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发动机原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汽车发动机原理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请联系客服再下单,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150064等

8.58 2.5折 35 八五品

库存97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永东、朱荣福 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2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122254306

上书时间2024-06-18

诚信旧书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安永东、朱荣福 编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2
  • 版次 1
  • ISBN 9787122254306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37页
  • 字数 39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以“热力学基础——发动机循环——混合气形成及燃烧——发动机特性——发动机排放控制”为主线讲述了汽车发动机工作原理,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性能指标、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发动机燃料与燃烧、汽油机和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发动机特性、发动机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及电动汽车。
  本书可作为交通运输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高等教育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发动机的实际循环与性能指标1
1.1发动机的理论循环1
1.1.1热工转换基础1
1.1.2热力循环与热效率8
1.1.3发动机理论循环11
1.2发动机的实际循环15
1.2.1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主要差异15
1.2.2实际循环与热损失16
1.3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8
1.3.1发动机指示指标19
1.3.2发动机有效指标20
1.4发动机的机械损失22
1.4.1机械效率22
1.4.2机械损失的组成22
1.4.3机械损失的测定23
1.5发动机热平衡26
1.6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途径27
1.6.1发动机热损失的合理利用27
1.6.2提高发动机性能指标的途径30
复习思考题31
第2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33
2.1发动机的换气过程33
2.1.1换气过程33
2.1.2换气损失36
2.2发动机的充量系数37
2.2.1充量系数37
2.2.2影响充量系数的因素37
2.2.3提高充量系数的措施38
2.3可变技术41
2.3.1可变进气系统41
2.3.2可变气门正时与升程44
2.4发动机增压技术48
2.4.1增压技术概述48
2.4.2增压发动机的性能49
2.4.3废气涡轮增压系统50
复习思考题54
第3章发动机燃料与燃烧55
3.1发动机传统燃料55
3.1.1汽油和柴油的使用性能55
3.1.2汽油和柴油性能差异对发动机工作模式的影响60
3.2发动机代用燃料61
3.2.1气体燃料61
3.2.2液体燃料64
3.3燃烧热化学66
3.3.1燃烧值和发热值66
3.3.2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66
3.3.3过量空气系数和空燃比67
3.4燃料的着火和燃烧68
3.4.1着火机理68
3.4.2发动机着火和燃烧方式70
复习思考题71
第4章汽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72
4.1汽油机混合气形成72
4.1.1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法72
4.1.2汽油机混合气浓度与发动机性能的关系73
4.1.3汽油机各工况下的理想混合气浓度74
4.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75
4.2.1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概述75
4.2.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燃料喷射量的控制77
4.3汽油机燃烧过程81
4.3.1正常燃烧过程81
4.3.2不规则燃烧82
4.3.3不正常燃烧84
4.3.4运行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85
4.4汽油机燃烧室88
4.4.1对燃烧室的基本要求88
4.4.2燃烧室内气流特性89
4.4.3典型燃烧室90
4.5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92
4.5.1稀薄燃烧技术概述92
4.5.2进气道喷射稀燃系统(PFI)94
4.5.3直接喷射稀燃系统(GDI)98
4.5.4均质混合气压燃系统(HCCI)111
复习思考题113
第5章柴油机混合气形成与燃烧114
5.1柴油机混合气形成114
5.1.1混合气形成方式114
5.1.2燃油的喷射与雾化116
5.1.3空气运动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124
5.2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125
5.2.1位置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126
5.2.2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27
5.2.3时间压力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29
5.3柴油机燃烧与放热130
5.3.1燃烧过程130
5.3.2燃烧放热规律132
5.3.3燃烧过程的优化135
5.4柴油机燃烧室136
5.4.1直喷式燃烧室136
5.4.2分隔式燃烧室140
5.4.3燃烧室选型142
5.5柴油机燃烧新技术143
5.5.1柴油均质混合气压燃技术143
5.5.2复合燃烧新技术145
复习思考题146
第6章发动机特性147
6.1概述147
6.1.1发动机工况147
6.1.2发动机台架试验149
6.1.3发动机特性分析方法150
6.2发动机速度特性151
6.2.1汽油机速度特性151
6.2.2柴油机速度特性152
6.2.3汽油机和柴油机速度特性对比分析153
6.3发动机负荷特性154
6.3.1汽油机负荷特性155
6.3.2柴油机负荷特性155
6.3.3汽油机和柴油机负荷特性对比分析156
6.4发动机转矩特性157
6.4.1发动机转矩特性参数157
6.4.2汽油机和柴油机转矩特性对比分析158
6.4.3柴油机调速特性159
6.5发动机万有特性163
6.5.1万有特性的制作163
6.5.2汽油机和柴油机万有特性的特点164
复习思考题165
第7章发动机排放与噪声控制技术166
7.1汽油机排放与控制技术166
7.1.1汽油机排放污染物生成及影响因素166
7.1.2汽油机排放控制技术172
7.2柴油机排放与控制技术177
7.2.1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生成及影响因素177
7.2.2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179
7.3发动机噪声污染与控制技术185
7.3.1发动机噪声评价与标准185
7.3.2发动机噪声来源188
7.3.3发动机噪声控制190
复习思考题194
第8章电动汽车195
8.1电动汽车概述195
8.2纯电动汽车195
8.2.1纯电动汽车概述195
8.2.2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与原理197
8.3混合动力汽车201
8.3.1混合动力汽车概述201
8.3.2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原理206
8.4燃料电池汽车213
8.4.1燃料电池概述213
8.4.2燃料电池汽车概述217
8.4.3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与原理218
8.5太阳能电池汽车228
8.5.1太阳能电池汽车概述228
8.5.2太阳能电池汽车的结构与原理231
8.5.3太阳能电池汽车的关键技术234
参考文献237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