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生理学(第2版)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请联系客服再下单,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150064等

4.7 1.2折 38 八五品

库存15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单德红 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5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47846391

上书时间2024-06-19

诚信旧书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单德红 编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1
  • 版次 5
  • ISBN 978754784639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57页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正常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分为11章,即绪论、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消化和吸收、体温、尿液的生成与排出、内分泌、生殖、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等,其中血液循环、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为重点内容,具有针对性强、专业特点鲜明和通俗易懂的特点。

【作者简介】

    单徳红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生理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中国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副主编《生理学》《解剖生理学》《生理学》(双语),主编《Human Physiology》。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一、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与方法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 新陈代谢    

 

二、 兴奋性 

 

三、 适应性

 

四、 生殖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 体液

 

二、 内环境

 

三、 内环境稳态 第四节  人体功能的调节

 

一、 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二、 机体功能的调节特点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与信号转导功能

 

一、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二、 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三、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 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二、 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三、 兴奋的引起与局部电位

 

四、 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第三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 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

 

二、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三、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

 

四、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与影响收缩效能的因素

 


 

第三章血    液

 

第一节  概述

 

一、 血液的组成

 

二、 血液的理化特性第二节  血细胞

 

一、 红细胞

 

二、 白细胞

 

三、 血小板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 血液凝固

 

二、 抗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

 

一、 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二、 ABO血型系统

 

三、 Rh血型系统

 

四、 输血的原则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

 

一、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 体表心电图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 心动周期和心率

 

二、 心脏泵血过程及其机制

 

三、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四、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五、 心泵功能的储备

 

六、 心音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 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二、 血流量、血流阻力、血压及其相互关系

 

三、 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五、 微循环

 

六、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

 

七、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 神经调节

 

二、 体液调节

 

三、 自身调节第五节  器官循环

 

一、 冠脉循环

 

二、 肺循环

 

三、 脑循环

 


 

第五章呼    吸

 

第一节  肺通气

 

一、 肺通气的动力

 

二、 肺通气的阻力

 

三、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第二节  呼吸气体的交换

 

一、 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 肺换气

 

三、 组织换气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一、 氧的运输

 

二、 二氧化碳的运输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三、 周期性呼吸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第一节  概述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二、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三、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一、 唾液的分泌

 

二、 咀嚼与吞咽第三节  胃内消化

 

一、 胃液的分泌

 

二、 胃的运动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 胰液的分泌

 

二、 胆汁的分泌

 

三、 小肠液的分泌

 

四、 小肠的运动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 大肠液的分泌

 

二、 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反射第六节  吸收

 

一、 吸收的部位及途径

 

二、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七章体    温

 

第一节  体热的来源与体热平衡

 

一、 体热的来源

 

二、 体热平衡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 人体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动

 

二、 体温调节

 


 

第八章尿液的生成与排出

 

第一节  肾脏的微细结构与血液循环

 

一、 肾脏的微细结构

 

二、 肾脏血液循环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一、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价

 

二、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三、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四、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二、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 肾内自身调节

 

二、 体液调节第五节  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一、 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机制

 

二、 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第六节  尿液及其排出

 

一、 尿液成分及理化性质

 

二、 尿液的排出

 


 

第九章内  分  泌

 

第一节  概述

 

一、 内分泌系统与激素

 

二、 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与特征

 

三、 激素作用的机制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

 

一、 下丘脑-垂体功能单位与下丘脑调节肽

 

二、 腺垂体激素

 

三、 神经垂体激素第三节  甲状腺

 

一、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储存、转运与代谢

 

二、 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

 

三、 甲状腺功能的调节第四节  甲状旁腺、甲状腺C细胞及维生素D3

 

一、 甲状旁腺激素

 

二、 降钙素

 

三、 1,25–二羟维生素D3第五节  肾上腺

 

一、 肾上腺皮质激素

 

二、 肾上腺髓质激素第六节  胰岛

 

一、 胰岛素

 

二、 胰高血糖素

 


 

第十章生    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

 

一、 睾丸的生精功能

 

二、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三、 睾丸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四、 男性的性反应第二节  女性生殖

 

一、 卵巢的生卵功能

 

二、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三、 卵巢内分泌功能的调节

 

四、 月经周期

 

五、 女性的性反应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一、 受精与着床

 

二、 胎盘激素与妊娠的维持

 

三、 分娩

 

四、 避孕

 


 

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一、 神经元

 

二、 神经胶质细胞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递

 

一、 定向化学性突触传递

 

二、 非定向化学性突触传递

 

三、 电突触

 

四、 神经递质与受体第三节  反射中枢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 反射中枢

 

二、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三、 反射中枢内兴奋传递的特征

 

四、 中枢抑制

 

五、 中枢易化第四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 丘脑前的躯体感觉传入

 

二、 丘脑的核团及其感觉投射系统

 

三、 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

 

四、 痛觉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 中枢对肌紧张与姿势的调节

 

二、 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第六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二、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特征

 

三、 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七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 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二、 觉醒与睡眠

 

三、 学习与记忆

 

四、 大脑皮层的一侧优势与语言中枢

 


 

第十二章感觉器官

 

第一节  概述

 

一、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 眼的折光功能

 

二、 眼的感光功能

 

三、 几种生理性视觉现象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一、 听阈、听域与听力

 

二、 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三、 内耳的感音功能第四节  前庭器官

 

一、 前庭器官的感受装置与适宜刺激

 

二、 前庭反应与眼震颤

 

三、 其他感受器

 


 


 

附    录

 

生理学常用术语汉英对照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