原因和起作用的因素。通过研究儿童的道德观念及行为,发展心理学家们试图探明侵略、冲突、犯罪和偏见等行为的认知及社会基础。与心理学家们对儿童负面行为的长期研究相比,他们对儿童利他行为、合作和分享等正面行为研究的历史就要短得多。
《哈佛儿童发展译丛爱心儿童》集中了到目前为止关于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和这些动机在不同的情境中如何发展和被激发的最新观点。儿童最初在何时表现出来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利他的行为?为什么有些儿童比他们的同伴更具有爱心?儿童亲社会程度的差别是遗传的结果还是后天教育造成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家长和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儿童利他主义的思想或者教他们更多关爱他人的行为可以加强儿童亲社会的倾向吗?
通过将关注重点从审视反社会行为到谋求积极的推动,比如给予儿童更多爱心和关心,南茜·艾森博格扩大了我们关于儿童道德潜能开发的认识。
- 【作者简介】
-
南茜·艾森博格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终身董事讲席教授。
- 【目录】
-
1亲社会行为研究
1.1研究综述
1.2本书概要
2具有善意的婴儿与具有爱心的儿童
2.1三岁以前
2.1.1对他人不幸的反应
2.1.2分享与帮助行为
2.2学龄前
2.2.1对他人不幸的反应
2.2.2分享与帮助行为
2.3学龄期
2.3.1对他人不幸的反应
2.3.2分享与帮助行为
3亲社会行为的动机
3.1儿童自我报告的动机
3.1.1学龄前儿童
3.1.2小学阶段
3.2亲社会道德判断的发展
4亲社会儿童的特点
4.1一致性
4.2性别差异
4.3人口学方面的特征
4.3.1社会地位
4.3.2家庭规模和家中的排序
4.4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4.5共鸣性情绪反应
4.6认知特征
4.6.1常规智力
4.6.2理解
4.6.3道德判断
5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5.1动物的亲社会行为与人类的亲社会行为
5.2基因与亲社会行为中的个体差异
6文化影响
6.1仇恨、敌对和不信任的文化
6.1.1IK族人
6.1.2阿罗里斯族人
6.1.3夸基乌特族人
6.2亲社会文化
6.2.1艾图塔基人、梅森人、帕帕沟人
6.2.2传统的霍皮社会
6.2.3以色列集体农庄
6.2.4合作行为中的文化和亚文化差异
6.3文化差异的来源
6.3.1温暖与情感
6.3.2文化价值的反复宣讲
6.3.3文化和日常生活的结构性影响
7家庭中的社会化
8家庭之外的社会化:学校、同伴和媒体
9情景的作用
10结论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