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教育技术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教育技术

正版二手书,图片套装请联系客服再下单,均有笔记不影响使用,无赠品、光盘、MP150064等

2.57 八五品

库存104件

山东枣庄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怀龙 韩建华 主编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4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9787567622333

上书时间2024-06-18

诚信旧书社

六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李怀龙 韩建华 主编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4
  • 版次 1
  • ISBN 9787567622333
  • 定价 46.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4页
  • 字数 385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为安徽省教师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网络学习与现代远程教育、教育技术技能等内容。本书紧扣最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内容全面,通俗易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既可作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类公共课教材使用,也可供教师入编入职考试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李怀龙,男,安徽肥东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1982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主编和参与编写多部相关教材,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韩建华,安庆师范大学教授,发表《基于有线数字电视的互动教学技术探讨》《高校校园综合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CMMB技术环境下开展的移动学习探析》等论文;主持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NGB的移动学习方式变革及影响因素研究”( No. FCB120556),2011年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粮情自动测控系统可靠性研究与应用”(No. KJ2011A198),2009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般项目“DVB-C的TS流与IP流交换接入技术的研究”(No. KJ2009B138),2012年度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效性的行动研究”(No.2012jyxm367)等。
【目录】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6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6

(一)教育技术的含义 6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9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0

(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0

(二)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4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15

(一)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 15

(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16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0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 20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22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23

第二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30

一、视听教育理论 30

(一)视感知规律 30 

(二)听感知规律 33

(三)经验之塔理论 35

二、传播理论 37

(一)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37

(二)传播过程与模式 40

(三)传播的信息与符号 45

(四)传播的媒介与效果 48

三、学习理论 49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50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51

(三)社会学习理论 52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4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57

(六)学习科学的新成果 58

四、教学理论 59

(一)布鲁纳认知发现教学理论 59

(二)奥斯贝尔的有意义教学理论 61

(三)维果斯基的教学理论 62

(四)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63

(五)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65

(六)教学理论的新成果 67

五、系统工程方法 68

(一)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68

(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70

(三)系统方法的步骤与过程 71

一、教学设计概述 74

(一)概念与特征 74

(二)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 76

(三)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81

二、教学设计过程 85

(一)学习需要分析 85

(二)教学内容分析 89

(三)学习者分析 90

(四)教学目标的阐明 94

(五)教学策略的制定 99

(六)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104

三、信息化教学设计 107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涵义与特点 108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 110

(三)网络课程及其设计 111

(四)研究性学习设计 123

四、教学设计方案应用效果的评价 125

(一)教学效果评价的基本方法 125

(二)教学效果评价的数据分析 127

第四章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133

一、多媒体学习理论 133

(一)多媒体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133

(二)多媒体学习设计的原则 133

二、多媒体课件概述 135

(一)多媒体技术及特征 135

(二)多媒体课件基本概念 135

(三)多媒体课件常见类型 136

三、多媒体课件设计 139

(一)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过程 139

(二)多媒体课件脚本设计 141

四、多媒体课件素材采集与处理 144

(一)文本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144

(二)图像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146

(三)音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151

(四)动画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152

(五)视频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154

五、多媒体课件的集成与评价 157

(一)多媒体课件集成 157

(二)多媒体课件评价 158

六、多媒体课件设计举例 158

(一)素材的准备 158

(二)制作思路 159

(三)片头制作 159

(四)制作首页 159

(五)制作内容页 159

(六)插入影片和动画 160

(七)课件的输出 160

第五章 网络学习与现代远程教育 163

一、网络学习环境 163

(一)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结构与特点 163

(二)校园网构成与教学应用特点 165

(三)因特网的结构与教育应用 167

二、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168

(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与种类 168

(二)网络资源的检索 169

(三)网络交流工具与交流方式 170

三、网络课程与网络学习模式 172

(一)网络课程及其设计 172

(二)网络学习模式 173

(三)MOOCs课程及其设计 176

(四)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178

四、移动学习 178

(一)移动学习的技术基础 178

(二)移动学习的模式 179

五、现代远程教育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180

(一)现代远程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180

(二)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183

(三)现代远程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 184

第六章、教育技术技能 187

一、教学资源的获取 187

(一)资源检索技巧 187

(二)资源获取技巧 189

(三)资源的保存与管理 190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使用 192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基本结构 192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特性与分类 192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的教学应用 196

三、利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 203

(一)课件创建的基本步骤 203

(二)模板的设计与选择 205

(三)文字的编辑与字体效果选择 207

(四)多媒体素材的使用 210

(五)超级链接的制作与使用 216

(六)课件的效果处理与播放 218

(七)课件的集成与发布 222

四、多媒体综合教室的使用 225

(一)多媒体教室的环境与结构 225

(二)多媒体综合教室的功能 227

五、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使用 232

(一)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构成 232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软件的功能 234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使用 236

六、学科教育技术工具应用 239

(一)数学类软件工具 239

(二)科学类软件工具 244

(三)思维导图工具 249

(四)文科类软件工具 254

(五)多媒体可视化编程工具软件 258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