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请联系客服再下单,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149603等

39.1 4.0折 98 八五品

库存2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叶向峰、李剑、张玲、孟庆波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14130942

上书时间2024-06-21

诚信旧书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叶向峰、李剑、张玲、孟庆波 著
  •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14130942
  • 定价 9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6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绩效考核的结果如何与薪酬管理有效挂钩,如何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成为薪酬变动的依据是管理者关心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绩效考核与薪酬调整鉴别员工的能力、激励员工的潜能、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将是每个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通过系统的梳理员工考核与薪酬的关系并提供全面、科学、规范、实用的管理方法及相应表格,以使企业充满生机与活力、使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目录】

前言

第1章员工绩效考核概论
1.1“考核时代”的到来
1.1.1增加甄选标准的有效性
1.1.2保证雇佣到合适的员工
1.1.3合理配置人员
1.1.4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1.1.5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1.1.6帮助员工改进工作
1.1.7有效进行薪资和人员变动管理
1.2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员工考核
1.2.1员工期待考核
1.2.2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考核
1.3绩效考核的内容
1.4考核中的困境
1.4.1考核的标准难以确定
1.4.2工作中什么是优良绩效?
1.4.3工作努力,但成绩不佳
1.4.4考核期限应该多长?
1.5绩效考核的类型与方法
1.5.1考核人与考核形式
1.5.2考核办法
1.5.3考核结果运用
1.6考核的基本步骤
1.7测测你的绩效考核知识
1.7.1基础知识
1.7.2情景模拟

第2章步入员工考核
2.1考核,考什么
2.2了解员工的品行
2.3掌握员工的业绩
2.4清楚员工的能力
2.5明白员工的态度
2.6考察员工的个性
2.6.1胆汁质
2.6.2多血质
2.6.3粘液质
2.6.4抑郁质
2.6.5测验题
2.7确定考核项目的技巧
2.7.1考核的项目要具体
2.7.2考核项目要与企业目标一致
2.7.3考核的项目要全面
2.7.4制定切合实际的考核项目

第3章考核方法种种
3.1磨刀不误砍柴工
3.2评级量表法
3.3等级择一法
3.4普洛夫斯特法
3.5混合标准测评法
3.6个体排序法
3.7配对比较法
3.8人物比较法
3.9关键事件记录评价法
3.10评价中心法
3.11目标考核法
3.12360度考核法
3.13强制比例法

第4章考核标准及制度的制定
4.1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4.2制定考核标准的技巧
4.2.1标准的制定必须具体
4.2.2制定的标准应该“适度”
4.2.3标准应当可以改变
4.2.4考核的标准应当有时间限制
4.3考核标准的具体制定
4.3.1排列部门的工作
4.3.2确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
4.3.3确定个人的工作
4.3.4工作职能等级的确定
4.3.5确定“职务职能等级标准”
4.3.6确定每个职工的职务。职能标准
4.4如何编写考核制度
4.4.1让当事人参与
4.4.2注意员工的工作习惯
4.4.3简明、扼要
4.4.4易操作
4.4.5不求完善求公正
4.4.6对改变习惯采取措施
4.5简约型考核制度实例
4.6完整型考核制度实例

第5章教你设计考核员表
5.1做好绩效分析
5.1.1绩效分析的方法
5.1.2绩效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5.2拟定考核要素
5.2.1榜样分析法
5.2.2头脑风暴法
5.2.3结构模块法
5.2.4培训目标分析法
5.2.5参照法
5.3设计考核指标
5.3.1设计考核要素
5.3.2设计要素标志
5.3.3设计考核标度
5.4对考核指标进行赋值
5.4.1加减赋值法
5.4.2相对赋值法
5.4.3二次赋值法
5.4.4统计赋值法
5.5加权设计
5.5.1排序加权法
5.5.2对偶加权法
5.5.3倍数加权法
5.5.4AHP加权法
5.6怎样对考核量表进行检验
5.6.1客观性检验
5.6.2区分性检验
5.6.3权重检验
5.6.4赋值合理性检验

第6章常用考核量表设计操作指南
6.1划分考核的层次和类别
6.2业绩、态度考核表的设计
6.3能力考核表的设计
6.4能力开发表的设计
6.5个性调查表的设计

第7章实施员工考核
7.1谁来进行考核
7.1.1同事考核
7.1.2自我考核
7.1.3下级考核
7.2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考核
7.3公开考核标准
7.4确定合适的考核期限
7.5正确选择考核的时间
7.6保证考核的严肃性
7.7如何处理考核申诉
7.8员工申诉制度实例

第8章考核结果的反馈
8.1完善的考核体系需要反馈
8.2什么是正确的反馈
8.3反馈技巧
8.3.1强调具体行为
8.3.2反馈要指向可控制的行为
8.3.3使反馈不针对人
8.3.4反馈要指向具体目标
8.4反馈面谈
8.5面谈准备
8.5.1确定最恰当的时间
8.5.2选择最佳的场所
8.5.3布置好面谈的场所
8.6实施面谈
8.6.1建立融洽的面谈气氛
8.6.2要以理服人
8.6.3注意说话的技巧——先表扬,后批评,再表扬
8.6.4该结束的时候立即停止
8.7衡量面谈的效果

第9章考核者的培训
9.1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9.1.1考核重点一致
9.1.2使被考核者产生信赖感
9.1.3保证正确的工作方向
9.2考核者培训的内容
9.2.1企业人事制度的讲解
9.2.2考核基本知识的介绍
9.2.3说明考核中的种种误区
9.3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9.3.1参加的人数
9.3.2培训的时间
9.3.3培训的方式
9.4具体实例

第10章考核中的误区
10.1定势误差
10.2首因错误
10.3从众心理
10.4光环效应
10.5中心化倾向
10.6不以身作则
10.7对比误差

第11章管理干部绩效考核
11.1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
11.1.1管理干部的职业素质要求
11.1.2管理干部的管理素质要求
11.1.3管理干部的工作素质要求
11.2管理干部考核要点
11.2.1如何对管理干部进行考核
11.2.2管理干部考核指标
11.2.3管理干部考核量表
11.3企业家绩效考核
11.3.1中国成功企业家的素质特征
11.3.2企业家考核要素的权重分配
11.3.3企业家绩效考核量表
11.4知名企业管理干部考核案例
11.4.1松下的“人事革命”
11.4.2英国考陶公司如何考核经理人
11.4.3日资企业如何考核管理人才

第12章技术人员绩效考核
12.1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
12.1.1技术人员的人格特点
12.1.2技术人员的职业素质
12.2技术人员考核量表
12.2.1技术人员工作态度考核量表
12.2.2技术人员日常工作考核量表
12.2.3技术人员重要工作考核量表

第13章职能人员绩效考核
13.1职能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13.1.1秘书的职业素质要求
13.1.2行政主管的职业素质要求
13.1.3人事经理的职业素质要求
13.1.4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
13.2如何考核职能人员
13.2.1量化工作业绩
13.2.2如何考核素质
13.2.3如何划分考核阶段
13.3职能人员考核量表
13.3.1职能人员考核量表1
13.3.2职能人员绩效考核标准
13.3.3职能人员考核量表2

第14章销售人员绩效考核
14.1销售人员考核量表
14.1.1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
14.1.2销售人员的考核要点
14.1.3市场人员工作绩效考核表
14.1.4市场人员工作绩效考核标准
14.2营销员考核量表
14.2.1营销员考核指标体系分配
14.2.2营销员考核标准
14.3跨国型贸易人员考核量表
14.3.1跨国型贸易人员考核指标体系
14.3.2跨国型贸易人员考核指标量化表

第15章MBO绩效考核法操作指南
15.1目标管理(MBO)概述
15.1.1什么是目标管理(MBO)
15.1.2目标管理的程序
15.1.3如何制定目标
15.1.4目标的检测
15.2MBO考核法的实施
15.2.1实施MBO考核法的三大步骤
15.2.2寻找目标
15.2.3明确目标的要求
15.2.4目标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5.2.5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
15.3MBO考核实施案例

第16章360度考核法操作指南
16.1360度考核法操作要点
16.1.1为什么要引人360度考核
16.1.2谁来进行考核
16.1.3如何进行考核
16.1.4360度考核法的优点
16.1.5使用360度考核法应注意的问题
16.2360度考核体系文件实例
16.2.1简介
16.2.2体系文件部分
16.2.3表单部分
16.3360度考核企业实施案例

第17章成功企业怎样进行绩效考核
17.1朗讯公司怎样进行绩效考核
17.2许继集团的竞争上岗与动态考核
17.3北电网络注重过程的考核

第18章揭开薪酬管理的面纱
18.1薪酬:被忽视的领域
18.2仅仅是一份薪水吗
18.3约见你的人事主管
18.4薪酬,是什么
18.4.1基本薪资
18.4.2奖励薪资(又称奖金)
18.4.3附加薪资(又称津贴)
18.4.4福利
18.5薪酬的权变因素
18.5.1员工付出的劳动
18.5.2职务的高低
18.5.3技术与训练水平
18.5.4工作的危险性
18.5.5年龄与工龄
18.5.6企业负担能力
18.5.7地区与行业间的薪酬水平
18.5.8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18.6薪酬管理的流程

第19章薪酬设计
19.1预则立,不预则废
19.2薪酬管理的原则
19.2.1公平性
19.2.2竞争性
19.2.3激励性
19.2.4经济性
19.2.5合法性
19.3薪酬管理要公平
19.3.1外部公平性
19.3.2内部公平性
19.3.3个人公平性
19.4竞争性的薪酬
19.5激励性的薪酬
19.6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19.7合理的薪酬模式
19.7.1高弹性模式
19.7.2高稳定模式
19.7.3折衷模式
19.8薪酬计划与企业的成长阶段
19.8.1成长阶段
19.8.2成熟阶段
19.8.3衰退阶段

第20章步入薪酬管理
20.1设计薪酬制度
20.1.1岗位技能薪酬制
20.1.2职务职能薪酬制
20.2岗位技能薪酬制
20.2.1排列法
20.2.2分类法
20.3职务职能薪酬制
20.3.1职系区分的方法
20.3.2职种设计的方法
20.4市场薪酬调查
20.4.1选定相关市场
20.4.2确定调查范围
20.4.3确定可以比较的职务
20.4.4搜集资料
20.4.5资料分析
20.4.6薪酬调查结果的运用
20.5厘定薪酬结构
20.5.1绘制散布图
20.5.2薪酬的比较
20.5.3建立薪酬等级
20.5.4建立薪酬幅度
20.5.5薪幅重叠
20.6薪酬满意度

第21章薪酬控制
21.1薪酬预算
21.1.1从下而上法
21.1.2从上而下法
21.2薪酬衡量
21.2.1薪酬平均率
21.2.2增薪幅度
21.3确立薪酬总额
21.3.1公司支付能力的衡量
21.3.2员工基本生活费用的衡量
21.3.3一般市场行情
21.4成本估计
21.4.1平均每人每年的薪酬总额
21.4.2薪酬占销售额的百分数
21.4.3薪酬占营运成本的百分数
21.4.4福利项目的开支占全部薪酬的百分数
21.4.5每年员工福利的总支出
21.4.6过去几年总薪酬及平均薪酬的转变及趋势
21.4.7每个员工每小时的福利成本
21.5抑制成本
21.5.1薪酬冻结
21.5.2延缓提薪
21.5.3延长工作时间
21.5.4控制其他费用支出
21.6薪酬调整
21.6.1奖励性调整
21.6.2生活指数调整
ZI.6.3效益调整
21.6.4工龄调整

第22章薪酬支付
22.1薪资袋——神秘吗
22.2增加薪酬透明度
22.3把握支付的时机
22.4合理的支付方式
22.4.1计时薪酬
22.4.2计效薪酬
22.4.3业绩挂钩薪酬
22.4.4利润挂钩薪酬
22.5争取员工的信任

第23章奖金奖励管理
23.1了解奖金体系
23.2奖金是手段,激励是目的
23.3管理的条件
23.4管理的操作
23.5个人奖励计划
23.6计件制
23.6.1简单计件制(StraightPieceRatePlan)
23.6.2梅里克多计件制(Merriek'sMultiplePiece-ratePlan)
23.6.3泰勒的差别计件制(Taylor'sDifferentialPiecePlan)
23.7计效制
23.7.1标准工时制(StandardHourPlan)
23.7.2哈尔西50——50奖金制
23.7.3罗恩制(RowanPremiumPlan)
23.8佣金制
23.8.1单纯佣金制
23.8.2混合佣金制
23.8.3超额佣金制
23.9团体奖励计划
23.10斯坎伦计划(ScalonPlan)
23.10.1基本公式
23.10.2举例说明
23.11克拉克计划(RuckerPlan)
23.12利润分享计划
23.12.1现金现付制
23.12.2递延式滚存制
23.12.3现付与递延两者混合奖励制
23.13股票奖励制
23.13.1股票折扣优惠制
23.13.2股票优惠选购权奖励制度
23.14奖惩分明
23.15红萝卜加大棒

第24章福利保险管理
24.1了解福利保险体系
24.2自助餐式的福利
24.3富有柔性
24.4选择的乐趣
24.5科学的设计与实施
24.6基本的结论
24.7勿做吃力不讨好的事
24.8小惠而高效

第25章薪酬管理与理“才”之道
25.1挥金如土为哪般
25.2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25.3“望梅止渴”新解
25.4看似只赔不赚的薪酬策略
25.5惩罚与奖赏之间

第26章专门人员的薪酬设计管理
26.1高级经理人员的薪酬管理
26.2一般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
26.3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
26.4科技及专业人员的薪酬管理
26.5兼职者或临时工的薪酬管理
26.5.1企业的工作要求与兼职者或临时工的资格
26.5.2劳动力市场状况与兼职者的薪资
26.5.3兼职工作时期长短与兼职者的薪资
26.5.4兼职者的津贴与奖金
26.6海外雇员的薪酬管理

.....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